金康新能源汽车招聘,重庆两江新区邀约10家企业 分析用工“痛点”“难点”

两江新区召开企业高级HR交流会金康新能源汽车招聘。

金康新能源汽车招聘,重庆两江新区邀约10家企业 分析用工“痛点”“难点”

雷彬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李茂佳

7月28日,重庆两江新区在第一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活动期间,召开了著名企业高级HR交流会,10家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齐聚一堂对接洽谈,共话人力资源发展新动能。

这10家企业分别是京东方光电、长安汽车、北京现代、金康汽车、康宁科技、三一重机、上汽通用五菱、腾讯云智能服、万国半导体、海默尼制药。

交流会主办方、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交流会搭建人力资源公司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渠道,能够更好地推动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发展。

交流会上,三一重机(重庆)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监张晓东表示,HR作为人力资源第一道关卡,也需要培养自身能力,希望未来能提供更多学习机会,让企业HR提升能力,更好为企业服务。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汤政宪也表示,人员流动大是他们在用工方面遇到的难题,期待加强与各企业交流沟通,推动企业之间用工分享,减少招聘成本。

“抓住校企合作这个重大机遇,吸引应届毕业生到企业就职。”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张碧英说,引才不仅要引进高端人才,也要注重毕业生的挖掘,希望推动重庆汽车行业团结合作,共同从外引进人才、挖掘人才。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人事科科长王茹冰表示,希望在汽车行业用工方面,加强政府支持,提供用工补贴,让人才有保障,并提供更多培训机会,稳定企业用工需求。

“一线员工招聘有难度,缺口较大。”康宁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黄伟也提出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扩大用工渠道,缓解一线员工用工难问题。

腾讯云智服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张伟光说,腾讯云智服的员工处于客服岗位,从行业特点上来看,他们的心理压力较大,希望在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公司的帮助下通过加强客服人员培训,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提升客服岗位的整体水平。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唐杰表示,人才需求分层次,人才引进迫切,企业也存在招聘成本大的问题,希望在后续合作寻求有限方法降低招聘成本。

重庆万国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经理伍晟表示,希望加强引进在“卡脖子”技术方面的人才,加强校企合作上的用工保障。

重庆海默尼制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罗娟娟表示,海默尼是制药公司,所需人才更多倾向于医学院校学生,希望更多加强与医学院校合作,提供专业性强对口性高的人才招聘机会。

听完企业问题和诉求后,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公司表示,针对企业提出的诉求,他们将深入企业进行细化探讨,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一对一、面对面提供帮助指导。同时,积极与各种平台、高校谋求合作,减少企业招聘用工成本,并强化企业用工服务,加强人才培训培养,全力保障企业用工。

据介绍,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公司通过高质量承担两江名企校园行、高质量就业课题、创新创业大赛、汽车及电子技能大赛等50余个公益性项目,做靓公司品牌;加强线上线下联动,为京东方、康宁、三一重工等世界500强及上市公司招聘人才10万余人、引进高端人才500余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产教深度融合”应对产业工匠短缺(主题)

——川渝创新现代“工匠”培育发展观察(副题)

记者李勇 惠小勇 张桂林 刘恩黎 赵宇飞 江毅 李力可 杨迪

高素质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是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一大瓶颈。《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重庆、四川调研发现,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两地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创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方面通过资金引导、搭建平台等政策“黏合剂”破除产教融合梗阻,另一方面以产业为先导,打造聚合政、企、园、校多方资源的“职教共同体”,培养新型“产业工匠”,支撑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政策“黏合剂”破除产教融合梗阻

教育部、人社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技能人才缺失现象仍不容忽视。不少地方由于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脱节,尽管职业院校在校生数量不断增长,企业却直呼“技能人才紧缺”。

记者近期在川渝部分地市、区县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校企有效对接,产教深度融合,职校生“入校即在岗、毕业即就业”。其背后是依托资金引导、平台搭建等政策“黏合剂”,构建 “引企驻校、引校入企”等机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破除产教融合梗阻。

在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的重庆市永川区,职教学生吴骁玲已在当地数据产业园内的重庆普天永惠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顶岗实习了大半年,她就读于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普天大数据产业学院,毕业后将正式入职该公司。

“我专业课的老师就来自这家企业,授课实操性强,还有各种实习,学和用不脱节,工作上手自然也快。”吴骁玲说。

普天大数据产业学院是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国普天集团共同设立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学院院长张南宾介绍,学院由校企共同投资管理,企业选派专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自2018年创办以来,学院开设了物联网应用、虚拟现实应用等9个市场急需技术专业,让校内学习和前沿实践深度融合,广受学生欢迎。

普天大数据产业学院的探索是永川区实践产教融合的一个缩影。作为西部职教基地,永川辖区内有17所大中专院校、14.4万余名职教学生。针对职教课程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永川区采取“产业园区+龙头企业+院校+研发机构+N个配套企业”的模式,依托龙头企业打造职教集团,鼓励联盟成员单位共同设置专业、共建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课程教材等,每年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像普天大数据产业学院这样的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在永川有12个,开设的各类企业冠名班、订单班多达200余个。

与永川的“引企驻校”模式有所不同,四川宜宾市创新“引校入企”模式,由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招生就是招工,毕业就是就业”的校企共赢局面也正在形成。

宜宾智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终端产品高端精密结构件、外观件等配套产品的企业,服务的客户包括华为、苹果、三星、小米等行业龙头,去年已实现产值5.5亿元。

在宜宾三江新区的企业园区,一幢独楼醒目地挂着四川(宜宾)智能制造技术技能实训基地的牌子,该基地也是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与宜宾智威科技校企合作的成果。双方以共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形式,打造集研发、生产、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教学工厂。

“相当于学校将课堂搬进工厂,工厂的工程师及高级技术人才定时给学生授课,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毕业即成为熟练工,同时亦对企业文化有认识了解,有归属感,双方几乎不需要磨合期。”宜宾智威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蒋杰坦言,教学工厂的模式很受企业青睐,企业也愿意在前期安心投入。

“去年学院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48%,今年为95.99%。特别是工科类和适应宜宾产业需求的专业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林世全说,产业发展需求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逻辑起点,校企协同的育人方式有助于加快实现“招生就是招工,毕业就是就业”的校企共赢局面。

“职教共同体”支撑产业集群崛起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在破除产教融合梗阻的基础上,川渝部分地区进一步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聚合政、企、园、校多方资源打造“职教共同体”,推动“产城职创”融合发展,形成技能人才推动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以永川区为例,当地围绕产业链布局职教体系,将多方资源纳入其中,探索构建“产业园区+龙头企业+院校+研发机构+N个配套企业”的现代工匠培育体系。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由永川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重庆西凯教育集团联合创办,学院建在永川高新区内,华为(永川)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建在校内,打造“大学校园+科研机构+产业园区”的融合发展共同体,培养具备产、学、研全面能力的技能人才,并借此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助推当地数字产业集群发展。

得益于头部企业的技术支持,学院自成立以来已在前沿技术研发、服务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多项新突破。

“学院充分利用华为(永川)联合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人才、资源优势,促进科研课题与企业创新成果高度关联。”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院长助理马远理介绍,近一年多来,学院已研发出智慧健康小屋、非接触式毫米波雷达呼吸心率检测系统、智慧农业控制系统、无源物联网控制系统等一系列创新成果,部分已投入使用。

在地处宜宾的中国白酒学院实验室内,学生们正在就一项改善浓香型白酒口感的课题进行科研攻关。“我们的专业应用性很强,五粮液等大型酒企的高管是我们的校外导师,很多同学还没毕业就已被各大酒企录用。”学生高波说。

由宜宾市、五粮液集团和四川理工学院联合开办的中国白酒学院,自成立三年多来,已为四川和全国白酒企业输送各类技能人才2000多人。“依托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校企合作共同攻关白酒产业课题,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40余项,成果转化项目总产值达3000多万元,有力助推四川和全国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院长庹先国说。

除永川和宜宾外,川渝多地都涌现出积极聚合多方资源的有益探索:重庆市江津区创新重庆工商职业教育集团的办学模式,涉及36所职业院校、80家知名企业,开创了重庆全市集团化办学的先河;四川省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学生实践课程,重装打造了酒城文化创意美食街、泸菜博物馆、泸州龙涧假日酒店、建国酒店等一系列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精准实训助力学生就业创业的同时,亦在产教融合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系统推进新型职教体系改革

尽管通过创新产教融合有力促进了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但川渝基层政府、企业、职业院校普遍反映,要全面破解“产业工匠”短缺难题,仍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产业为枢纽、以市场为导向、以多元化投资为支撑的新型职教体系,同时完善技能人才待遇保障机制,为新生代劳动力投身技能劳动营造良好环境。

首先,促使传统职校在课程设置、设备更新方面与当前先进制造业的技术发展相匹配。在调研中,重庆一位相关领域的基层干部说,一些本应承担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掌握先进技术技能人才的院校,课程设置仍聚焦在美发、机床操作等传统专业,很难发挥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

川渝两地职业院校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要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应根据产业发展技能人才紧缺的情况进行实时动态调整,不能只按照职校现成师资情况来招收学生。

其次,通过税收、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产教融合成本,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出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条例,在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企业、学校、政府等相关方在产教融合发展中的责、权、利关系;推动职校和企业依托各自优势,建设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激励校企双方在产教融合的同时实现自我发展。

第三,多措并举提高新生代劳动力投身技能劳动的意愿。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招聘经理汤尚明等企业界人士反映,80、90后等新生代劳动力大多更愿意投身外卖、快递等新兴服务业,未来恐加剧企业“招工难”。

基层干部建议,政府和学校加强对职校学生的职业引导,鼓励学生苦钻业务,积极参加各级技能大师赛事评比,设立相关荣誉和津补贴制度。倡导职业平等理念,匡正人们鄙薄专业技术岗位的偏见,提升技工人才待遇和权益保障水平,切实改善劳动环境,让广大技能劳动者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责任编辑:刘英杰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