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奇闻异事录,宋朝皇帝的帽尾为何那么长?有人说是为了平衡,您觉得呢?

.长翅帽是宋朝大小官员戴的帽子。一天,宰相寇准微服出行视察民情。他着青衣,戴小帽,打扮成书生模样,在京都东京(河南开封市)私访。当他和一个老头子谈话时,老头子对寇准卑躬屈膝,跪拜迎送,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恭谦。寇准感到奇怪,故意发问世界奇闻异事录:“老先生,鄙人乃一介书生,请你随便些吧。”老头子笑着说:“相公莫非隐瞒自己身份?你可是朝廷的命官啊!”寇准一听更加疑惑,“我和你老素不相识,怎么说我是朝廷命官呢?”老头子说:“相公,刚才你通过狭巷时侧身左顾右盼,生怕有东西碰着你的帽子。你要不是常戴长翅帽,哪会有这样的习惯动作?”

长翅帽的发明人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一天,赵匡胤上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奏章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很不礼貌。赵匡胤心里有点恼火,但不露声色。退朝后,他想出个办去,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戴上它,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谈就困难了。从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影响朝堂严肃性了。

小说的写作基于三分真实,七分夸张。作者用个人的观点来迎合民间的喜好。曲解也罢,正解也罢,都是人为的解释历史。历史的真实是无法还原的,因为每过去的一天,都无法追忆,除非有时间隧道,我们能亲自临历史现场,能见到历史人物本人,作一个采访,这样就真实了吗,也不真实,因为就是他本人也不定一实话实说,历史的真实可能性很小,只能贴近于真实的历史。

世界奇闻异事录,宋朝皇帝的帽尾为何那么长?有人说是为了平衡,您觉得呢?

民间为何喜欢小说人物而曲解历史真实,基于三点。

世界奇闻异事录,宋朝皇帝的帽尾为何那么长?有人说是为了平衡,您觉得呢?

因为民间老百姓是由善恶二元化区分人物的。读小说是读另一个我的快意恩仇。小说作者刻画的历史人物的人性,让恶的更恶 ,善的更善,在历史事件中冲突,造成矛盾引起悬念,以吸引民间老百姓观读。小说人物的通俗易懂也是让民间喜欢的原因。我们看四大名著,只要识字就能读明白,有几人去读那惜字如金让人头疼的史书。还有评书、京剧等其它流行曲艺形势的传播,加速民间的喜好,只要有耳朵就能听明白。白脸的曹操,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张飞,已经把历史人脸谱化。小说人物还要为当朝执政者服务。否则小说怎么推广印刷,假如你公开赞扬反叛皇帝的人,会产生什么样的舆论影响。因为朝庭需要忠孝两全的人物,让民间的老百姓明白忠于皇帝是有好的结果的。所以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得人心,宋江的替天行道最终被招安。我们就以三国的曹操曹阿瞒为例,看看小说人物怎么被曲解的。我们选史书与三国演义中的一小段来作分析。

世界奇闻异事录,宋朝皇帝的帽尾为何那么长?有人说是为了平衡,您觉得呢?

比如杀吕伯奢一家,史书与小说描述就让人费解。

世界奇闻异事录,宋朝皇帝的帽尾为何那么长?有人说是为了平衡,您觉得呢?

魏书曰:太祖以卓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世界奇闻异事录,宋朝皇帝的帽尾为何那么长?有人说是为了平衡,您觉得呢?

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而三国演义是如何写曹操写吕伯奢的呢,说,曹操献刀给董卓,被识破与陈宫一起逃命到老相识吕伯奢家,吕伯奢热情款待,并亲自出去打酒。曹操与陈宫在家休息,忽然听到屋后面有人磨刀,并有声音说,缚而杀之如何。曹操一听,在逃命中不如先下手为强,不分男女连杀八口。原来人家正在杀猪招待曹操一行。曹操与陈宫赶紧逃走,路上正遇吕伯奢打酒回来。曹操一不做二不休,连吕伯奢一起杀了。陈宫大惊道,刚才误杀他的家人,现在再杀他,是何道理。曹操说道,吕伯奢回家一看,家人被杀安肯罢休。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一看曹操是狼心之徒,连夜离曹操逃命。

史书并没有记载有陈宫与曹操同行,第一种是说吕伯奢的儿子要劫持曹操,不得已而杀之。第二种是说,是误杀,但曹操很不心安有侧隐之心,怆然无奈的说了那句,宁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负人我。而三国演义把曹操描述成一个冷血无情之人,坏的很彻底,还有陈宫这个证人来证明。从一出场,曹操就是恶人,他的所做所为都唯私欲而已。所以历史对他的评价是奸臣罪人。

还有其他的如,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挟天子以令诸侯,青梅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等等正史中曹操与小说中的曹操区别很大。

我们如何看待这类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观,不能人云亦云。首先,历史上的这个人,他会有和我们一样的思想与欲望,任何书的记载都会神话或者贬低这个人,这都是由后人来写。他是一个平常之人,生活在一个乱世中,在恰当的机会进入历史的眼帘,由个人演义了一段属于他的历史,创造出不同的命运。假如是我们在处在那乱世中,有那样的机会,也会创造出不同的历史,任由后人评说。

其实我们看看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或许就会明白历史上曹操是什么样的人,这可是他自己写的传。我这个人本来没有什么欲望,能当个征西将军就行了,可谁知道正逢董卓之乱,我不得不与敌人斗争,要是没有我,天下还不知乱成什么样。这也许接近于历史的真实,是历史选择了某一个人,不是某一个人选择了历史。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海内人这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征西将军曹候之墓”……而遭董卓之难,兴举义兵,与强敌争……设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个称王。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