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民间故事大全评书,有哪些王玥波的评书推荐?

《聊斋》系列是波老自己琢磨的评书,披讲很细,有时候一句话能讲一回书,很有嚼头经典民间故事大全评书。

而且聊斋20-30回一部书听着不累。

《三盗九龙杯》算是短打书,而且,短,听着有意思,很多江湖规矩讲的很细,尤其杨香武偷九龙杯那段,很精彩。

两部大书《大隋唐》,从程咬金出世讲到玄武门之变,每回书1个多小时,特点是长,巨长。电台曾经截出一点尉迟恭出世,就是一部几个月的大书《双鞭记》。

可见这书多长了。

《雍正剑侠图》,又是又是大书,五部了现在还没讲完,可见的将来王玥波指着这部书还能吃几年。

所以听大书要有过日子的心。

还有一部短的一回的书叫《论评书五十年之现状》(大约叫这名字吧),里面讲了很多相声圈评书圈的典故。

最好玩的是讲洛桑当年曾经欠郭德纲钱,现在郭德纲手里还有洛桑的欠条呢。

我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没有空调,夏天晚上太热,街坊邻居都搬着竹躺椅,到户外坐着纳凉,我们小娃子特别喜欢这个时侯,可以央求大人们讲故事,大人们左右无事,通常就会边摇着扇子边绘声绘色地开讲了。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小伙子家里很穷,父母早年亡故,只剩下小伙子一人操持家务,他很勤快,每天都出去劳做,上山打柴,下河摸鱼,帮财主家种田。

有次,他在田里发现一个满是泥巴的大田螺,他用水冲洗了一下,发现这个田螺与众不同,壳子上闪着五彩斑斓的光芒,小伙子一下就被这个田螺吸引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看的田螺,于是就将田螺小心翼翼地装进口袋里,扛着农具回家了。

回到家后,小伙子摸出田螺,放到吃水用的大水缸里养了起来,之后开始生火煮饭。日复一日,小伙子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归家后,挑水劈柴煮饭,虽然辛苦寂寞,但日子过得倒也踏实。

这天,小伙子照常出门干活去了,他家里的大水缸忽然发出奇异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的房间,一阵哗哗的水声过后,水缸里站起来一个美丽的姑娘,姑娘四下看了看,发现家中无人,便从水缸中跳出来,手脚麻利地做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听见收工的小伙子开门声,美丽姑娘迅速地跳进水缸里不见了,小伙子走进厨房预备做饭,一看愣住了,这是谁做了一桌饭菜啊!

第二天,小伙子收工回家,又有一桌子饭菜等着他,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小伙子纳闷了,究竟是谁在为他做饭啊,他决心要搞清楚这一切。

这天,小伙子照常去外面做工了,出门后又偷偷返回家里,躲在暗处等待给他做饭的人出现,这时,忽然家里的大水缸发出奇异的五彩光芒,从里面站起一个美丽的姑娘,只见她跳出水缸,手脚麻利的干起了家务活。

小伙子一个箭步冲出来,姑娘见状赶紧扑向水缸,但小伙子已挡在了水缸前,“美丽的姑娘啊,你从哪里来?”“我本是田里的田螺精,那天被你捡到带回了家,见你勤劳善良又朴实,心生爱慕为你分担家务,我做的饭菜你可喜欢吃?”“田螺姑娘你美丽又善良,只可惜我家贫穷无田产,怕你吃苦受罪心不安,你,你还是快快离开吧!”“荣华富贵我不稀罕,你家贫穷我不嫌,只要两人都勤劳,定会过上丰衣足食的好生活!”从此,两人结为夫妻,男耕女织,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就是大人讲的田螺姑娘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刻,多么美好的民间故事啊!是天下穷人共同的美丽幻想。

现在有多少好小伙,勤劳朴实,却因为家境贫寒而找不到对象,希望姑娘们也学学田螺姑娘,重人品不重钱财,美好生活靠自己去创造,这样得来的幸福生活,才是最甜最美的!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 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 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但还仍然有其活力。

近代著名曲种名家及代表作如下:

袁阔成

(1929—2015)营口人。出生于天津。出身评书世家,伯父袁杰亭、袁杰英和父亲袁杰武号称“袁氏三杰”,以擅说《三国演义》而著名,享誉海内外的评书艺术大师。 “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因其家学渊源,功底深厚,家喻户晓。袁阔成倡导说新书,将小舞台的传统评书术带到大舞台上,使评书真正成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 式。袁阔成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内容新、风格新、语言新。

陈青远

评书大家,中国评书“帅派”艺术创始人。曾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曲协辽宁分会常务理事、锦州市曲协副主席,曾当选辽宁省和锦州市政协委员,辽宁省文联委员。

单田芳

单田芳,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原鞍山曲艺团业务团长,现任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1934年生于营口,同年随父母到沈阳,1952年在沈阳二十七中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工学院,1987年退休,1995年赴京创办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曲协会员,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从艺半个多世纪以来,共录制、播出了《隋唐演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乱世枭雄》等100余部共计15000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整理编著17套28种传统评书文字书稿,开评书走向市场的先河。“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单田芳评书”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王杰魁

评书艺术家,生于1874年,卒于1960年,青年时代就开始在北京说评书,渐渐享名。他最拿手的书目是《七侠五义》。如果说,评书以细腻为艺术风格特色,那么,王杰魁则是细中又细。他说书,吐字慢,像在拉长音,娓娓说来,别具艺术魅力。又善于使用“变口”,用不同的方音刻画人物。

陈士和

(1887~1955),男,评书演员,北京人。原名建谷,后改固本,字兰亭,原籍浙江绍兴。其父为清朝庆王府厨师。他少时参加过义和团,干过多种杂役,后在庆王府膳房助厨。工余时常听评书,尤其对张致兰说的《聊斋志异》着迷,常常私自揣摩领悟。

王少堂

7岁从父学艺,9岁登台,12岁以家传武(松)十回正式从业,在扬州书坛崭露头角。20岁时成为扬州评话界四大名家之一。1949年后,王少堂先后当选为扬州市人民代表、苏北文联常委、扬州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江苏省曲艺研究会会长、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4年,人民政府为他配备专人,录制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4个“十回”的全部书目,并翻记成500万字的文字稿。1958年,政府又组织力量,先后整理出版了他的扬州评话《武松》。

丁正洪

评书艺术家,生于1902年,又一艺名丁凯文。 原名丁福田。河北冀县人。祖上世居北京。祖、父两辈在京开设“肆雅堂”和“肆文堂”书店,专门经营古书。他读私塾十年,特别对史书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酷 爱评书艺术。1922年拜张虚白为师,在北京学说评书。直到成名后,听众誉其“古事今谈”,他才告知家里此事。他的《西汉》曾在北京、天津、烟台等地演 出,出关后久占沈阳,以及吉林、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在沈阳演出的茶社包括金泉、大有、六合、凝香榭、会贤等。他和固桐晟、李庆魁、卢醒笙(一说与宋桐斌、施星夔、卢醒笙)被誉为“沈阳四大说书家”。解放后,听众又送他一幅“古为今用”的幛子以示赞誉。

连阔如

1903年出生,1971年8月18日逝世。中国评书演员。原名毕连寿,号连仲三,笔名云海客。满族。北京人。 历任中国曲艺研究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等职。

马增锟

评书艺术家,生于1930年,马连登之子。自幼读书,直至中学毕业,后随父学习评书,并向三弦圣手白凤岩学弹三弦,曾为西河大鼓、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单弦等曲种伴奏。1948年,参加文艺干训班学习,并做文教工作。1953年,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曲艺服务一队赴朝鲜慰问演出。1954年任西北军区曲艺训练班教员。1956年6月,参加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任评书演员。1960年调入山东省曲艺团。1977年到河北省新城县文化馆辅导曲艺教学。1989年退休后应聘到北京市崇文区小花艺术团任曲艺教师,同时在广义街文化站演出评书《隋唐》。1994年应邀为中央电视台“电视书场”栏目录制传统评书《罗家将》180段。1995年6月向全国播放。此书是向张诚润学习的,播出后反响很好,但他不幸于同年病逝。

田连元

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原名田长庚,祖父田锡贵、父亲田庆瑞都是鼓书艺人[7] 。1941年生于长春,少年时代在天津[7] 。小学读书时就读过很多中外名著[7] 。七岁开始登台,九岁拜王起胜为师,学唱西河大鼓兼练三弦[7] 。他出身说书世家,因父病,辍学从艺,没有获得一纸文凭。他靠借读同学的课本,自学完成了初、高中、大学的文科课程,并在学艺之暇,遍读名篇杂著开拓视野。十七岁开始正式演出,说《杨家将》、《粉妆楼》、《大八义》等书[7] 。1960年进入本溪市曲艺团。二十三岁即出任本溪市曲艺团副团长[7] 。自1964年至今,先后创作、改编、整理、演出了现代评书小段《追车回电》、《新的采访》、《没演完的戏》、《贾科长买马》,长篇评书《欧阳海之歌》,传统评书《孙膑与庞涓》、《杨家将》、《水浒人物传》、《施公案》、《小八义》等[7] 。其很多节目在中央和省,市电台、电视台播出,有的曾在报刊上发表。历任本溪市曲艺团业务团长,本溪市歌舞团副团长、团长、名誉团长,本溪市文化局艺术研究员,本溪市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曲协副主席、主席,中国曲协理事,中华说唱艺术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2011年9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田连元撰写的《田连元自传》。主要代表作品:《隋唐演义》、《杨家将》、《瓦岗寨》等。

连丽如

连丽如,女,满族。中国煤矿文工团评书演员,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0年随父连阔如学艺,是连派评书的唯一继承人。十几年来为各省市电台、电视台录制了《东汉演义》、《三国演义》、《鹿鼎记》等十几部长篇评书,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多次到新加坡为“丽的呼声”电台和国际广播电台录制了《聊斋》、《红楼梦》、《水浒传》等大书,并应邀到美国、马来西亚演出,为中国评书走出国门打开了道路。主要作品有:《水浒传》、《红楼梦》、《鹿鼎记》、《斩莽剑》、《康熙大帝》、《三国演义》、《康熙私访》、《刘墉传奇》、《智圣东方朔》、《大隋唐》、《东汉演义》等。

刘兰芳

1944年生于辽宁辽阳,随母姓。六岁学唱东北大鼓,后拜师学说评书。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9年开始,先后有百余家电台播出她播讲的长篇评书《岳飞传》,轰动全国,影响海外。后又编写播出《杨家将》、《红楼梦》等30多部评书,多次获国家级文艺大奖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张少佐

从茶馆书场走出的评书研究所掌门人。从开始在茶馆说书到黑龙江、鞍山人民广播电台等地方电台说书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国家广播电视台上说书,乃至发展到时下全国200多家电台都设有《张少佐书场》。这就是张少佐作为一个普通评书演员的成长过程。如果说它是个奇迹一点也不为之过分。

田战义

自小喜爱文艺,尤其喜爱曲艺。1956年拜著名相声艺术家王世臣为师学习相声表演。1968年拜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鑫全为师学习评书表演,先后创作表演短篇评书“海底青松”“站台风云”等节目,多次参加北京市业余调演并获奖。1978年调入中国铁路文工团说唱团为专业评书演员,同时拜著名表演艺术家袁阔成为师学艺,除演出袁派评书“肖飞买药”外,自己创作短篇评书“飞驰千里”“一把闸”“千里送子”“地球仪”“绝胜第一钩”等节目。

张悦楷

张悦楷(1925.09~1997.05)广东人。所有作品:《杨家将》《兴唐传》《三国演义》《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碧血剑》《白发魔女传》《水浒传》《红岩》《小李飞刀》《毛泽东的黄昏岁月》《霍元甲传》《鹿鼎记》全231回《基度山恩仇记》全79回天使的愤怒》全33回

李伯清

李伯清(1947年11月08日—),汉族,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评书艺术家、川渝地区知名民间艺术家、散打评书创始人。 现为国家一级演员,四川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曲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绘书艺术院常务理事,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群众艺术馆曲艺干部,艺术馆副馆长,重庆市戏剧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第二届政协委员。主要评书作品:《酒色财气》、《假打回眸》、《我是球迷》、《散打第二春》、《散打SARS》、《生活百态》、《市井闲话》等。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