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封印紫禁城龙,历史上刘伯温帮助朱棣修建北京紫禁城了吗

靖难之役后,永乐元年(1403),礼部尚书等奏称,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刘伯温封印紫禁城龙。明成祖朱棣于是大力擢升北平的地位,先以北平为北平府,又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而朱棣开始筹划迁都北京是在永乐四年(1406),历经14年的工程施工,先后建起紫禁城、太庙、太社稷、五府六部衙门、钟鼓楼等各类主要建筑,永乐十八年(1420),皇宫和北平城最后竣工,朱棣遂于永乐十九年(1421)正式迁都北京。

刘伯温封印紫禁城龙,历史上刘伯温帮助朱棣修建北京紫禁城了吗

北京紫禁城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规模稍大,据《明太宗实录》记载:

刘伯温封印紫禁城龙,历史上刘伯温帮助朱棣修建北京紫禁城了吗

(北京故宫)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明故宫 ,而高敞壮丽过之。

刘伯温封印紫禁城龙,历史上刘伯温帮助朱棣修建北京紫禁城了吗

我们再看刘伯温,他去世于1375年5月16日,这一年,朱棣还只有15岁,要知道,朱棣是在洪武十三年(1380)就藩燕京北平,刘伯温还在世的时候,朱棣还是生活在朱元璋身边的尚未就藩的年轻皇子。

从时间看,刘伯温自然不可能帮助朱棣修建北京紫禁城,他帮助朱棣修建燕王王府也不可能,这不是因为避免朱元璋等的猜忌,是压根儿挨不上,完全没有交集。

(刘伯温画像)

(朱棣剧照)

因此,刘伯温巧建紫禁城、紫禁城的风水布局和刘伯温有关等等,都是民间传说。

当然,换一个思路也可以找到一些关系。

前面说过,北京紫禁城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而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下令修建宫城,曾经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选址在钟山的“龙头”前建造皇宫,从这个意义上,北京紫禁城借鉴了刘伯温的部分思路,也算他间接参与了建造吧。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它气势恢宏,文化底蕴浓厚,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前来游览。

刘伯温封印紫禁城龙,历史上刘伯温帮助朱棣修建北京紫禁城了吗

许多人都认为,故宫是蒯祥设计的。蒯祥是明朝有名的木匠,他技艺高超,匠心独运。相传在建造故宫三大殿时,缅甸国向明王朝进贡了一根巨木,永乐皇帝下令将其制成大殿的门槛。一个木匠不小心锯短了一尺多,吓得脸色煞白,赶快找蒯祥补救。蒯祥看了之后,叫那个木匠索性再锯短一尺多,然后在门槛的两端雕琢了两个龙头,两端各镶一颗珠子,用活络榫头装卸。后来皇帝见了十分高兴,大加赞赏。这就是蒯祥发明的“金刚腿”。时人称他为“蒯鲁班”。

但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参加建造南京宫殿的蒯祥不应该是故宫的设计者,真正的设计者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因为永乐十五年故宫开始进行大规模修建时,蒯祥才从南京去往北京,任职故宫的施工主持人。而在此之前,蔡信已经主持设计、规划和建造了。但这只是个人的意见,民间通常还是认为故宫的设计者是蒯祥。

蒯祥生于木匠世家,他的父亲蒯富,就是很有名的木匠。他子承父业,终有大成,明宪宗成化十二年卒,享年84岁。

故宫最近可算是网红了,又是开发文创产品,又是搞灯光秀,还开展了故宫里面过大年活动。

刘伯温封印紫禁城龙,历史上刘伯温帮助朱棣修建北京紫禁城了吗

这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故宫,也越来越了解了故宫。

刘伯温封印紫禁城龙,历史上刘伯温帮助朱棣修建北京紫禁城了吗

而且有人说,这个皇家宫殿可不一般呢,在它建成后这600年间,北京经历了一千多次的暴雨。一般建筑基本上都会遭到暴雨的破坏,而故宫这个以木质结构为主的建筑,却稳固如初,它基本上没有因暴雨产生过积水。

要说这个可真是厉害了,就是现在一到夏季遇到暴雨的时候,很多城市都会出现网上所说的“看海模式”,当然北京也不例外。那为什么偏偏故宫这600年间就从来没有淹过呢?

一、 故宫的台基建的很高

去过故宫的小伙伴们肯定都会发现,故宫所有的宫殿都不是平地而起的,而是建在高高的台基上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是因为宫殿建在高大的台基上,才更能衬托出建筑的雄伟大气。当然最重要的还有防止大雨冲淹了宫殿这个强大的功能,因为底盘高啊。

要说故宫宫殿的台基高,那享有尊贵地位的故宫三大殿,它们的台基可是尤其地高啊。三大殿的台基高度会达到八米,八米是什么概念,快相当于三层普通居民楼的高度了。这八米的高度,就算有再大的暴雨,那也不可能淹到。

当然有人可能会发问了,故宫虽然台基高,那台基上露天的地方不也会存水吗?的确有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聪明的设计者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修建故宫时,他们把台基中间部分建造的比四周都高一点,而且在台基的边缘都雕有龙头样的排水口。这样如果下雨,雨水就会顺着龙头排口流下去,形成了“九龙吐水”的场面,这场面也是非常地壮观的,也算是故宫的一个景观。

二、 故宫设计的地势是东高西低

俗话说“人往高出走,水往低处流”,而故宫的设计者也正是利用水往低处流这一原理,把故宫的地势设计成了东边偏高,西边偏低的地势。

也就是说,故宫的平地是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的。它的东边可是用了足足2米高的土给垫了起来,然后逐渐地把土的厚度降低,让整个故宫有一个略微倾斜的东高西低的地势。

也就是这个东高西低的地势趋势,让雨天的雨水能顺利地流走,而不至于聚积在一起形成我们现在所见的“各地看海的模式“。这个方法虽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也真是防止积水的最佳的办法。

三、 故宫里挖了许多沟渠作为排水道

沟渠是什么 ,就是为了排水而挖的水道。其实要说利用沟渠排水,这个早在3000年前,商朝人就已经使用了。这在安阳的殷墟考古发掘中就有考证。

后来随着人们不断地认知发展,沟渠不仅仅可以在地表上挖,而且还可以地面下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地下下水道,非常实用而且也不占地面上的面积。

而在故宫,也采用了利用沟渠排水。故宫不仅仅在地面上挖掘了很多的沟渠,在地下也挖掘了许多交错复杂的下水道,这些下水道在当时都是用石头砌成的地下沟渠。

有了这些沟渠的导向,雨水就有了去向了。它们会最终流向它们该去的地方的。所以就是遇到再大的暴雨,故宫也可以免受困扰了。

当然,任何事物都没有一劳永逸的,故宫也会对排水系统进行定期的疏通。

工作人员会把杂物还有破损的砖块及时清理掉。正是故宫排水的日常维护做的好,所以才会在几百年都没出现过水患。

四、 故宫是傍水而建

故宫是傍水而建,为什么会这么说呢?那是因为故宫的城外是护城河金水河,而护城河金水河外又有北海,中海和南海,这三个海合称为“三海”。它们环顾在故宫的周围,也算是故宫的“卫士“吧。

那故宫为什么要傍水而建呢?刚才我们所说的雨水都是顺着地势流走,可它们不可能无缘无故流着流着没了,它们总是要流向一个地方的。

所以故宫的设计者看中了这“三个海“,就把故宫修建到了这里,就是为了给泛滥的雨水找一个安身的地方。

雨水首先是流入金水河的,金水河又分为内金水河和外金水河。内金水河当然就在故宫里,平时的雨水都会流进内金水河和故宫里面的一些小湖泊里。

而遇到大雨暴雨,故宫内的水流太大,而又流不开,所以就会顺着沟渠流入外金水河。

外金水河则会把雨水最终送到“三海”。而这“三海”面积可是不小,一共有82万平方米呢,所以它们完全可以容纳从故宫排出来的雨水了。

由此而见,故宫是利用高高的台基,东高西低的地势,错综复杂的沟渠,还有它地理位置的选择这些综合因素的结合来抵抗强大的雨水的。这些看似很简单的方法,综合在一起确实是很强大的排水方式,这也难怪故宫能在600年间免于水患。

总而言之,故宫的排水系统是十分地周全和强大。古人的智慧真是让我们一次又次地折服。而他们在故宫所建的排水系统,也是值得我们现在研究和学习的。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