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起义 只有三次成功,为什么清末可以扛过面对农民起义,而明末就没有

引语明朝末年农民起义 只有三次成功,爆发了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为代表的农民起义,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经过17年的战斗,李自成最终攻陷北京城,推翻了大明王朝。清朝晚期同样也爆发了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史称太平天国运动,不过同明末农民起义不一样的是太平天国运动被血腥镇压了,那么为什么两场农民起义的结果截然相反呢?为什么明朝没能镇压住农民起义而清朝却能呢?

农民起义 只有三次成功,为什么清末可以扛过面对农民起义,而明末就没有

第一,具体情况不同

农民起义 只有三次成功,为什么清末可以扛过面对农民起义,而明末就没有

先说明朝末年。

农民起义 只有三次成功,为什么清末可以扛过面对农民起义,而明末就没有

明末政治腐朽,官僚腐败,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便是土地兼并问题,地主和藩王大量兼并农户的土地,农户们失去土地只能成为佃农或者沦为流民,如果只是这样,农民还不会铤而走险去起义造反,更要命的是明末的税收问题,明末苛捐杂税众多,除了正赋,辽饷外还有口食钱、库子钱、火耗等各种杂税,后来还有剿饷、练饷,辽饷、剿饷与练饷合称明末三饷,正是这三饷让农民倾家荡产,越来越多的农民反而走上了起义造反的道路。

农民起义 只有三次成功,为什么清末可以扛过面对农民起义,而明末就没有

明末军队的军纪也日益败坏,据冯梦龙的《甲申纪事》记载“今官兵所至,动以打粮为名,劫商贾,搜居积,淫妇女,焚室庐。小民畏兵,甚于畏贼。”另外,明末处于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雪上加霜的是明末灾害不断,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频发。

农民起义 只有三次成功,为什么清末可以扛过面对农民起义,而明末就没有

总的来说,当时明朝已经进入到了王朝末期,积重难返,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官僚和军队腐朽不堪所以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农民起义 只有三次成功,为什么清末可以扛过面对农民起义,而明末就没有

再说清朝晚期。

农民起义 只有三次成功,为什么清末可以扛过面对农民起义,而明末就没有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爆发的原因则是因为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和弥补西方列强经济入侵导致的财政亏空,所以开始横征暴敛,同时地主阶级乘机大肆兼并土地,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此外,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这对中国的传统手工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大量手工业者破产,阶级矛盾开始激化,这才爆发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 只有三次成功,为什么清末可以扛过面对农民起义,而明末就没有

与明朝不同的是,清朝更多是因为受到外部的冲击,才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咸丰时期,清朝并没有完全腐朽。

农民起义 只有三次成功,为什么清末可以扛过面对农民起义,而明末就没有

第二,财政状况不同明末财政匮乏,无力支撑起大量军费。

农民起义 只有三次成功,为什么清末可以扛过面对农民起义,而明末就没有

前面说了,明末为了支撑对满清的作战,开始征收辽饷,后面为了剿灭农民军,而征收剿饷和练饷,可为什么征了那么多税,明朝的财政还是入不敷出呢?

农民起义 只有三次成功,为什么清末可以扛过面对农民起义,而明末就没有

因为明朝的开支实在是太大了,除了要支付大量的军费,明朝还要俸养宗室,据《明神宗实录》的记载,万历二十三年(1595),宗室人口已经增长至十五万七千人,据《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记载,万历初年全国财政支出为一千八百五十余万两白银,而其中宗藩俸禄开支就高达五百五十多万两,比例将近百分之三十,光俸养宗室这一项开支,就严重拖累了朝廷的财政,宗室在经济上还享有特权,他们不用纳税,明末各地藩王大肆兼并土地,朝廷财政本来就吃紧,大量的土地税收还进了藩王的口袋。

农民起义 只有三次成功,为什么清末可以扛过面对农民起义,而明末就没有

此外,明末官僚腐败不堪,从农民手中征收到的钱,很大一部分进了他们自己的口袋,崇祯皇帝曾经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折腾了一个月,共得银二十余万两。后来,李自成入主北京城,拷掠明官,四处抄家,最后竟从文武百官、太监、勋贵那儿共得到两千万两金银。从中可见明末官僚的腐败有多么严重!

清朝财政相对充足,足以镇压农民军。

太平天国起义刚爆发的时候,清朝也一度出现财政危机,为此咸丰帝采取了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熔化内务府金钟,开捐例,卖官鬻爵,铸大钱,发行官票和钱票等,终于筹措到了1亿7千万两,但这些手段只是暂时,无法保证收入的稳定。国库没钱并不代表整个清朝没钱,清朝相比明朝,商品经济更加发达,于是清政府实行了厘金制度,向店铺和商贩征收商业税,据统计1853年到1864年,可统计的厘金年收入在一千万两白银以上,这就使得清朝军费立马充裕起来了,注意支撑起镇压起义军的庞大消耗。

另外不同于明朝的是,咸丰即位以后,开始严厉打击贪污腐败,严惩渎职失职,整肃官场政风,这使得官场风气大大改观。

第三,两朝军制不同明朝实行卫所制度,士兵的来源就是军户,每个军户都要出一个男丁赴卫所当兵。军士在营,分成守备和屯田二部分,比例不定,按时轮流,屯田固定上交粮食,以供给守备军及官吏。卫所制的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养兵又不耗国家财力。明初卫所制度的实行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又有不同,明宣宗之后,军队逐渐腐败,将领开始侵占军屯田地,同时又私役军士耕种,克扣军士粮饷,大量军士随之逃亡,明末此类状况尤甚,明军战斗力大大下降。

/*清朝兵制,主要分为八旗兵与汉兵两大类。其中八旗兵不事生产,为职业军人,但是咸丰时期大部分八旗兵早已不堪大用,汉兵分为绿营、乡勇和新军,绿营实行世兵制,同八旗兵一样也是不堪大用,战斗力低下。镇压起义军的主力便是乡勇,所谓乡勇就是在地方上所招募的军队,这就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另外乡勇的武器装备和训练制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清廷在一部分洋务派官僚的主持下,购买和仿制洋枪洋炮、轮船铁舰,雇用外籍教习和顾问,举办武备学堂,开始采用西式武器和操典训练军队,这使清军的战斗力大大加强,因此可以有力地镇压起义军。

当然这些都要在军费充裕的前提下才能实施,明末朝廷同样在地方上进行募兵,但依然因为财政问题,效果有限。

结语清朝可以镇压起义军首先便是本身并没有到了完全腐朽的地步,而明朝则已经完完全全的腐朽了,文人士大夫开始集体腐败,种种问题频发。其次财政原因十分重要,明末财政匮乏,入不敷出,清朝财政充盈,足以支撑镇压起义军的花费。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