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进士录取比例,古代科举真的比现在考试容易吗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明清进士录取比例,是一种文官选拔制度。始于隋唐,终于清末(1905年,清王朝正式下诏废除科举制),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开考次数逾千余次,选拔出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

明清进士录取比例,古代科举真的比现在考试容易吗

从选拔官吏的角度来说,科举制较之隋唐之前的"世袭恩荫"制、"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拓宽了选拔官员的范围,开通了普通读书人晋阶的渠道,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一千多年来,中举者因荣耀而狂欢,落榜者因卑贱而哀伤,各种因科举而演绎的故事,从隋唐到宋元再到明清,紧紧地伴随中华文明史,"几乎把长长的一段历史都烤出火焦味来了"(余秋雨),最后终于在二十世纪初寿终正寝。

明清进士录取比例,古代科举真的比现在考试容易吗

从考试的内容来说,科举考试侧重的是被选拔官员的文化素质的测试,各朝各代略有不同,无论是三年一次的春试,还是一年一次的秋试,基本的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兼有诗词歌赋,也有时务策论等方面的内容,到了清末,则以八股文为基本内容。

因此,古代的科举考试,是一种"国考",十万进士中,不乏真正的人才,如诗画状元王维,书法状元柳公权,状元宰相郭子仪,思想家状元陈亮,状元英雄文天祥,等等。每一次科考最多录取二百余人为科班进士,均为万中取一,实属不易。

当今中国,能与古代科举考试相提并论的,只有公务员考试和高考。这也是万众瞩目的两种"国考"。

在这两种"国考"中,公务员考试是选拔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部分事业单位专业人员,考试内容重点是测试基础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知识,比较难的是申论。因此,公务员考试相当于古代的科举考试,由于选拔的主要是低层行政管理人员或事业单位专业人员,难度当然不及科举考试。

最后,说一说每年六月份一次的高考。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这一考试牵动着每一个家长,每一所中学校长和老师,每一个青少年,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人。每年那个六月天,无论是阳光明媚,还是阴雨绵绵,人们的心思都会从各种各样的情境中收回来,注目在考场上。焦虑和期望,彷徨和自信,种种心态不一而足。这是牵动亿万人的真正"国考"!

高考的内容不必多说,3+x也好,改革后文理分科实行3+3也好,最主要的就是语文、数学、英语以及历史、地理和物理化学等,都在国家颁布的教学内容大纲之内。高考的录取率,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而逐年提高,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百分之几到如今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可以这么说,如今上大学不难,难的是上好大学。

综上所述,我们现今的任何考试,其难度都不及古代的科举考试。我们该感谢时代的进步,感谢国家的进步!

清朝大约两百多年历史,从公元1645年清政府首次开科取士,到公元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考试,清政府一共录取26849年进士,看看这个数据就知道,这个是考个进士的数据,看看这是什么难度。

想去参加科举至少需要背诵下列书籍:《论语》11750字、《孟子》34685字、《书经》25700字、《诗经》39234字、《礼记》99010字、《左传》196845字。反正这些合计下来共计有个47万多字。

看到这个数字,怕了吧?随便问你一句话,这是出自哪本典籍里面,回答的上来不?

具体秀才什么概率,这个真的不好回答。

秀才考中,相当于现在区级县级干部了,看看鲁迅写的范进中举,中了就发疯了,这简直是中彩票了。

中举人,相当于省级干部了,要是进士,这个可以混进中央了,或者直辖市政府的一把手了。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