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这么容易被推翻,为什么清末的预备立宪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因为清朝末年清朝为什么这么容易被推翻,资本主义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激烈交锋。而即便是君主立宪制,清朝皇室也有抵制。换句话说清朝皇室当权者并不是想实行真正的君主立宪制,更不可能实行共和制。

因为真正的君主立宪制,要让君主放弃手中握有的大权。仅保留君主作为国家统一和精神的象征,保留皇室尊贵的地位及得万民共仰。这就是君主立宪制的初衷和构想。

但是清朝皇室,他们并不想这样。他们所想的是留住手中的权力,进而推行假的君主立宪,是只有君主立宪的外衣,而没有君主立宪的实质,看似君主立宪,实则大权在握。所以皇室的君主立宪其实是个幌子。

所以,当资本主义共和制和真正的君主立宪制,在中国大地上萌芽发展的时候,清朝皇室希冀借助假的君主立宪这个工具和手段来继续维系其国祚永昌的实权统治,注定是行不通的。

所以这也让真正的君主立宪制看不到希望,也让资本主义共和制得到迅猛发展。在激烈的矛盾中,清朝皇室无意让权,结果只能是加速覆灭的进程。

其后,清朝皇室在濒临覆灭的时候,虽有让权之意,然此时已经回天乏术,毫无转圜之力了。

清朝第一位皇帝是谁确实有争议,主要在于各自认定标准不一。

清朝为什么这么容易被推翻,为什么清末的预备立宪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观点一:努尔哈赤。

清朝为什么这么容易被推翻,为什么清末的预备立宪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清朝为什么这么容易被推翻,为什么清末的预备立宪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实际奠基者。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年号天命。因为努尔哈赤称汗,并没有改国号,也没有选择称帝,所以很多人觉得努尔哈赤不能称为皇帝。

观点二:皇太极

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皇太极继位后,皇太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后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于1636年农历五月,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但皇太极去世于1643年,并未完成入关统一大业,明朝尚在,当时大清不能认定为传统意义上的大一统朝代。

观点三:顺治

1643年,皇太极去世后,年仅6岁的福临被多尔衮扶持上位,年号“顺治”,顺治是清军入关以来的第一位皇帝。

因此,从各自出发点来看,清朝第一位皇帝是谁是存在争议的。

傲娇自大,闭关自守,然后在富裕的国情之下玩物尚志,皇亲国戚、三公九卿缺乏危机意识,骄奢淫逸。进关统治大汉江山两百多年了,居然种族观念还泾渭分明,不相信汉人,只信任其八旗子弟,导致民心背向,缺失群众基础,自毁根基,始终被汉人视作外族,欲推翻而后快!而当年开疆拓土的八旗子弟早已糜烂不堪,再加上慈禧太后的权欲和既得利益、朝臣离心、鸦片入侵、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实力落后。因为之前太过富裕,所以一味地以为黄金白银能填满入侵者的胃口,再不济就割地称臣,导致后续国内民不聊生。各地大大小小反叛和起义此起彼伏,削弱了清政府的战力。在内外交困之际,还信奉“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主张,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使得仅存的保家卫国的信念也消耗殆尽。所有的不利因素和统治者的格局,使得清政府滑向了灭亡的深渊。

清政府不实行“新政”必亡,实行新政则速亡。“新政”是清朝在自己的棺材上钉下的最后一颗钉子。

清朝为什么这么容易被推翻,为什么清末的预备立宪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新政和预备立宪

清朝为什么这么容易被推翻,为什么清末的预备立宪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背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愿接受任何变革的清朝统治集团,在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下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震撼下觉察到,如再不作任何“革新”的表示,必将“全局糜烂”,“溃决难收”,必须慎重选择“善后之策”,才能苟延残喘,保持危在旦夕的统治地位。 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结果使清朝迅速走向灭亡。

清朝为什么这么容易被推翻,为什么清末的预备立宪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清朝为什么这么容易被推翻,为什么清末的预备立宪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清朝为什么这么容易被推翻,为什么清末的预备立宪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一、新政——人民反抗

1901年,清朝宣布实行新政。 内容有编练新军、派留学生和奖励实业。为推行新政,清政府增加绢税,人民不认同,起来反抗,加重了人民跟朝廷的矛盾。

二、预备立宪——立宪派失望

当时实行专制的大国只有中国和俄罗斯。1904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导致世界范围内认为“君主专制”打不过“君主立宪”。

袁世凯,张之洞上书朝廷说,立宪国一定能战胜专制国。于是,朝廷派五大臣出国考察一年多。

回来便向朝廷汇报实行立宪的好处: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 然而载泽提出预备立宪20年,就是需要20年的准备期。慈禧太后欣然允诺,后来由于形势所迫,减到15年,12年,最后9年。

1906清廷下诏,宣布预备立宪,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

“大清帝国系朕由祖宗继承之并传至子孙已垂无穷。 ”《钦定宪法大纲》一共二十三条,前十四条是“君上大权”,后九条是“臣民义务”。实际上把君权神授写入宪法;人民是臣民,不是公民,没有权利只有义务。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幻想破灭。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于1905年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民国 ,平均地权”。这样资产阶级与朝廷分道扬镳。

三、皇族内阁——汉官离心

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相继“归天”。两岁半的溥仪承继大统,裕隆太后垂帘听政。1911年设立责任内阁。13个内阁成员满蒙贵族九人,其中皇族五人。汉族官员对清政府彻底失去信心。

这时候大清王朝已经摇摇欲坠。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清朝几个月内土崩瓦解。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