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古墓发掘纪录片,中国有哪些令专家学者感到尴尬的文物

央视曾有一期节目讲的是《龙塘下的王陵》,里面有一件陪葬品,让接受采访的专家都“脸红”了刘胜古墓发掘纪录片。2009年,江苏盱眙县一伙盗墓贼对大云山的一座汉墓进行盗挖。由于在盗挖过程中,使用了炸药,导致氧气不足。第一批下去的两人当场昏迷,后来下去救人的两人也昏迷休克了。在送前两个昏迷的人去就医的半路上,同伙发现这两人已经死亡。于是,就连同汽车一起遗弃在一个废旧工厂。而进去救人的那两个人,在休克以后,也被同伙就地掩埋了。

刘胜古墓发掘纪录片,中国有哪些令专家学者感到尴尬的文物

之后,丢弃在工厂的尸体和车辆先被警察发现。专家根据尸体上沾染的泥土是“夯土”分析,肯定跟盗墓有关。之后,根据车辆信息,果然将这个盗墓团伙抓住。而考古专家到达这伙盗墓贼的作案现场一看,马上发现,在大云山龙塘下肯定有一座大型墓葬陵园!经过测量,这个陵园总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有35个足球场那么大!

刘胜古墓发掘纪录片,中国有哪些令专家学者感到尴尬的文物

这群盗墓贼“立功了”!这个墓葬虽然在古代就被盗过,(龙塘这个水坑,就是盗洞形成的盗洞,积水而成)。但是,考古工作者依然从这个墓葬遗址内,发现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有一件文物,让考古专家“脸红”了(就是上图那个)。

刘胜古墓发掘纪录片,中国有哪些令专家学者感到尴尬的文物

专家解释:这个东西一般没有固定形状,但是,一般的研究认为它是一种“实用”的东西。(确实很实用。。。)

专家最后总结说:这个东西发现在男性墓葬里,应该是他使用的东西。“我们只要把它说到这个地步,大家就都应该很清楚了。”

专家对这个物件的解释,可以用“三缄其口”来形容。专家也不容易,也怕影响节目正常播出。

(文|勇战王聊历史)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郭沫若作为文人,却对挖帝王陵墓情有独钟,甚至到了近乎痴狂的程度,确实让很多人难以理解,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真的挖掘多少陵墓。

刘胜古墓发掘纪录片,中国有哪些令专家学者感到尴尬的文物

刘胜古墓发掘纪录片,中国有哪些令专家学者感到尴尬的文物

只不过一直以来,郭沫若对于挖掘帝王陵墓的执着,以及亲手酿成了我国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剧等原因,让人们形成了思维定式,觉得郭沫若天天不干正事,就琢磨挖人家祖坟。

刘胜古墓发掘纪录片,中国有哪些令专家学者感到尴尬的文物

而对于郭沫若本人来讲,他的一生也充满着争议,他的文学造诣非常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但他的人品,却让后人众说纷纭。

刘胜古墓发掘纪录片,中国有哪些令专家学者感到尴尬的文物

有人评价他是“才子加流氓”,甚至拿他举例子,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其实,郭沫若在古文字以及古文学方面的贡献也非常大,但也正因如此,才使他打起了帝王陵墓的主意。

刘胜古墓发掘纪录片,中国有哪些令专家学者感到尴尬的文物

刘胜古墓发掘纪录片,中国有哪些令专家学者感到尴尬的文物

文人喜欢历史本无可厚非,正所谓文史不分家,可郭沫若并不满足于研究那些史料上的历史,而是喜欢更直观地审视历史,也就是挖墓。

刘胜古墓发掘纪录片,中国有哪些令专家学者感到尴尬的文物

郭沫若最想挖的其实是,秦始皇陵和武则天陵墓,但始终没有获得批准,于是他又把目标瞄准了朱棣的长陵,最初并没有人赞同他这种疯狂的想法。

刘胜古墓发掘纪录片,中国有哪些令专家学者感到尴尬的文物

但他不断地提交报告,论述挖长陵的好处,并且郭沫若从研究历史的角度出发,说挖掘之后,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细节,也可以让很多稀世珍宝重见天日。

刘胜古墓发掘纪录片,中国有哪些令专家学者感到尴尬的文物

加上当时多人联名要求挖掘长陵,于是,国务院就批准了,郭沫若等人组织联名写的《关于发掘明陵的请示报告》,得到批复后,郭沫若等人立即组织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

相传,郭沫若之所以挖掘长陵,真实的目的是为了那套著名的《永乐大典》,有传言《永乐大典》正本就藏于长陵之中。

但帝王陵墓岂是那么好挖掘的?考古专家们在长陵那挖了一个星期,也没有找到长陵地宫的位置,“长陵发掘委员会”经过讨论,就决定先找一个小点的皇陵练练手。

于是,大家就把目光转向了万历皇帝的定陵,当时的理由是,万历当了48年皇帝,陵墓里面可能有很多丰富的历史资料。(话说万历也够倒霉的,当皇帝时间长,还有错了。)

1956年5月,挖掘定陵工作开始,同样也非常不顺利,挖了一年多,才找到地宫的入口,当时的考古人员非常兴奋,觉得自己似乎马上要见证历史了。

可谁成想,灾难也即将开始,受限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以及考古人员的经验不足等问题,定陵在被挖开后,大量空气进入,破坏了里面的环境。

导致大量珍贵字画、丝织品,瞬间被氧化破坏,就这样,那些写满了历史的文物,在顷刻之间灰飞烟灭。

这对于定陵的损失是惨重的,无数人为之痛心疾首,可以说是考古史上,最为惨痛的悲剧。而定陵是以考古为目的,主动挖掘的第一个帝王陵墓,出现了这种悲剧,是人们没有想到的。

不过幸运的是,定陵也成为最后一个被主动挖掘的陵墓。定陵文物损坏的消息传开后,各地竟然不引以为戒,反而争相上报打算挖掘本地的帝王陵墓。

周总理关键时刻,一锤定音,通令全国,要求各地禁止挖掘任何帝王陵墓,这也避免了定陵的悲剧,在其他帝王陵墓上演。

对于郭沫若来讲,此时本应痛定思痛,不再打帝王陵墓的主意了,可他却没有消停几年,等待定陵的事情平息后,郭沫若竟然在1965年,又建议挖掘朱棣的长陵。

有了定陵的惨痛教训,这一次没有人再给他机会,周总理更是直接回绝了郭沫若的建议,冷冷地说:

“十年之内不准开挖帝王墓,不再主动发掘帝王陵。”

文人爱上了“考古”,这种奇葩的喜好,确实让人很难理解,但郭沫若有着他的追求,除了挖长陵是为了那套《永乐大典》正本。

据说,郭沫若挖武则天的乾陵,是为了陵墓里的《兰亭集序》,因为一直有传言,《兰亭集序》真迹在乾陵里面。

而挖秦始皇陵墓的原因就更简单了,秦始皇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皇帝,千古一帝本身就有着传奇色彩,历代以来,无数人都想去揭开秦始皇的神秘面纱。

其实,不挖掘帝王陵墓是正确的,因为现有的科技水平,会导致大量的文物被破坏掉,所以不如等到有一天科技成熟了,再研究这个问题也不迟。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