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相大揭秘,韩信之死与谁有关系为什么要除掉韩信

谈到韩信之死和谁有关系的问题历史真相大揭秘,很多人会说刘邦,也有人会说是吕后,还有人会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来说和萧何有关,诚然,韩信之死是在刘邦默许,萧何献策,吕后执行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如果说关系最大的人,其实是韩信自己。

历史真相大揭秘,韩信之死与谁有关系为什么要除掉韩信

历史真相大揭秘,韩信之死与谁有关系为什么要除掉韩信

历史真相大揭秘,韩信之死与谁有关系为什么要除掉韩信

历史真相大揭秘,韩信之死与谁有关系为什么要除掉韩信

韩信自信满满,善于领兵打仗,精于指挥作战,这是他被萧何称为“国士无双”的原因。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韩信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很不成熟,尤其对于自己的上司的态度上可以说幼稚、愚蠢也不为过。在跟随刘邦之后,韩信先后四次被夺权,但是韩信依然选择相信和忠诚。

历史真相大揭秘,韩信之死与谁有关系为什么要除掉韩信

历史真相大揭秘,韩信之死与谁有关系为什么要除掉韩信

在有机会起兵自立的时候,韩信放弃了机会,等到消灭了项羽,天下已定之后,被夺了齐王兵权改封为楚王,后来连楚王也做不成,被以谋反的罪名贬为了淮阴侯。在这种情况下,韩信已经没有了任何优势条件可以利用,怎么可能傻到去谋反呢?

韩信精于谋事,短于谋己。随着项羽的离世,韩信的悲剧就已经开始了。当初,蒯通分析天下大势,看出了在楚汉之争中韩信的极端重要性,于是来游说韩信,但是蒯通的苦口婆心并没有打动韩信,韩信自持功高,认为刘邦也不能奈何自己。

韩信最后被以谋反罪族诛,让人为之唏嘘感叹。谋反是没有的,别有用心是一定的。这个问题可以用周勃被下狱的时候,薄太后为他在汉文帝前做的辩护来说明:“周勃在平定诸吕之乱后,掌握南北二军,动辄就可以号令天下,在哪个时候,他选择了拥立您继位登基没有谋反,现在他退归林下,无兵无权难道反而会造反吗?”这段话用来给韩信辩护,也同样有效。

不可否认,从韩信的角度来讲,其立身处事原则有一定的问题。在项羽被灭前,他居功自傲要求刘邦封其为假齐王。从那个时候开始,刘邦的内心里已经对韩信心存怨恨,因此在项羽已死、天下已定的情况下,刘邦一步步拔掉了韩信的獠牙。

韩信是没有朋友的,他信任的萧何出卖了他,他尊重的刘邦利用了他,他自己的家奴也背叛了他,他忌惮的吕雉杀死了他。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公元前196年,中华帝国刘汉皇朝立国仅仅六年,一代战神韩信就被吕后、萧何密谋骗人宫中,抓捕冤杀。

历史真相大揭秘,韩信之死与谁有关系为什么要除掉韩信

韩信被抓,无人能救,为何?主要是因为韩信不想谋反。

历史真相大揭秘,韩信之死与谁有关系为什么要除掉韩信

一代战神韩信在反秦、灭楚、兴汉国内革命统一战争中,战功赫赫,为中华帝国刘汉皇朝的创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功高震主,一旦束手被擒,引颈受戮,无人能救,可谓以身殉国,含冤而死。

历史真相大揭秘,韩信之死与谁有关系为什么要除掉韩信

一、民心厌战,韩信无意谋反

春秋战国数百年来,中华大地战乱不断,生灵涂炭,百姓苦不堪言,民心思安。

中华大秦帝国始皇帝嬴政顺承民心天意,扫灭六国,一统天下:南服百越,置郡县至于中南半岛;北退匈奴,皇威震慑北裔;东至大海,大秦囊括朝鲜半岛;西出昆仑山、天山和高原大漠,守望祖宗故地。

由于中华大秦帝国过度实行严刑峻法、透支国力,没有注重休养生息和仁政教化,故百姓“苦秦久矣”,加上奴隶主贵族阶级和习惯势力持续反抗与不断阴谋复辟,被奸臣赵高操控的大秦帝国二世胡亥皇权很快被陈胜率先发起、项羽胜利领导的、楚国革命联军打垮、灭亡。

此后楚汉相争。刘邦依靠韩信的杰出军事才能,让韩信率领偏军3万人马,一路北上、东进、南下,先后征服了西楚霸王项羽分封的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又在垓下包围了项羽主力,迫使项羽兵败自杀,天下归汉。

胸怀大志又柔肠百结的韩信和项羽情志类似,在战场上杀人如麻,对敌人绝不手软;可是一旦国家政治中心大局已定,刘邦皇权地位确立,他们并没有奢望再次挑战权威,延续或兴起新的战乱。

(一)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以图东山再起,而是“霸王别姬、泪洒天地、自刎乌江”,实际上是对刘汉新皇朝的认可和勇于承认失败,这样的在战场上失败自杀的英雄虽然不值得学习,但也也值得同情。

(二)韩信在刘邦罢兵权,夺王位(罢齐王、迁楚王、降为淮阴侯),监视居住,其他异姓王也是死的死、杀的杀的情况下,虽然心生恐惧、不满和愤懑,然而男子汉大丈夫能伸能屈、服从大局,只希望安然老死,并没有积蓄力量趁皇帝刘邦北伐匈奴、平定叛乱之机趁虚造反。这种为了国家、人民安宁幸福而甘愿牺牲功名利禄甚至泯灭称王争霸雄心并勇于承认失败的高风亮节,也是值得理解和赞颂的。

二、韩信不具备继续革命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

秦末农民大起义具有推翻新兴地主阶级暴政的革命进步意义,但是趁乱而起的六国旧贵族、军阀也有复辟奴隶制的自私要求,这从根本上是违背历史潮流的。汉高祖刘邦审时度势,在政治上采取看似折中、实际大多继承秦始皇政策的治国方略,继续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分封了部分刘姓王和异姓王。而刘邦的“折中方案”中“扶植同姓王、剪灭异姓王”的自私复辟保守不继续革命思想,又导致了汉初部分叛乱,例如,刘邦在世期间就重点废除异姓王,九江王英布、燕王卢琬、韩王信、代国丞相大将陈浠等都是他消灭的对象,特别是对年轻有为的战神韩信,早早地剥夺军权、王位,让韩信成为刘邦留置的闲人(或许他日后还会重用韩信以牵制吕后萧何宫廷实权派)。这一方面维护了皇权的集中一统,一方面也压制了公平民主和继续革命,导致国家政局不问,战端重起。

外部势力方面,中华地方少数民族之一的匈奴,在大秦帝国时期一度一蹶不振,当秦末汉初中原动乱之际,冒顿(modu)单于统一了匈奴,征服了东胡,又打跑了月氏,形成了能与大一统中原农耕文明相抗衡的高原游牧文明,为了中华帝国整体的安定和先进文明的发展,韩信等有识之士不可能再置国家人民安危于不顾,仅为个人家族利益而造反抗争。

无职、无权、无势的韩信无意于挑战刘邦皇帝,刘邦的原平民结发妻子、皇后吕雉却有能力、有条件继承大统,也过一把皇帝瘾,从而实现雄心抱负。吕后、萧何预判,高祖死后,自己独揽大权,韩信必然不服吕后,会尽力捍卫刘氏皇权,故而趁刘邦北征,设计骗捕韩信并将他杀害。

所以功高震主无意于和无条件继续革命造反的韩信,不幸成为皇帝刘邦和皇后吕雉两方面共同的心腹大患和眼中钉、肉中刺,一个牢牢掌控之,一个必欲除之而后快,皇帝、皇后在对待继续革命新生力量方面,战略上也是一致的,所以韩信身陷囹圄遭到诬陷,无人能救。刘邦回京听闻韩信之死,也只是唏嘘而已,并对萧何倒向吕后心存芥蒂。

三、赞韩信项羽刘邦七言诗一首:

楚汉风云有感

秦末暴政楚兵兴,一统不继乱纷争。

刘季精明用仁义,项羽尚勇亡子婴。

惜败霸王情义在,屈死韩信兵戎停。

而今美俄中东瀛,非攻独霸可太平?

我们虽然敬佩、同情项羽、韩信这些失败的英雄的人格和遭遇,对他们顾全大局、不是盲目任性地坚持继续革命以争霸天下而勇于坦然承认失败、就死的高傲行为感到崇敬,但是,在国家民族面对外来侵略威胁的时候,还是要坚持立足既和平发展有敢于斗争反霸的强国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