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预言将出现的事情,刘伯温预言未来的事件为何叫《烧饼歌》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刘伯温预言将出现的事情。很高兴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刘伯温预言将出现的事情,刘伯温预言未来的事件为何叫《烧饼歌》

据说,公元1368年某一天的上午,天气特别好,朱元璋悠闲地在宫殿里吃着烧饼。这时,刘伯温要晋见朱元璋。朱元璋刚刚咬了一口烧饼,于是急忙用碗盖着烧饼,然后召见刘伯温。

刘伯温预言将出现的事情,刘伯温预言未来的事件为何叫《烧饼歌》

刘伯温预言将出现的事情,刘伯温预言未来的事件为何叫《烧饼歌》

朱元璋想考考刘伯温,问道:“刘爱卿,你猜一猜,碗里的是啥东西?”

刘伯温掐指一算:“皇上,臣认为是一个烧饼,刚刚被你咬了一口!”

朱元璋心里一惊,不得不佩服刘伯温。

于是,刘伯温对明朝以后的几百年作了预言,推算了大明王朝的几乎所有大事件,连同清朝甚至清后的历史进行了推演,直至清末及以后的事。

由于,刘伯温在见朱元璋时正赶上他吃烧饼,所以称之为《烧饼歌》。这就是形成今仍然在市井中流传的《烧饼歌》的来历。

我的回答结束了,感谢阅读。我是历史领域创作者——史海闲聊,欢迎关注我,更多的回答推送给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高见哟~~

小时候,太爷爷告诉我:你们这一茬人,一定会看到,铁牛到处跑 做饭不用烧,灯头朝下,隔山说话。

刘伯温预言将出现的事情,刘伯温预言未来的事件为何叫《烧饼歌》

太爷的话让我不以为然,我总觉得太爷岁数大了,肯定是胡说八道,为了验证太爷所说的,我回家把我家的煤油灯倒过来,我想看看倒过来的煤油灯能不能点亮,不仅灯没点亮,反而把灯油给弄洒了,那个时候,煤油很贵,父母都不舍得点灯,就因为这件事情,我被父母给揍了一顿,从那以后,我就不接近太爷了。

刘伯温预言将出现的事情,刘伯温预言未来的事件为何叫《烧饼歌》

刘伯温预言将出现的事情,刘伯温预言未来的事件为何叫《烧饼歌》

又过了十几年,太爷所说的一切都实现了,公路上的汽车川流不息,这就是太爷说的铁牛,做饭的时候再也不用烧柴草了,取而代之的是煤气,灯头朝下也实现了,灯头不仅能朝下,还能随意变换角度。

太爷爷没有读过书,也没出过远门,他的一生,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可他怎么对未来知道的如此清楚?

而如今的我,博览群书,走南闯北,可我对未来一片茫然,我不知道未来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更不知道人类将何去何从?静下心来,细细反思,为什么今天的人会对未来茫然无知?为什么大字不识的老农,会把未来的世界看的清清楚楚?

我觉得是贪欲蒙蔽了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是无休止的追求,让我们迷失了自己。我们已经不认识自己了,那就更谈不上认识未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必删)

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是一位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全能型神人,和诸葛亮一起可谓是我国古代臣子的典范。

刘伯温预言将出现的事情,刘伯温预言未来的事件为何叫《烧饼歌》

可是在洪武八年,刘伯温因为感染了风寒,加上当朝宰相胡惟庸的妒忌,让朱元璋对这位曾经推心置腹的臣子起了厌恶之心。

刘伯温预言将出现的事情,刘伯温预言未来的事件为何叫《烧饼歌》

朱元璋用十分冰冷的语气,赐给了刘伯温一纸《御赐归老青田诏书》,让刘伯温回家养老去。接到诏书的刘伯温,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帝宠,也就欣然接受,回家养病了。

刘伯温预言将出现的事情,刘伯温预言未来的事件为何叫《烧饼歌》

刘伯温预言将出现的事情,刘伯温预言未来的事件为何叫《烧饼歌》

刘伯温预言将出现的事情,刘伯温预言未来的事件为何叫《烧饼歌》

刘伯温预言将出现的事情,刘伯温预言未来的事件为何叫《烧饼歌》

刘伯温预言将出现的事情,刘伯温预言未来的事件为何叫《烧饼歌》

刘伯温在老家青田度过了一段比较悠闲的日子,可是在当年的四月,刘伯温病情突然恶化,没几天就去世了。

刘伯温预言将出现的事情,刘伯温预言未来的事件为何叫《烧饼歌》

而在刘伯温去世之前,刘家因为他离开朝廷的事,家道已经中落,儿子刘琏、刘璟都还还没有官职,所以刘伯温在死前占卜了一卦,对儿子说:“五代之后必有重振刘家之人”,说完刘伯温就去世了。

朱元璋在听到刘伯温去世的消息后,又恰逢胡惟庸刚愎自用,颇感忌惮,对刘伯温也有了一丝愧疚,于是就将他的两个儿子都封了官,长子刘琏在洪武十年被封为考功监丞,兼见习监察御史,次子刘璟洪武十四年虽军平叛,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

但刘琏最后为胡惟庸一党所害,跳井自杀,一说是被谋杀,刘璟满腹谋略,擅长军事,在靖难之役时被任命为大将军李景隆的谋主,但李景隆不听刘璟建议,终导致建文江山易主,李璟坚决不受永乐册封,被下狱,在狱中自尽。

至于刘伯温所说的“五代之后能重振刘家”之人,这话实现了吗?

可以说是实现了,但也可以说是没有实现,原因就得等我细细道来了。

刘伯温虽然身死名消,两个儿子最后也没能得到超越其父的政绩,可是刘伯温对大明所做出的贡献,他也给后代留下了一个珍贵的非物质财产:大明诚意伯爵位。

刘伯温死后,长孙刘廌为第二代诚意伯,八世孙刘瑜为第三代,此时已为嘉靖十一年,此后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明朝灭亡,但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断续了一百四十年,以三十年为一代的计算,确实是在刘伯温之后五代的时间,刘家重新振兴了一次,算勉强完成了先祖的预言。

可是即使这样,自刘瑜之后的诚意伯,也不过就是沾了点祖先的福荫,在朝廷上混上了不大不小的官职做做,其家族地位也是不冷不热,不至于穷困潦倒,但也不算太辉煌,就这点地位,能配得上神算子刘基的临死一卜吗?

抛开后人的穿凿附会之说,如果刘伯温真的说过这句预言,那肯定指的也不是刘家后人,刘伯温全家都是因为身陷朝廷纷争而死的,他在临死前就要求子孙们不得再窥探天机,让刘琏把自己一生着作全部献给朱元璋,一本也不能留,对刘璟转达给朱元璋以儒家治国的理念。

如此,刘伯温又怎么可能会希望后世再出现振兴刘家之人,再出现一个涉及朝政的后代呢?说实话,我认为刘家日后那种不咸不淡的生活,恰恰就是刘伯温最希望的家族轨迹。

那刘伯温这句预言有没有道理呢?我也认为有,但也不是什么占卜而来的,而是刘伯温根据世间大势,合理推断出来的。

刘伯温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信奉老庄之学的道教朝堂代表,他的师傅,据说就是元末明初的著名修仙者,铁冠道人张中,刘伯温记录下他的预言,编纂成《铁冠数》一书,而在刘伯温自己的着作里,也多是以道教术语而书名的,如《郁离子》、《玉洞金书》等等。

明朝之建立,就是因道教而出的,朱元璋自己就是利用过宗教来笼络人心,如上面所说的张中,疯道人周颠、龙阳子冷谦等等,虽然朱元璋一统江山后,开始弃教重儒,以儒家来教育天下,大力打压道、佛两教,可是对道教,朱元璋还是非常欣赏的。

朱元璋尤其喜欢周颠,为他亲手写了《周颠仙传》、《赤脚僧诗》等文,让人书写后刻在庐山石碑之上,皇帝封仙,足见其宠,洪武七年还亲自制定了道教斋醮仪轨,甚至有时连自己都亲自斋戒祈祷,这给了后世明朝帝王立下了尊道的规矩,以后的大明皇帝在重大日子里多斋戒、做法,就源于朱元璋。

朱元璋嘴里说着宗教的不好,可手里却一步步把道教推到大明国教的地位,之后的永乐帝朱棣,自称为真武大帝转世,嘉靖皇帝有多爱道教就无需多言了,泰昌帝因红丸而死,就连大明崇祯帝,在内忧外患之下,还请了道士来设道场,祈求国泰民安。

刘伯温身为道教入世的代表人物,自然对大明表面均衡,内里尊道的动作了然于心,所以他在临死前,将自己所著的书全交给朱元璋,又劝谏朱元璋以儒治国,这看似矛盾的两步,却正印证了刘伯温的高瞻远见。

皇帝也是人,也有自己喜好的事物,朱元璋喜欢道教,所以刘伯温送书,但治国需用儒教,所以刘伯温劝儒,而且刘伯温看人也准,他看穿了朱元璋猜疑成性,胡惟庸小人得志,其势态必不长远,等到胡惟庸倒了之后,朱元璋必然又会起用被胡惟庸所害之人。

‬惟庸败后,上(朱元璋)必思我(刘伯温),有所问,以是密奏之。

这就是刘伯温对次子刘璟的遗言,此后胡惟庸败灭,刘家二子皆被起用,刘家再次辉煌。

大明尊道,刘伯温所留给朱元璋的书,即使朱元璋本人不看重,但只要留在朝廷里,就会被后代帝王所注意,果不其然,此后历代明帝、文人,不断地对刘伯温加以赞誉:景泰时期的《重锓诚意伯文集序》,刘伯温被誉为“千古之人豪”。

在刘家诚意伯爵位断袭了一百多年后的正德朝,正德皇帝朱厚照颁布诏书,赠刘伯温“太师”,谥号“文成”,称其为“开国文臣第一”,把祖宗朱元璋亲自制定的“大明文臣之首”李善长给移走了,奠定了刘伯温“大明国师”之位,其诚意伯爵位也在痴道的嘉靖皇帝手中恢复了。

所以说刘伯温的预言是否成真,可以说未成、也可以说成了,但这人不是指刘家后人,而是指朱元璋五代之后的皇帝,也可以说是局势,也不是什么神乎其神的预言,而是对道、势的精心研究,最后所得到的剖析,刘伯温在时代的不断加持下,终成一代名相,民间争相尊奉的神仙。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