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国运三百年,夏五百年,商554年,周八百载,但为何后来王朝超不过三百年

这个问题如果深入讲解共和国国运三百年,足够一名博士生写一篇十几万字论文。博士这里较为浅显的论述一下,希望帮助感兴趣的小伙伴理解。先举个例子,苏联与独联体的区别。

共和国国运三百年,夏五百年,商554年,周八百载,但为何后来王朝超不过三百年

苏联是联邦制,由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独联体是松散的邦联制,从名字不难看出“独立国家联合体”,各自拥有完整主权,出于某种目的的一种联盟。再说邦联制,是一些主权国家为实现某些目的组成的松散国家联合体。

共和国国运三百年,夏五百年,商554年,周八百载,但为何后来王朝超不过三百年

秦朝之前的周朝就很类似邦联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这里强调下只是类似,并不完全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再举一个例子,被伏尔泰评价为“既不神圣,也不罗马”的神圣罗马帝国(962年-1806年,又称德意志第一帝国)中后期就基本维持在邦联制状态,帝国皇帝头衔仅是个虚衔,名誉性大于实用性,帝国皇帝是名义上共主,但也限于此。神奇的是,任凭欧洲风云变幻,它却岿然不动,居然苟延残喘了八九百年,直到“欧洲王国推倒机”拿破仑的出现,彻底为这个既不神圣也不罗马的帝国画上了终止符。

共和国国运三百年,夏五百年,商554年,周八百载,但为何后来王朝超不过三百年

其实,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也不过是个橡皮图章,需要时抬出来充门面,看不顺时眼过来问问鼎有多重。这一切要归功于周平王东迁洛邑,周王室势力大减,即便如此,周室也勉强撑了五百多年。可见,能走多远有时候和实力大小,并不直接挂钩。只要对手觉得这个存在有价值,也还是可以暂时保留,毕竟共主名分尚在,没有足够本钱支撑话语权,谁也不想出手扳倒这个碍眼的橡皮,给对手创造口实对自己不利。

共和国国运三百年,夏五百年,商554年,周八百载,但为何后来王朝超不过三百年

下面开始划重点,邦联制代表松散,是主权国家联合体,当然还需要一位“共主”。

共和国国运三百年,夏五百年,商554年,周八百载,但为何后来王朝超不过三百年

其实,比周朝还早的夏商可以理解为部落联盟。打个比方说,在这个地区这个行业里我家生意做的最大,同业南波湾,其他从业者,都要给你面子,称呼一声大哥。然而,做的很大不假,但尚达不到垄断层面,有权参与制定从业规章,又不能完全忽视其他商户权益,于是联盟下产生“盟主”,有势力但不足以吃掉所有。

以上是政治方面。

再从经济角度分析,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秦朝以后是封建社会,这里的“封建”博士不展开讲,因为中国的封建区别于西方的中世纪,我国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中世纪,日本的古代史也能算作中世纪。中世纪代表封建领主庄园制,简单讲,家臣只效忠于家主,不对家主的上级负责,家主们有一个名义上共主。日本万世一系的可能性也正由来于此。欧洲整个中世纪,各贵族、王室间盘根错节的血缘纽带,今天表弟联合表姐干堂兄,明天女婿把岳丈赶下台,都是说到底都是一见人,皇帝的帽子就那几顶,大家轮流带。这种情况在我国根本不敢想象,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奴隶社会奴隶的人身自由被严格掌控在奴隶主手中,尽管封建社会百姓也被束缚在土地之上。然相较于奴隶社会百姓人身自由已经得到了一定解放,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伯伯,或选择依附于大地主,成为奴婢彻底丧失人身自由,或四处流窜,栖身庙宇,拥入城市,总之就是成为了各种社会不安定因素。朝代更迭,土地兼并永远是原因之一,而且还是主要原因。

当然,不是只有农民可以起义,奴隶同样要斗争。奴隶争取自由的意志从不输于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的决心。同理,奴隶主血腥镇压的手腕也绝不低于大地主阶级的严刑峻法。但部落联盟下的国家联合体,其稳定性远高于封建大一统王朝。

简单的讲,成功需要诸多有利因素不断叠加,而失败仅需要一个简单又愚蠢的理由就足够。不算历朝土地开发增量的前提,土地总量是个相对固定值,土地兼并过程不可逆,随之统治者所颁布执行的政策不同,自然兼并所需要的时间基本各有差异,时间长度基本约等,大量失去土地失去人身自由的下层需要通过一场变革,改变自身的境遇,这时需要的只是一个导火索。

而部落联盟的国家联合体,想要达到集体变革的目的,难度要大得多。每个部落(国家)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社会矛盾尖锐程度也千差万别。推翻“盟主”很难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大多数联盟者共识,要翻天盟主答不答应是其一,自身又有几斤几两重是其二,这些都需要反复掂量才好下手。而且,打铁还需自身硬,推倒大奴隶主之前,先要进入部落兼并,吃掉这边的小奴隶主,这一过程有很耗时耗力。这也是为什么,春秋时期最强诸侯国也只能称霸,做个霸主。而进入战国时期,便变为直接以国家暴力机器为先锋以灭国为目的兼并战,根本区别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本文由五经博士原创,欢迎点赞,留言评论,评论区不见不散!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