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考古之谜,中国有哪些考古上的巨大遗憾

说起考古学史上的遗憾,例子还是非常多的中国十大考古之谜。其中有些是因为“挖了”造成的,有些则是因为“没挖”导致的。

中国十大考古之谜,中国有哪些考古上的巨大遗憾

因为发掘而造成的遗憾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的考古发掘都会存在遗憾。因为发掘不可避免会造成破坏,哪怕是最小心翼翼的考古工作者,也无法避免破坏。在发掘中和发掘后,总是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遇到不容易处理的脆弱文物,比如有些遗迹现象挖过头了才意识到,比如文物出土之后因为保存不善而出现损坏。

中国十大考古之谜,中国有哪些考古上的巨大遗憾

中国十大考古之谜,中国有哪些考古上的巨大遗憾

这方面,很多朋友都会想到明定陵。没错,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明定陵考古发掘是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平心而论,发掘工作本身是比较成功的,但是由于当年的保护技术不够,再加上后来特殊历史环境的原因,导致一些有机质文物在出土后出现了进一步腐朽的现象,墓主人万历皇帝的遗骨也没有保存下来。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从此之后也逐渐确立了非主动发掘的基本原则。

中国十大考古之谜,中国有哪些考古上的巨大遗憾

北京猿人头盖骨也是一个巨大的遗憾。1929年,我国第一代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在北京周口店发掘到了原始人头盖骨,判断它距今约70晚年,是非常重要的直立人化石。后来,日军占领北京,文物安全受到威胁。经过百般努力,美国才答应帮忙从中斡旋,将其转移到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可惜还没来得及运到美国,发生了珍珠港事件,美日爆发战争。北京人头盖骨被日军抢走,从此下落不明。直到今天,我们所展示的仍然是复制品。

还有一件,答主在此前的文章中也提过,就是山东东阿曹植墓的发掘。这个曹植就是曹操的儿子,写《洛神赋》的那位。1951年,原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曹植墓进行了发掘,墓中除了随葬品,还清理出了曹植的遗骨,虽然不完整,但也是非常重要的材料。发掘完成后,文物以及曹植遗骨被移交到了平原省省会新乡。可惜,在后来的特殊年代里,遗骨竟然不翼而飞了!哪怕是普通的文物,也不应当遗失,更何况是曹植呢?我们都知道,前些年安阳曹操墓引发了很多人的争议,当时就有人提出,能否通过测DNA来判断墓主人身份。假如曹植的遗骨还在,的确是能够跟曹操墓进行对比的。

因为没发掘而导致的遗憾跟前者比起来,因为考古工作者没有来得及挖而导致的遗憾,其实是更多的。这个事儿说起来有点悖论。明明文物保存在地下更好,也符合非主动发掘的宗旨,为什么不挖反而会导致遗憾呢?

不是因为别的,正是因为盗掘跟其他的人为破坏。近三十年来,随着收藏热、文物热的兴起,一些不守规矩的人把眼光投向了地下文物,盗墓活动愈演愈烈。很多时候,考古工作者受到非主动发掘的限制,明知道某处有古遗址、古墓葬而不能发掘,与此同时,当地也往往缺乏足够的文物保护力量,刚好让盗墓贼钻了空子,有些盗墓团伙就跟着考古队走,只要考古队撤了,他们立马动工。

举个例子,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大学在山西发掘了著名的晋侯墓地,其实在北大考古队来之前,当地盗墓就很严重了。但北大考古属于学生实习,做完了一学期的工作,就得撤离,时间有限。当时,已经对整个墓地做了勘探,也知道哪里有重要的墓葬。可是一来时间紧,二来有非主动发掘的限制,无法在短时间内发掘所有的墓葬。就在北大考古队离开的间隙,盗墓团伙对这篇墓地又开展了疯狂的盗掘。在8号墓中,他们盗走了14件西周时期的铜编钟(原一整套16件,盗墓贼遗漏两件),即晋侯稣(su)钟,并且想办法卖到了香港。后来,上海博物馆斥巨资才从香港买回来。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我们也经常反思,在当今文物保护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究竟是发掘带来的破坏大,还是不发掘间接导致的损失更大呢?

新中国建立以来考古十大发现是:一:殷墟,二千年前帝都。二:敦煌,叹为观止的艺术宝藏。三:北京人,五十万年前的人类祖先。四:定陵,地下宫殿的辉煌。五:满城:金缕玉衣,长信宫灯与博山炉。六:马王堆汉墓,帛画与两千年的古尸。七:河姆渡,七千年前的鱼米之乡。八:兵马俑,秦帝国的赫赫战功。九:随县编钟,礼乐文化的见证。十:法门寺,佛指舍利的灵光。虽有建国后其他考古发现,以及九O后每年评选出十大考古有价值的发现,但不及这十项更有价值。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