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留下的9大谜案,秦始皇墓青铜剑为何千年不锈

1994年,秦始皇陵一秦始皇留下的9大谜案、二号俑坑中共发掘22把青铜剑,剑身光亮如新,寒气逼人,剑锋可一下将18层报纸划开。剑身防腐的铬盐氧化处理工艺,竟然早于德国、美国申请专利2000多年,而“形态记忆合金”材料更是专家眼中的奇迹,此消息一出立刻震惊世界。

秦始皇留下的9大谜案,秦始皇墓青铜剑为何千年不锈

材质工艺,令人咂舌,堪称奇迹当时,在秦始皇陵二号俑坑内出土的19把青铜剑,鞘虽腐,但是剑身光亮平滑,去掉土层,鲜如新品,剑刃锋利,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每把长度为86厘米,剑身有八个棱面,每个棱面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而且剑剑相同。

秦始皇留下的9大谜案,秦始皇墓青铜剑为何千年不锈

科研人员检测发现,每把剑的表面附有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可以彻底阻挡氧化。而2000年后的德国、美国,分别于1937年、1950年才对铬盐氧化处理工艺申请发明专利。

秦始皇留下的9大谜案,秦始皇墓青铜剑为何千年不锈

据科研人员介绍,铬是一种稀有贵金属,熔点高达4000摄氏度,提取极为不易,真难想象它是如何镀在2000年前的青铜剑上的。

秦始皇留下的9大谜案,秦始皇墓青铜剑为何千年不锈

同时,更加令人咂舌不已的是一号坑发现的一把青铜剑,被150千克的陶俑压弯成45度以上,而且长达2000多年。但是,当考古人员移开陶俑时,奇迹出现了,青铜剑瞬间自然恢复平直。这可是后世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材料,竟然出现在了2000多年的中国古代,简直令人难以理解。

此外,考古学家们在春秋时期的古墓中发掘的越王勾践剑的工艺技术,同秦始皇墓中的青铜剑如出一撤。因此,可以说秦始皇陵中出土的这类青铜剑的铸造工艺,其巅峰应当是春秋时期。

青铜剑探源青铜剑,起源于奴隶制社会的商周时代。那个时期的青铜剑形如柳叶,制作粗糙,较为短小,长度略大于后世的匕首。

到了春秋晚期,青铜剑的长度普遍在五、六十厘米,而秦剑长度则达到了八、九十厘米,更加适应于作战。该剑由剑身和剑茎(剑把)组成,茎长多为17—20厘米,战斗时可单手握茎,也可适用于双手握茎。剑身与剑茎之间隔有一块隔板,隔板有木质,也有青铜质。而在隔板和剑茎上镶嵌有玉、金、银等材料,代表不同身份的执剑者。

同时,经过材料科学分析,当时青铜剑的铸剑艺术主要在于铜与锡含量的占比,锡的占比过少,剑身容易弯曲;反之,剑身太硬,易于折断。但是,根据秦剑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秦剑铜锡的配比达到了一个硬韧完美结合的最高临界点。所以,秦剑具有极强的攻击性与战斗力。

青铜剑种类同心圆剑:剑首同心圆由多圈高同心度、高凸起、薄壁状凸棱组成。以轮制工艺法,将剑茎与剑身铸接成一体。如:越王勾践剑。

花纹剑:剑刃表面均刻有精美的菱型暗格花纹,堪称青铜剑表面处理的传奇工艺之一。例如:秦始皇陵二号坑出土的19把青铜剑。

复合剑:主要针对作战而铸,硬高与韧度均达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合点。剑脊硬度较低,用于吸收力量冲击,避免折断,而剑刃硬度较高,利于厮杀。如:秦始皇陵一号坑出土被150千克陶俑压住的那把剑。

虽然,秦始皇墓青铜剑千年不锈的疑问得以破解,但2000年前的精湛工艺又成了另一个难解之谜。

图片来源网络

史书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人生的第五次巡游途中突患重病,很快就进入病危阶段,最终撒手而去。此前不久,秦始皇见到了阔别9年的徐福,为了支持他继续寻找长生不老之术,提供了童男童女以及大量金钱、物资,还前往海边射杀了一只大鱼。按理来说,当时的秦始皇不仅心情愉悦,而且身体状态不错,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50岁的壮年男子,为什么会毫无征兆地突然死去,他究竟得了什么病?

秦始皇留下的9大谜案,秦始皇墓青铜剑为何千年不锈

秦始皇留下的9大谜案,秦始皇墓青铜剑为何千年不锈

这里要声明一下,秦始皇的死因直到今天仍然是个谜,后人只能通过《史记》等少量文献资料中的零星记载,对秦始皇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猜测,并且分析出3种可能的死因,以下说一说我的个人看法。

秦始皇留下的9大谜案,秦始皇墓青铜剑为何千年不锈

1.秦始皇本来就有疾病在身

秦始皇留下的9大谜案,秦始皇墓青铜剑为何千年不锈

根据秦始皇外貌特征中“豺声”的描写,有人认为秦始皇有先天性支气管炎或者呼吸系统疾病,导致他在长途跋涉中突患重病去世。笔者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但是仅凭“豺声”判断秦始皇身体不好,实在有些离谱。

秦始皇留下的9大谜案,秦始皇墓青铜剑为何千年不锈

首先,《左传·文公元年》记载“且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从这两段文献的前后文意思可以推断:所谓的“豺声”指的是声音凶恶可怕,就好比虎狼之心指的是心地狠毒。

其次,著名的“荆轲刺秦”故事发生时,秦始皇充分展现了自己过人的奔跑能力,如果他真的有呼吸系统疾病,恐怕跑不了几步就会瘫倒在地,更不可能反杀荆轲。由此可见,秦始皇有疾病在身的说法不可信。

2.过劳致死

秦始皇是出了名的权力爱好者,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勤政君主,有史学家做过估算,秦始皇每天批阅的奏折重量相当于今天的60斤,即便秦代竹简的重量远高于纸张,但这个数量也十分惊人。长时间的过度工作,导致秦始皇的身体一直处于疲劳状态,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清朝的雍正皇帝就是因此暴病而亡。

此外,秦始皇只做了10年左右皇帝,却进行了5次大规模巡游,在当时的自然环境和交通状况下,出门旅游肯定免不了奔波之苦,这对身体健康也会产生一些影响。而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原先各国的美女都集中到自己的后宫里,光是史书记载的儿女就超过30个,可见他的私生活有多么“丰富多彩”,这种生活方式肯定会损害身体健康。

3.遗传问题

秦始皇即位前,秦国共出现了6位君主,他们的去世年龄分别是:孝公(44岁)、惠文王(46岁)、武王(23岁)、昭襄王(76岁)、孝文王(54岁)、庄襄王(35岁)。其中除了秦武王因意外去世,秦昭襄王长寿之外,其余4位君主都不算长寿。

当然,有人会说先秦时期的平均寿命本就不高,能够活过40岁已经很难得。不过,从这几位君主的去世年龄也能看出,秦始皇没有活到60岁甚至70岁,和家族的遗传基因有一部分关系。

经过简单的分析后,大概能够得出一个结论。秦始皇家族本就没有长寿基因,秦帝国建立后,秦始皇过于渴求权力,事事都要操心,再加上过于频繁的巡游和过度奢侈的私生活,导致他在巡游途中没能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最终染病而亡。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导致了秦始皇的突然去世。秦始皇是一个很怕死的人,从他多次派遣方士求仙就能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害怕离开这个世界,变得很忌讳谈论关于“死亡”的话题。因此,秦始皇始终没有立皇后、立太子,也没有对后事进行妥善安排,大臣们更不敢轻易提及相关的事情,即便秦始皇感到身体不适,他自己不会说,旁人不敢问,等到病重时一切都来不及了。

至于秦始皇的病放到今天能不能治,因为他的死因并不是定论,所以恐怕无法给出明确答案。不过从秦始皇的事情也能得到一些启示:人不能活得太累,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心态也要放轻松,生老病死是生命规律,刻意逃避并不能改变任何结果。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