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与外星人接触之谜,秦始皇的墓到底有多大,为什么现在还不敢挖

首先先说墓有多大秦始皇与外星人接触之谜,秦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千米,相当于近78个故宫。而大家关注的"秦陵",即陵墓地宫及封土,高近八十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考古专家推断陵墓室底面积1.92万平方米,相当于48个国际标准的篮球场。此外还有大量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佣坑、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足见其大。

秦始皇与外星人接触之谜,秦始皇的墓到底有多大,为什么现在还不敢挖

秦始皇与外星人接触之谜,秦始皇的墓到底有多大,为什么现在还不敢挖

再来谈谈为什么不能挖?

首先,工程量问题。

据司马迁《史记》载(这是关于秦陵最明确也是最可靠的文献),秦陵的建造征骊山徒七十余万,前后几十年。而陵园范围达56.25平方千米,相当78个故宫。而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秦陵是地穴式墓,是没有墓门的,若开挖,只能(注意,以目前能力只能这样开挖)将陵上的覆土挖开,换言之,要用精细的考古发掘将秦陵的大土堆弄一边去。这样又会产生几个问题:

1.封土本身就是一个遗址,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及世界文遗组织保护;

2.开挖巨量的土需要浩大的工程量,绝不亚于三峡工程,人从哪儿来,机器哪里调,钱由谁出……

3.几十万上百万立方的土放哪儿;

4.开挖保守估计需要近十年的时间,这十年里天气如何保证,秦陵会不会被雨雪灌成水库。

第二,墓里面情况到底如何

现在而言,包括考古工作者在内都无法对墓葬做出准确的定位。《史记》不足百字的描述过于模糊。主要有如下几点:

1.墓穴深度如何

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司马迁说"穿三泉"(三层地下水)说明深度至少三四十米,但这并不准确。而这也关乎秦陵地宫究竟有没有被水所浸也不得而知。

2.《史记》"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是否为真

如果秦陵"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那么地宫极有可能是穹顶式的。二千余年过去,地宫是否蹋陷,还有多少完整部分,这都是问题。

3.致命危险:水银

现代科技以验证秦陵封土土壤样品"汞异常",所以《史记》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如果开挖,水银必定会以蒸气形式溢出,这对整个秦陵地区乃至陕西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4.地宫里还有没有空间

秦陵地宫为竖穴式,墓内可能为“黄肠题凑”式大型木椁,墓道及木椁上部都以夯土密封。这样墓室内外不会再有空间,也就很难发掘。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地宫里珍贵文物怎么办

秦始皇陵陪葬品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太过于珍贵。所以发掘一定建立在能够保证不破坏秦陵的基础上,而现代技术明显达不到这种要求。

想必诸位都知道明定陵。这可以说是考古界最大的遗憾之一。而技术水平和经验不足是造成遗憾的重要原因。当年地宫打开后,新鲜空气涌入,器物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损坏。一些漆器,金银器发霉、变质。而更为令人痛惜的是大量明皇家纺织品、衣物等由于简陋的环境和技术,最终变得支离破碎。事实上,直至今日考古界对于出土丝织品的保存也没有完全可靠的方法。另外,在时代背景下(文革),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的尸骨也难免厄运,惨遭焚毁,连棺椁都被扔到了山沟里。最为珍贵的尸骨就这样成了灰烬。

就秦陵而言,秦始皇陵陪葬兵马俑上原本绘有丰富的颜色,自土中取出来时,色彩贴在土上,土成了彩绘,而俑却露出了陶身,成了灰色。小小的俑坑如是,更不消说是庞大的秦陵地宫了。

1987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特别指出:“对不妨碍基建的重要古墓葬、古遗址,在当前出土文物保护技术还没有完全过关的情况下,一般不进行发掘。”1997年,国务院首次明确:“由于文物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等条件尚不具备,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至此,"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寝”,成为中国文物考古工作的基本方针,成为了铁的规定。

其它还有流传在坊间的说法,比如挖帝陵有天灾、秦始皇陵墓是中华龙脉的象征,轻易发掘会影响国家运势等。大多为后人的无稽之谈,不予详述。

不论如何,现在都不是发掘秦陵的时候。如果我们做不到,不做显然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不动即是最好的保护。

最后总结一句:秦陵本身的魅力,在于它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以及它的神秘和深厚的文化积蓄。挖不挖,不仅在于技术够不够,也在于挖了之后我们又会如何追回未发掘前秦陵所承载的文化。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