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大案,高考顶替事件跟清朝科场舞弊案,有无可比性

高考顶替事件跟清朝科场舞弊案有无可比性?笔者认为是没有可比性的清朝第一大案,前者明显要比后者更为严重。为什么这么说呢?

清朝第一大案,高考顶替事件跟清朝科场舞弊案,有无可比性

清朝科场舞弊严格来说只是一种欺骗行为,其主要责任人在于舞弊者自己,且被发现后会面临严重的惩罚。

清朝第一大案,高考顶替事件跟清朝科场舞弊案,有无可比性

戊午科场大案,与顺治十四年(1657年)的丁酉科场案,以及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辛卯科场案,并称为清朝三大科场案。

清朝第一大案,高考顶替事件跟清朝科场舞弊案,有无可比性

案件处理结果,戊午科场案牵涉91人:5人被斩首,3人充军,7人被判充军后赎罪,7人被革职,16人降级调用,38人被罚俸一年,13人被革去举人功名或停止会试资格,2人死于狱中。

在清朝,科举舞弊是仅次于谋反的重罪,每一次科场大案,都是人头滚滚。时人评价戊午科场案,认为它扭转了道光以来的科举腐败风气,保证了之后三十年科举的相对公平公正。

而顶替事件,其本质上来讲则不单单是一种欺骗行为,更是一种强盗行径,不法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力与关系网窃夺他人的学习成果,恶意篡改他人的人生以使自己获益,这种行为不但严重伤害了被顶替者本人,改变了被顶替者的人生,也严重破坏了国家与社会的公信力,其影响可以说是非常恶劣的。试问,如果老百姓再也不相信政府的公信力,那这个社会这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司马光曾说:“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将信任上升到保国的高度。古人尚有这样的认识,又更何况今人呢?所以,高考顶替事件其恶劣程度较清朝科场舞弊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且前者的惩罚力度很明显又不如后者。

高考作为我国最具公平性的考试,是很多下层民众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渠道,本来是应该在老百姓心中最具有公信力的,老百姓自然愤怒有人在暗地里破坏它。真心希望能够严惩破坏高考公平的犯罪分子,还受害者一个公道。

这件事第一是掘银,数量巨大。第二是太监,身份特殊。第三这个太监职务较高,曾经是乾清宫的总管。这几个因素加起来不免让人联想翩翩,难道一个太监就能贪污了这么多吗?

清朝第一大案,高考顶替事件跟清朝科场舞弊案,有无可比性

清朝第一大案,高考顶替事件跟清朝科场舞弊案,有无可比性

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京城步军统领荣禄接到军机处一道谕旨,让其查办一桩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的太监掘银案,这件事连慈禧太后也惊动了。

清朝第一大案,高考顶替事件跟清朝科场舞弊案,有无可比性

原来乾清宫告退总管太监苏德一来为了避免坐吃山空,二来年老之后有个居所,便出钱购置了京城郊外的一处空院和瓦房,哪知这家原来开着一家当铺,不知为何,也可能是突遭变故,埋在地窖中的金银器物便在这里成了永恒的秘密,数量之大,前所未有,绝对是一笔横财。 等苏德准备用原来当铺家的墙砖翻修自家的屋子的时候,这笔宝藏重建天日,本来想偷偷摸摸的把他们搬到自家里去,谁知不出几天就传遍京城,一时间众口纷纭,人情汹汹。

清朝第一大案,高考顶替事件跟清朝科场舞弊案,有无可比性

一些好事的人借机前来打探,一些官员也前来敲诈,还纷纷上奏朝廷,事情越来越复杂,显得扑朔迷离。

苏德见状,这笔横财自己是装不下了,便前去宫里请罪,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的说出来,于是,慈禧编派亲信荣禄去彻查,最后真相大白,银子都是乾隆年间的,足足有一万四千两,此案与苏德无关,反而赏赐苏德两千两。 其实窖藏金银在中国古代也比较普遍,一是为了积蓄私产,二是为了躲避灾荒和突如其来的政变,一些富家大户往往为了躲避政治灾难,逃亡外地,但这么多金银又一时带不走,便采取窖藏这一种方式保存。

可是,往往埋藏的人一去不复返,或许客死他乡,这笔宝藏也就成了永远的秘密。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