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龙什么时候出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生肖中的龙的形象,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真龙什么时候出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生肖中的龙的形象,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中国是龙的故乡真龙什么时候出的,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像征,也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龙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凝聚力,已深深地扎根在炎黄子孙的灵魂深处,在人们的生活中烙下了深深的烙印。龙,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在中华文化中是永远不会被忽视的社会现象。它是沟通天地人的祥瑞,是影响自然规律的神兽,也是预示吉凶祸福的一种文化符号。

真龙什么时候出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生肖中的龙的形象,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在远古时代,龙蕴含着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也是古人希望与天地沟通的精神寄托。封建社会把它作为帝王的像征,是统治劳动人民的理论武器。现代社会,龙是祥和、喜庆、希望的代名词。自古至今,龙的形象广泛运用于建筑、艺术、文学、宗教、雕塑、绘画、服饰、剪纸、瓷器等各种领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真龙什么时候出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生肖中的龙的形象,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龙的形象开始于什么时候呢?根据有据可查的考古资料显示,龙的形象应该形成于距今六千年前。从商代以后各年代出土的文物看,由于不同年代的文字符合不同,很难对其作出准确的判断和结论。商代的主要标志性物件是鼎和玉,从这两种物件的纹路看,当时的图腾还不是龙,大多是兽头、鸟头和玄武之类的图案,而这些图案在自然界找不到相关的参照物。但它又有一些相似之处,应该认为当时的龙,就是一些具有动物特征的取舍、组合、变化而形成的。

真龙什么时候出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生肖中的龙的形象,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从近代考古情况看,具有传统龙的特征的,约在距今八千年前。1994年,在辽宁阜新的新查海遗址,发掘出一条距今八千多年石块堆塑龙。这条龙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砾石摆塑,长19、7米,龙头最宽处约2米,呈昂首张口,弯身弓背状。

也有人认为,目前发现最早的,能准确无误地表现龙的形象的文物,就是1987年,由濮阳文物工作队发掘于濮阳西水坡古墓遗址的龙图案。此龙由蚌壳摆成,龙长1、78米,昂首、曲颈、弓身、前爪扒、后爪蹬,状似腾飞。此古墓距今约六千年前。

从“龙”字的发展变化看,“龙”字是华夏民族共同崇拜的图腾。

在甲骨文中,龙字一般写作

据不完全统计,甲骨文中共有十一种不同形状的“龙”字。其共同特点是:头清角明,口大齿利,身躯弯曲绵长。从今天的角度看,这些特征似乎更接近于蛇。甲骨文的十一种“龙”字属于象形字,由此一些学者推断,先民对“龙”这种想象中的神奇动物,应该是极为熟悉的。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甲骨文的“龙”字,也许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恐龙。不过,按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造字时代的先民们,当时并不了解早已在中生代末期,恐龙早已经灭绝了。所以,更多的学者倾向于甲骨文中的“龙”字,可能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受到当时“龙”图腾的信仰,才创造出来的。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介绍:“龙,麟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之形,童省声”。

实际上,许慎的这种描写,并非杜撰,更像是民间传说中常常提及的那种灵异的三栖动物。在远故时代,许多部落的动物图腾崇拜各有特色,“龙”,更像是蛇、羊、虎等众多动物图腾的变形,并最终成为华夏民族崇拜的图腾。由于可见,龙的形象应该在六千年到八千年就已形成。

龙是一种被后世严重神化的物种,所以现在只要提到龙,很多人都认为是神话故事。

真龙什么时候出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生肖中的龙的形象,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但是在最早的史料记载中,龙仅仅是一种特殊的生物而已。大家要是不信的话,对比一下龙和其它“神兽”的记载,就一目了然了。

真龙什么时候出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生肖中的龙的形象,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真龙什么时候出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生肖中的龙的形象,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龙虎陪葬墓)

真龙什么时候出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生肖中的龙的形象,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山海经》中关于龙的记载非常多,要是仔细看的话,这里面的龙是作为坐骑存在的。

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大乐之野,夏后启……乘两龙……

东方句芒,鸟面人身,乘两龙。这里的龙是用来骑的,作用和马基本一致,只不过龙地位更高。

《史记》当中还专门记录了黄帝的事迹,说他铸鼎之后,骑着龙离开。

不仅如此,关于龙的记录也详细描述它的生物特征,比如《续夷坚志》当中:“龙鳞甲中出黄毛……头与大树齐,腥臭不可近。”

龙是一种动物,身上有腥臭味。

《后汉书·五行志》记载了:“灵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迅,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龙。”

这是东汉皇帝刘宏看到的龙,身上有几种颜色,体长大概十多丈。

《唐年补录》中记载的更加详细,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龙坠于桐城县境内,因喉部有伤,当场死去。龙全长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占一半。尾呈扁平状,鳞片很像鱼鳞,头上有双角,口须长达两丈,腹下有足,足上有红膜。

看着的话,分明就是在记录一种不太常见的动物,鳞片、头上的角、口须,都一一列举出来了。

郎瑛的《七类修稿》的中更牛,记载了明成化末年,广东新会县海滩上坠落了一条龙,被渔民活活打死,这条龙有身长数十丈,腹部呈红色的。既然都能被渔民打死,还算什么神兽?

《永平府志》记载,道光十九年夏天,一条龙坠落在滦河下游的乐亭县境内,身上的味道都招来了很多的苍蝇。当地的群众给它搭棚子遮蔽阳光,并且不断的往它身上泼水,三天之后一场大雷雨中,龙离开了原地。

历朝历代都有关于龙的记载,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仔细看看就会知道,龙的基本形象没有太大出入。龙身上很腥臭,并且会因为意外坠落,死亡也是正常的。

这么看的话,古人很清晰的告诉我们:龙是一种生物,只不过不常见。

一直以来,一些专家学者都认为龙是一种古老的图腾,是一种自然崇拜。但是,被崇拜的神,为什么有这么多被骑乘、坠落、死亡的记录?

再说说养龙。

龙既然作为坐骑存在过,当然是要有人养的。《左传》当中记载的,应该是比较靠谱的。

秋,龙见于绛郊……人实不知,非龙实知。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

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可见,早就有专门的养龙人,而且董父这个人非常厉害,他知道龙的饮食癖好,所以能养很多龙。

而且养龙技艺是一直流传下来的,传到了刘累这里,说明只要你愿意学,就能学会。不恰当的比喻一下,就跟现在的熊猫饲养员一样,虽然养的是国宝,但也不见得非要有什么神奇的能力,学学就能养。

后面还有一段记载:“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

这就不得了了,龙可以死,而且还能吃,味道还非常不错。

(饕餮)

正好相反的是,传说中的其他神兽,就基本没有这面的记载。比如凤凰,一直都是神鸟,没有多少民间养凤凰吃凤凰的事情。再比如麒麟、饕餮、穷奇、九尾狐……都是传说中的神兽,和龙相比,几乎没有什么落难、被杀、被吃的记载。

为什么同样是神兽,同样是传说,龙会有这么多的“非神性”的记载?为什么龙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稀有动物?

所以,养龙的记载是有的,能不能证明龙是存在的,那就不好说了。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没见过,就是不存在的。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