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阴间回来的人讲述,能讲一个前些年常听到的恐怖故事吗

我听我姥爷讲过,我们那里有一个能通阴的人一个从阴间回来的人讲述。

这个人,平时也没啥不一样的,就是有时会睡上三天三夜的,有呼吸,人也是软的,就是像死了一样,开始家里人特别紧张,都已经开始给他准备后事了,亲戚啥的也都通知了,就等着他咽气就拉出去埋了,亲戚们守了三天,等天插黑的时候,他一口气上来,自己就坐起来了,把大家伙吓了够呛。

他看到家里这么多人也挺惊讶的,后来,他把大家都打发走了,和几个亲近的人讲了他的经历,原来他是去给死人引路了,开始大家还不信,后来他说哪个地方哪个人死了,是什么时候死的,大家去打听了,和他说的一样,就彻底信了。

后来,他再出现睡几天的事,家里人也不惊慌了,也不会去动他,等他办完事回来了,就会给大家讲谁又死了,还会讲在阴间路上遇到谁了,谁做了好事在阴间当官了,谁做了坏事在阴间受苦了,他说的十八层地狱都是有的,吓得好多人都不敢做坏事了。

等到了他自己的死期,他穿戴整齐,交代了儿子自己的具体走的时间,把亲戚朋友也都通知到了,时间一到,他躺下来就咽气了。

这个事我姥爷经常提起,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还让我们多做善事,他说好人有好报,不然到了阴间会受苦。

这个我是相信的,我爷爷奶奶是一对恩爱夫妻。在奶奶病重时爷爷突然急病住院了,奶奶走的时候没有见到爷爷最后一面,这成为了家人无法释怀的遗憾。

爷爷在ICU住了半年也最终不治,在他走的那天晚上,家里人接到病危通知都去了医院,因为我孩子很小离不了人就暂时留在家里等消息。在不安的心情下我迷迷糊糊睡着了,梦见奶奶神采奕奕的牵着爷爷的手,俩人都一身白衣,发着柔和的光,身后是一片光明,我很高兴的问她:奶奶,你病好了啊?她笑着对我说不疼了,没有病了,都好了。这时我突然惊醒,马上打电话给我爸,那边一片哭声,我爸哽咽着:爷爷刚走了。

奶奶走的时候被病痛折磨得有一年无法下床了,但是我梦到的她大概就30岁左右,梳着两条大辫子,非常美丽,她是来接爷爷的。自此我坚信有另一个世界,而且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没有痛苦的。

希望失去亲人的朋友看到这个回答,能稍减心中的悲痛,你的家人是去了一个有光有幸福,没有病痛的世界,他们也在关心着你,希望你过得幸福快乐。

我不知道别人,但我爸爸要死的时候一定是有感觉的,那应该是一种很疼很疼的感觉!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冬日的早晨,那年我12岁,他与往日一样,匆匆吃过早饭,刚要出屋,突然急而淡地喊了一声“疼”,双手抠在胸口,面部整个五官瞬间扭在了一起,身子蜷着倒了下去,之后就再也没有站起来。我当时是呆的,忘了时间在流逝,只有最后那急而淡的一声“疼”,留在了我脑海里,从此再也挥之不去。我的爸爸,他就是用这种刻骨铭心的方式,把死亡这个生命课题打入了我那个还不健壮的骨子里,让我用一生去思考、去体验。从此,死亡与我不再陌生,直至今天,成了一名对死亡很感兴趣的心理咨询师。

一个从阴间回来的人讲述,能讲一个前些年常听到的恐怖故事吗

一个从阴间回来的人讲述,能讲一个前些年常听到的恐怖故事吗

我知道,自己有一天也会死亡,我们每个人都在尽力维持自己的生命存在,可总有一天,还是要死,没有人可以避免。不仅我们人类,有生命就有死亡。死亡是我们一种本能的恐惧,大多数人都想法子回避它,直到要到最后一刻无处可逃之时,自己才想着要去感觉它、了解它。

真正的现实是,死亡也许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可怕,我们也没必要等待自己要死的时候才去感觉它,就在此时此刻,我们的身体内就有无数的细胞在死亡,也有无数的细胞在重生,生与死始终在相互依存,彼此交融,正是这种依存与交融,才构成了我们现在的生命。只把死亡留给垂死的人是片面的,死亡是生命的一种事实,我们只要稍作反思,就知道死亡并不只是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死亡就已经开始,终点从起点就已经开始,你为什么要害怕自己的最后一天呢?那一天我们对死亡的贡献并不比其他的日子更多,除了意外,那只是衰竭了而矣。

死亡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去感觉它,会使生命更为丰富充实,而不是使其贫瘠枯竭,虽然肉体的死亡可以毁灭一个人,但死亡的观念却能拯救一个人。海德格尔在探讨“死亡观念如何拯救人”的问题时,得到一项重要的洞识:我们对个人死亡的意识起到一种鞭策的作用,促使我们从一种存在模式转移到更高级的模式。我并不是要歌颂死亡的美好,也不是提倡否认生命的病态,只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我们的基本两难困境:天地让我们生,可又必死,更让我们自我意识到自己终有一死。但死亡观念的整合不是宣判我们将以恐惧和悲观主义方式生活,而是告诉我们若欲生命,须备死亡,珍惜当下,不要拖延;我们要向死而生,抱持着对生命馈赠的感恩之心,投入到真诚的生活之中,体验活着的乐趣。

最后,愿:生者,真诚地活在生命的光辉之中;逝者,得到永恒的解脱。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明志君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