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人类在未来上亿年中有没有可能逐渐成为巨人

人类未来基本没有可能成为巨人的可能。恐龙用物种灭绝证明了的恐龙大型化进化方向的错误。哺乳动物除了鲸鱼巨人,几乎没有物种走向大型化,而恐龙和鲸鱼又为何大型化?我们就来聊一聊。

巨人,人类在未来上亿年中有没有可能逐渐成为巨人

走进进化歧途的恐龙保持恒定的体温是动物保持活力的前提。恐龙是爬行动物从变温到恒温的过渡状态,与哺乳动物进化出健全的体温调节器官不同,恐龙走了一条简洁的进化道路。

巨人,人类在未来上亿年中有没有可能逐渐成为巨人

恐龙的进化之路就是体型巨大化。我们知道随着体积的增大,相对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就会减小。恐龙就是“几何知识”优秀的理工男,它深谙此道。

巨人,人类在未来上亿年中有没有可能逐渐成为巨人

相对表面积减小以后,热量散失相对减小,可以更好的保持体温。同时巨大的体型又让恐龙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中占尽优势。大型化的恐龙开始统治地球,对其他物种形成绝对压制,同时期的哺乳动物只能向着小型化穴居的方向发展才得到一线生机。

巨人,人类在未来上亿年中有没有可能逐渐成为巨人

恐龙看似找到了一条完美进化路线,既能有效减少身体热量损失,又获得竞争优势。殊不知却走上了进化的歧途,无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小行星撞击说还是被子植物崛起食物短缺说,都与恐龙巨大的体型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脱不了干系。

巨人,人类在未来上亿年中有没有可能逐渐成为巨人

恐龙中比较“鸡贼”的鸟形恐龙,就选了一条通过进化出羽毛和适当的器官保温的路线,最终成为鸟类繁衍至今。

人类为什么不会大型化首先,就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已经具有成熟稳定的调节体温的功能器官。不存在增大体积缩小相对表面积的需求。

这里要讲一个列外,鲸鱼为何大型化?鲸鱼师从恐龙,鲸鱼的大型化与恐龙大型化的原因都是“几何”学的好。鲸鱼大型化始于三四百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海水温度的降低迫使鲸鱼增加体积缩小表面积来辅助保持体温。

其次,人类高个子带来的竞争优势有限,反而加重体内器官的负担。人类靠智慧已经现在食物链的绝对顶端。虽然俗话说“一高遮百丑,一胖毁所有”,适当的高身高更容易找对象,但矮子也打不了光棍不是。

综上所述,从以上原因分析,依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是没有体积大型化,成为巨人的可能性。哪怕时间尺度是上亿年,也是如此。

细胞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命的基本组成,地球以及其他各种天体又是宇宙的基本组成。那么,宇宙会不会是一个巨人或者巨型生物,而地球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细胞呢?

巨人,人类在未来上亿年中有没有可能逐渐成为巨人

巨人,人类在未来上亿年中有没有可能逐渐成为巨人

巨人,人类在未来上亿年中有没有可能逐渐成为巨人

如果从生命定义的角度来看,宇宙并非一个生命体。生命可以进行新陈代谢,能够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并且还能进行繁殖。仅从新陈代谢这一点来看,宇宙不能视为生命。新陈代谢在本质上就是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而宇宙中的行星或者恒星之间并不存在这样的化学作用。

巨人,人类在未来上亿年中有没有可能逐渐成为巨人

人体细胞的直径约为10微米,如果将其放大为地球尺度,人的体长相当于20亿公里,即0.00023光年。相比之下,太阳系的直径至少可达2光年,宇宙的直径至少为930亿光年。因此,细胞之于人与地球之于宇宙没有可比性。

此外,为了说明宇宙是生命体,有些人会把原子结构与恒星系统做比较,但事实上这两者并没有可比性。经典物理学认为,电子会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行星绕着恒星运动那样。然而,真实的世界并非如此。

根据量子力学,电子绕核运动与行星绕恒星运动完全不一样,电子没有一个确切的轨道和方向,它们会随机出现在原子核周围的某个位置,只能用概率密度或者电子云来表示电子的轨迹。相比之下,行星的轨道和方向是确切的。

另一方面,有些人还会把大脑的神经细胞网状结构与宇宙星系网状结构相比较。虽然两者结构看起来具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上完全是不一样的。

神经细胞的数量约为1000亿个,可观测宇宙中的星系数量可达2万亿个。神经细胞之间会通过神经递质来传递信息,而星系之间的联系并不多,除了距离非常近的星系之间会有显著的引力作用之外。事实上,由于空间的持续膨胀,星系之间的联系会变得越来越少,因为它们之间在互相远离。

迄今为止,整个宇宙有多大仍然是个未知数,但没有理由相信宇宙是一个巨大生物。宇宙的绝大部分仍然是未知的,我们所能探测到的普通物质只是宇宙的5%,另外95%是目前仍然未知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