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脉被谁断了,南京的“龙脉”现在还在吗

可以说,龙脉还在,但是断了中国龙脉被谁断了。

先说说南京的龙脉是什么。南京的龙脉,起龙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是条海龙,跟传统的起源于昆仑山的祖龙分支不大一样。它大致从常熟一带的虞山开始,延绵向西,一路是江阴、常州、丹阳、镇江的沿江丘陵山脉,到了南京附近,兵分两路,一路是龙潭一带到下关幕府山、卢龙山(狮子山)一带;另一支进城,沿着宝华山、仙林羊山、灵山等丘陵,到紫金山,然后在龙脖子那一段进城,依次是九华山、北极阁一带、五台山、清凉山,入江,早期那会清凉门外的外秦淮河就是长江了。

南京的龙脉交代清楚了,那就说说它还在不在:

他还在,只是千疮百孔了,断了!首先是90年代鼓楼隧道,挖断了它,然后王武龙后来倒霉了……后来地铁一号线有又挖断了一遍,再后来,城东干道隧道、城西干道隧道……所以南京这几年领导老出问题……

风水这个事,信则有不信则无,大多数时候带有一定心里安慰作用。城市风水一般来说具有规划学上的参考意义,一般比较好的城市风水,都综合了景观、文化、环保、交通等等多种有利因素,所以不能一概认为是迷信。

这个故事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话说明朝之前有个叫李靖王的人,曾在京城为官。明朝建立后,就回到了老家,这个老家伙总想为元朝报仇,梦想杀回北京城,为元人报仇,杀尽汉人。

中国龙脉被谁断了,南京的“龙脉”现在还在吗

直到有一天,李靖王的父亲死了。不知从哪里来了一道士。

中国龙脉被谁断了,南京的“龙脉”现在还在吗

这道士围村子走了三圈后,回来跟他讲:你父亲本是龙王出身,如埋在后山脚下山水交汇之处。待龙王归海之时,守孝一百日之后,搭长弓,三箭射京城皇帝,则皇帝必死。天下大乱,自然能得返京城,并且是龙种,还能称帝。

中国龙脉被谁断了,南京的“龙脉”现在还在吗

果然到了一百天后,李靖王射出了三箭。刘伯温正在陪皇帝吃饭,举起扇子一挡,三箭就射到了扇子上,保了皇帝一命。

刘伯温忙领兵向西北进发,寻找谋杀皇帝之人。

最终走到了李靖王所在的龙山风水之地,但不知道是何人所为,只能大军驻扎于此。

刘伯温仔细观察了这里的地形,暗暗称奇。说道:幸亏发现的早,否则这里马上就会有新的帝王出现。

他马上命令士兵,把这些龙山和凤山所存有的脉气给一一砍断。他还发现民和三川,有二龙戏珠和双凤展翅的迹象,并且两者都快要到临界点了,他知道倘若出现,就会出现改朝换代。

但龙脉还没找到,最后刘伯温在李靖王父亲的墓地边找到了凤翅。忙让军士开挖,掘地百米后,方看到一根正在长大的树根。众军士忙挥动长剑劈砍,不多时,根断处,鲜血流出,直流向黄河。

刘伯温大叫不好,如果注入黄河,将成为巨龙,入京称帝。说时迟,那时快,身边冒出一牛人,原来是已死的常遇春回阳间救明朝来了。

常遇春大嘴一吸,血液尽入口中,后拜谢刘伯温,回天上归神位去了。

至此刘伯温斩了龙脉给明朝续命就流传之今。

不请自来!

中国龙脉被谁断了,南京的“龙脉”现在还在吗

听老辈人传说,在我们这里的确有许多,关于明朝天子朱元璋派刘伯温在全国斩龙脉的传说故事。

中国龙脉被谁断了,南京的“龙脉”现在还在吗

据说刘伯温为了保住朱元璋的万事基业,遂领命在全国各地,寻找龙脉之地,然后设法斩断龙脉,不让它的神灵之气再继续发展生长下去⋯!

中国龙脉被谁断了,南京的“龙脉”现在还在吗

据说刘伯温最先斩断了南京周边所有的龙脉,如南京东南方江宁区境内的青龙山,就是最具危袭的,所以刘伯温率先斩断了青龙山的龙脉,使它永远不得灵气和生长!至今远远望去,青龙山隐约之间仍然犹如两条奔腾的青龙在张牙舞爪,腾云驾雾一般……!

还有一个在我们当地很出名的传说,一直流传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都知晓的故事。

传说在今天江苏南京溧水区的柘塘镇,有一个名叫双沟子的地方,两边各有一条很大很长的河沟,中间有一条龙埂,远远望去,犹如一条巨龙伏于河水之中,龙头和龙尾都十分明显,刘伯温一看这条龙已经生成,如不立即施法,斩断其龙脉,必将成为大明朝的劲敌,遂设法斩断了它的龙脉……!

据传说,原来双沟子的龙埂上的土,任你怎么挖挑,只要一顿饭的功夫,它就可以恢复成原来的模样。就算你挖出一个大坑,只要回来吃一顿饭的功夫,回头大坑里的土就自动长满了,这难道不是龙脉吗!而且还是一条活生生的巨龙。

当时刘伯温发现了这种情况,就编了一首歌让民工们传唱,并授之以法:千担万担,不如插锹吃饭。他传给民工的做法是将锹深深地插入在所挖出来的坑中泥土中。

等到吃过中饭去,民工们发现这次坑中的土地并未长满,等到将锹从土里拔出来一看,每把锹上都鲜血淋淋的……!

就这样刘伯温走遍了全国的各大山川河流,也帮朱元璋斩断了所有风水宝地的命脉!

但是历史的车轮永远是滚滚向前的,是谁也无法阻挡的,即便是有半仙之称的刘伯温保着,也未能保住朱元璋万世基业的美梦,大明朝也在历史的车轮中作了过客,不过她却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