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原因,清政府走向毁灭,晚清中兴名臣为何不能力挽狂澜

此言差矣,所说的“中兴”就是指得同治中兴,是指公元1862年到1874年这个之间的一段历史,此时以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为代表的一批中兴大臣,他们还是为当时的清政府做过一些贡献的,不能说他们没有功劳,只是因为大势所趋还是没能换回大清覆灭的结局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原因。

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原因,清政府走向毁灭,晚清中兴名臣为何不能力挽狂澜

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原因,清政府走向毁灭,晚清中兴名臣为何不能力挽狂澜

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原因,清政府走向毁灭,晚清中兴名臣为何不能力挽狂澜

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原因,清政府走向毁灭,晚清中兴名臣为何不能力挽狂澜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过后,朦胧中的清政府开始苏醒,意识到了洋枪洋炮的厉害,也看清了自身与世界各国的差距。于是在李鸿章等人的倡议下大清朝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强运动,也就是著名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兴起使得中国从此与世界接轨。

此时的清政府也开始从各个方面都开行动了起来,首先从西方国家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派国内的青年学生留洋海外学习深造,然后在国内开始修起了铁路,建立了现代化的通讯设备,银行邮局报社等等一系列的基础建设应有尽有,另外还兴办了现代化的学堂军队兵工厂等等,农业方面清政府适当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兴起使的即将衰败的大清朝有了一线转机,此时大清朝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在西方人的帮助下国内的民变和内乱也得到了平息。所以此时的大清朝相对比较稳定了。

但是这一现象就像是大清朝的回光返照,到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一手建立起来的现代化北洋舰队在猝不及防仓促应战的情况下被日本舰队给打败。清政府不得不再次向列强割地赔款签订丧权辱国和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华民族再次跌入了深渊,大清朝从此一蹶不振直到最后的灭亡。

可以说在晚清时期还是有很多人为民族的复兴做出过努力的,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后来的戊戌变法最终也改变不了这一结局。大清朝覆灭起源于两方面的因素,分别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的就清政府自身,外在因素就是列强入侵加快了它覆灭的步伐。

但在我看来主要还是内在因素造成的,因为社会是向前发展的,而清政府一直是不思进取故步自封,即使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一些先进文化,但也还是阻止不了它覆灭的结果,这主要还是和中国两千年以来的封建制度有关,两千年以来中国一只是一个君主制度国家,偌大的一个国家什么都是君主说了算,一切利益都以君主的利益为主,以至于在甲午战争的时候,为了给慈禧老佛爷过一场寿辰不惜动用海军经费为代价,致使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作战时连炮弹都不够,最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想到这些就感觉来气,作为统治者弃国家的利益将士的生命百姓的安危与不顾,这样的朝廷这样的统治者岂有不败的道理,如果我是那一时期的人也希望这样的王朝覆灭。

所以即使像李鸿章曾国藩等这样的大臣力挽狂澜又有什么用,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这个王朝注定要灭亡,光靠几个大臣来挽救,简直是螳臂当车。君主制度一日不废除,国家就一日看不到希望。

清朝本来就是个封建专制的传统王朝,又怎么可能走向民主与共和?民主共和与君主专制原本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

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原因,清政府走向毁灭,晚清中兴名臣为何不能力挽狂澜

假如清朝真的走向了民主共和之路,那岂不是等于自己消灭了自己吗?因此试从清朝为何没走上君主立宪制的道路作一浅析。清朝之所以没有走上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轨道,主要是受下面几个因素制约所导致的。

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原因,清政府走向毁灭,晚清中兴名臣为何不能力挽狂澜

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原因,清政府走向毁灭,晚清中兴名臣为何不能力挽狂澜

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原因,清政府走向毁灭,晚清中兴名臣为何不能力挽狂澜

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原因,清政府走向毁灭,晚清中兴名臣为何不能力挽狂澜

01、封建专制传统的惯性过于强大,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国历史上那些王朝变法改良的失败中,得出一个结论:凡是触及皇权以及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改良,都是难以轻易成功的。

而守旧思想仍然在封建王朝中,占据着统治地位!清朝也是传统封建王朝之一,因而虽然面对着所谓三千年所未有之大变局,但是试图彻底扭转历史惯性也是极难成功的。

02.晚清后期统治阶级的因循守旧,统治阶层中不仅包括家天下的皇帝,还包括那些地主阶级既得利益获得者。而这些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人,才是极力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卫道士。

而君主立宪制,却是要那些传统统治阶层向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之萌芽,以及部分开明绅士们让渡某些权力和利益的。而这是不被封建统治阶层所允许的——这就犹如一块蛋糕,你切得多了,我的就少了,如果你全切去了,我就没有了!政治权力和经济权益也是这样——本来都是我的,凭什么分给你呢?但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当清王朝的腐败严重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届时必会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后果!

03.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制,没有给清朝留下成功转轨的可能性。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要打开大清的国门,并不是出于喜欢或是帮助清朝走向文明、富强的目的,而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和资源。

因此列强们不惜使用军事的、经济的、外交的、文化的,各类不同的侵略手段!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中国完全置于列强的掌控之下。一个积弱的中国才是最好的肥肉,因此是绝对不能允许清朝走向正确的发展轨道的。

正为此,列强才会在中国扶植了那样多的利益代理人。并利用清朝守旧阶层与革新阶层的冲突,从中大渔其利。这一点从清朝灭亡以及袁世凯死后,中国立刻陷入了各派军阀混战之中便可见一斑。

04.晚清在甲午之战和庚子之乱中,损失掉了最后的元气,已经失去了最佳改良时机。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朝从此遭受了日本的压制,而到了庚子之乱以后,清朝的家底便几乎被完全掏空了。

因此即便是清朝的某些人已经意识到了:再不改良,大清必亡。却也已经是无济于事了——对此时的清朝来说:大改必暴亡,小改也得亡,缓改或可挽回危局,但却已经失去了有利时机以及经济支持能力。况且慈禧太后也不会甘心在其生前失去绝对的权力。

05.清末革命之火已经燃起,清朝的丧钟已经敲响。到了清未之时,革命党人掀起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风暴,已如黒云压城一般,即将袭遍整个中国。

而且此时除了那些顽固不化的保皇党人,以及善于投机的立宪派以外,其他政治精英无一不盼清朝早日垮台,无不为此而奋斗。

清朝的垮台已经是大势所趋了,即便是真的立宪成功了,也很难再挽回多数人对清朝政权的信任!局势糜烂至此,朝廷腐朽至此,人心丧失至此,清朝走向覆灭之路,也就不足为奇了!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