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鬼故事,在鬼故事里为什么只有清朝有僵尸和赶尸

僵尸清末民初鬼故事,即僵硬的尸体,在民间传说中,特指人类死后,尸体因为阴气过重而变成的妖魔。与僵尸相似存在的外国鬼怪,有吸血鬼、丧尸等。那么为何只有清朝有僵尸呢?

清末民初鬼故事,在鬼故事里为什么只有清朝有僵尸和赶尸

清末民初鬼故事,在鬼故事里为什么只有清朝有僵尸和赶尸

清末民初鬼故事,在鬼故事里为什么只有清朝有僵尸和赶尸

1、受清朝官服的影响,因为清朝官服颜色较深,加上官帽的外形,整个服饰与汉服不一样,有一种压抑、沉闷的味道,给人一种末世之气,所以只有清朝官服搭配僵尸这种死气。

2、僵尸属中国民间传说的鬼怪,源于中国明清民间传说,而且清朝是离现代最近的朝代。

3、受近代香港影视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僵尸片,剧组都把僵尸放在清朝,而且还赋予僵尸一些超自然的力量,更具有故事性。

综上所述,只有清朝有僵尸!当然现实中不存在,它只存在于故事和传说中!

小时候你听老人讲过哪些长大后一直忘不了的神奇故事?我小时候听姥爷说过这么一个故事,很离奇很诡异。

话说很多年前,一个无儿无女的孤老太婆在一个桥头卖米糕维持自己的生活。她做的米糕又松软又香甜非常好吃,所以生意很好,她也做了很多年,许多孩子都是从小吃她的米糕长到大的。当时十里八乡的人上城,都会买点这个远近闻名的点心带回去。如放在现在,那绝对是网红美食。

有一天老阿婆卖完米糕回去后,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不但当天的收入对不起来帐,而且她数过钱后手上总是沾着纸灰一样的粉末?老阿婆以为是哪个小孩捣蛋放进去的就没当回事。后来一段时间时常会遇到这样的事,她就觉得这事儿有蹊跷,便与一位邻居说到这事。

这个邻居懂风水异事,他让老阿婆每天把钱筒里放上清水,等来买糕的人都把铜钱放进去时,让她一一看着,沉下去就没事,飘起来的就有问题。

从那以后,老阿婆每天都这么做,直到后来一位裹着头巾的女子引起了老阿婆的注意。她发现每次都是晚上剩最后几个米糕时,这个女人就会出现。有几次先前都没发现水里有灰,最后回家发现了怪事,而都是这个女子出现后发生的。

这一次,老阿婆发现这个女人来了之后,特地盯着她的钱,然后逮住了她,并问她为何要坑她一个老太婆?女子哭着对老阿婆说,她不是人是鬼,是生孩子难产去世的。在进入棺材后不知怎么那孩子竟然出生了,只能每天使用冥币来买糕回去喂孩子。

女子随后哭着央求老阿婆,说既然她已经知道这事,就请她行行好收养这个孩子。如果孩子一直住在棺材里,可能活不下去。

老阿婆听后感到很为难说:救孩子就要挖墓开棺,让你见阳以后不好投生。女人说:不介意,只要能救孩子就好。老阿婆看着女子可怜就答应了。女人告诉老太太她的坟墓在哪后,就不见了。

第二天晚上,老阿婆在那位邻居的陪同下,带人去了女子说的地方,找到了坟墓把棺材挖出来了。打开棺材后,果然发现一具风干的女尸和一个雪白的全身冰凉的孩子。在众人惊叹不已中,那位邻居大师用一块黑布蒙住孩子,将他抱出来。

回到家里,老阿婆给孩子喂了一碗红糖姜水,和一块米糕后,孩子突然哇哭了起来。从此,老阿婆便与孩子祖孙俩相依为命。

她每天带着孩子卖米糕,别人问她孩子哪来的,她就开玩笑说“天上掉下来的”。明天有人问,她又说“地上冒出来的”,惹得人们哄堂大笑。在老阿婆的保护下,孩子很安全的生活着,没人真正知道孩子的来历。

据说这孩子长大了,成了富甲一方的商人,老阿婆临死前才跟他讲起了他的母亲和他的故事。这人很感动,为了感谢和纪念老阿婆的救命之恩,他把原先的桥给重修了,并取名“卖糕桥”。

也就是如今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的“迈皋桥”,原来名字叫“卖糕桥”,名字是后改的,这里也是南京古地名之一的地方。这个神奇的故事,我至今都忘不了,也把它讲给了我的孩子听过。有机会来南京的朋友,别忘了一定要去那里看看。

《探清水河》是近代京郊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十分凄美动人。

清末民初鬼故事,在鬼故事里为什么只有清朝有僵尸和赶尸

孟子的徒弟告子说过一句难得的大实话:食色性也。

清末民初鬼故事,在鬼故事里为什么只有清朝有僵尸和赶尸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欢女爱,那都是人的本能。

清末民初鬼故事,在鬼故事里为什么只有清朝有僵尸和赶尸

小公猪几个月的时候,就知道背着小母猪在外面兜风,何况人这些高级动物呢。

清末民初鬼故事,在鬼故事里为什么只有清朝有僵尸和赶尸

可是,就有一些伪君子——表面上道貌岸然,肚子里男盗女娼的家伙,充当封建卫道士,制造了一幕幕爱情悲剧,叫人扼腕叹息。

清末民初鬼故事,在鬼故事里为什么只有清朝有僵尸和赶尸

《探清水河》叙述的是跟罗密欧和朱丽叶一样的爱情故事,它是发生普通百姓身上的爱情悲剧,地点在北京市海淀区的火器营。

清末民初鬼故事,在鬼故事里为什么只有清朝有僵尸和赶尸

什么是火器营呢?顾名思义就是兵工厂,生产枪支弹药的地方。不过在清末民初的时候,火器营已经不复存在了,但火器营作为地名依旧存在下来。因此,这个爱情故事不是发生在满清的兵工厂,而是发生在火器营村。

当时的火器营村,居住的都是满族人,虽然满族人曾经统治中国数百年,但居住在北京的满人并不都是皇宫贵族和王子王孙,京郊一带的都是平民百姓。

在火器营村住着的宋老三就是普通百姓,他们的祖上未必辉煌过,但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成为妥妥的破落户。

祖宗给旗人留下了一点房产土地,但这点家业也经不游手好闲、坐吃山空。

到了清末,清朝也开始搞新政,旗人的铁杆庄稼也面临着挑战,靠吃皇粮这条路眼见走不通了,有的底层旗人也开始进工厂、进作坊,甚至有的拉洋车、出苦力,学着通过劳动养活自己。这个宋老三不好好上学,没有文化,也不能考取功名,自然也没有谋到好差事。而且宋老三从小惯下了毛病,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也放不下身段去出力气。因此,只能走歪门邪道,靠着贩卖烟土、开烟馆为生。

大家都知道抽大烟伤身体,还能叫人倾家荡产,鸦片战争不就是因此才爆发的嘛。

所以老百姓看不起抽大烟的人,对卖烟土的人更是恨之入骨,恨不能诅咒他们生孩子没有排泄口。因此,干这一行的,道德操守这方面很差意思,吃喝嫖赌抽本来也不怎么分家,宋老三的人品怎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说来也怪,宋老三如此缺德,老两口没有儿子,生下个女儿却长得如花似玉,楚楚动人,而且温柔文静,品行很好。邻居们都说这是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这样的好闺女投胎到宋老三家真是受委屈了。

邻居们的担心不是毫无道理,宋老三看闺女大莲出落得如此水灵,心里就泛起了邪念。想拿女儿来做交易,给女儿一个腰缠万贯的大款,自己好继续游手好闲,享受幸福生活。

因此,尽管说媒的人络绎不绝,但宋老三两口子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不是说人家长的胖了,就是说人家长的瘦了,一概说不合适。

邻居们也看出来了,宋老三这是嫌贫爱富,想让女儿嫁个有钱人家,把女儿当摇钱树。

因为宋老三太势利,渐渐地说媒的人就少了,偶尔有个说媒的,介绍的对象如果特别有钱,女儿还死活不同意,因为对方不是娶小妾,就是丧偶,都是中老年油腻大叔,俏丫头大莲怎么会愿意受委屈呢。

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大不可留,留来留去成冤仇。转眼大莲已经一十六岁,情窦初开。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多情?大莲和天下所有少女一样,向往爱情。

一个偶然的机会,大莲遇到了跟她年龄相仿的少年佟小六。这个佟小六虽然是个农民的儿子,却长得英俊洒脱,眉清目秀,而且知书达礼,善解人意。

这个佟小六也是单身,未曾婚配。于是两人一见钟情、你侬我侬,彼此产生了好感。

开始的时候,两人在一起感到无话不谈。后来就发展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再后来就彼此依依不舍,须臾难分。

两人的感情像潮水一样,势不可挡,到了如痴如醉地步。

大莲是个聪明的女孩,觉得这样早晚会出事,一旦被父母知道,可就闯了大祸。于是,大莲就像让小六子让父母来提亲,可是小六子的父母一听说儿子喜欢的是宋老三家的女儿,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连声说不行。

也不是小六的父母不想让儿子成婚,也不是父母看不起大莲。而是宋老三是有名的财迷,道德水准有限,还给女儿出嫁的彩礼开价太高,他家的女儿一般人高攀不起,去了也是自取其辱。

大莲知道了小六父母的态度,心里非常绝望,想斩断情丝已经身不由己,她已经深陷情网,身不由己爱上了这个温存体贴的小六子,只能爱一天说一天,听天由命了。两人就这样用心地爱着,明天是什么,结局是什么,已经不重要,管不了那么多了。

好景不长,大莲和小六的事终于被父母撞见了,这下宋老三不干了。女儿可是自己摇钱树,怎么能嫁给小六这样的穷小子?

话说宋老三夫妇撞见后,小六子一溜烟跑了,宋老三恼羞成怒,把一肚子的怒气撒向女儿,他让老婆把自己的亲友叫来,当面恶语相向、呵斥一顿,还对女儿拳脚相加,后来还觉得不过瘾,拿鞭子把大莲抽得皮开肉绽。

大莲本是个爱面子的女孩,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屈辱,在当晚就偷偷跑出去,纵身跳进了清水河。

且说小六回去后也心乱如麻、辗转反侧、彻夜未眠,他在牵挂着大莲,担心着大莲,生怕心上人受委屈。

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心上人竟然投河自尽,他们已经阴阳相隔,再也见不到自己心爱的姑娘。

小六闭上眼就会看见大莲的笑容,恍惚中大莲就站在眼前,往日情景就会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大莲的笑声就会回响在耳边。

小六还想起大莲对自己的说过的话:六子哥,大莲永远都是你的,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小六子来到大莲跳河的地方,痴痴地看着缓缓流淌的河水,喃喃自语: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那就是东方,大莲,你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那是我的意中人!大莲妹子,是人是鬼我都要陪着你!等等我,哥哥随你去了!

说完,罗密欧,哦不,佟小六眼睛一闭,也纵身跳了下去。

真是一对痴男怨女,这段决绝的感情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惊天地、泣鬼神,也感动了所有闻听的人。

一些民间艺人听说后也非常感动,他们把大莲和小六的爱情故事变成了京东大鼓,二夹弦和昆曲到处传唱,纪念这对生死不渝的恋人。后来有人编成了小曲去到处传唱,名字就叫《探清水河》,没错,就是张云雷唱火的那一首,但个人更喜欢晓月老板的那个版本,当然他也不是原唱,真正的原唱是谁很难知晓,肯定早已不在人世。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