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大仙的民间故事,在《山海经》中狐是祥瑞之兽,为何后来沦落为迷惑害人的妖精

不好意思,在回答这个问题的之前,我想推翻提问者的问题,我仔细看过《山海经》,发现《山海经》里的狐并不是神兽的象征狐狸大仙的民间故事。不信,我就把原文给大家列举几个:

狐狸大仙的民间故事,在《山海经》中狐是祥瑞之兽,为何后来沦落为迷惑害人的妖精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山海经 南山经》 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海外东经》 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大荒东经》

狐狸大仙的民间故事,在《山海经》中狐是祥瑞之兽,为何后来沦落为迷惑害人的妖精

狐狸大仙的民间故事,在《山海经》中狐是祥瑞之兽,为何后来沦落为迷惑害人的妖精

各位看官,看了原文,觉得如何?关于狐,我们从它能多次出现在《山海经》里,那么说明狐这种动物在古代,就早已经被人们广泛熟知,而且对它的特性,也是非常了解。

狐狸大仙的民间故事,在《山海经》中狐是祥瑞之兽,为何后来沦落为迷惑害人的妖精

那么狐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让人感觉很矛盾的生物了?其实在古人眼中,狐即是一种神兽,也代表邪恶堕落的象征。怎么去理解了?我试着为大家略微分析一下。

狐狸大仙的民间故事,在《山海经》中狐是祥瑞之兽,为何后来沦落为迷惑害人的妖精

狐狸大仙的民间故事,在《山海经》中狐是祥瑞之兽,为何后来沦落为迷惑害人的妖精

古人在这方面的看法,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最为明显。特别是我们现在大家熟悉的两本文学巨著。《资治通鉴》里有太多的这样的事情。 比如《陈纪》记载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北周国,就有人献九尾狐,而且是死的,还是骨头。周国皇帝还把他当做祥瑞来看。说是“瑞应之来,必彰有德”。可是在《宋纪》篇中却有相反的说法。那里面说“群狐处焉,妖巫挟之为人祸福,凡水旱疾疫悉祷之”。

还有一本影响深远的清代巨著《太平广记》,里面专门有一篇《说狐》。根据书中描写,狐这种动物即是祥瑞,也是用邪恶谄媚之物。其实主要是白色狐狸和九尾狐才被当做祥瑞的象征。所谓“”九尾狐者,神兽也。其状赤色,四足九尾。出青丘之国”。特别是在中国最黑暗和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狐很多时候都被称为祥瑞。

当然,对于狐这种动物,也有太多不好的描写,有些形容它们是卑鄙无耻、多疑、谄媚迷惑等等。这些深刻的影响了我们后世对狐这种动物的认知。

《战国策》里一则流传千古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大家都耳熟能详,狐的行为为大家所不耻。《幼学琼林》里批评狐借老虎威风干净坏事。还有对《新唐书》里,对于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形容,就是“武氏狐媚,翻覆至此!”《隋书》里讲:狐而能媚,兽之妖妄也。

其实在古代,与狐有关的一样东西,被人做成衣物。但是它非常的珍贵,得来异常不易,而且非常的御寒保暖,那就是狐白裘。这种珍贵的衣物只有天子或者王公贵族以及地位极其显赫的人才有资格拥有。

《史记 孟尝君列传》中流传千古的一个故事战国时期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就是他的门客去偷的狐白裘去行贿魏王的妃子。明代巨著《天工开物》里面还详细分析了作为御寒衣物里的种类和级别。产地和颜色不同,其价值高低也不同。从貂皮和狐皮为最贵,到最后羊皮或者鹿皮。

就算是为国人广为流传的《封神演义》中,虽然到后期九尾狐苏妲己确实淫乱不堪、祸害百姓、迷惑君王。可是最初,作为大地之母的女娲娘娘顺天应命,派出身为轩辕三妖的九尾狐。这样的大事女娲娘娘能够指派九尾狐,只能说明九尾狐的修行还是非常不错的。只是后来在无人管束的情况下,才彻底转变,一致后来死于姜子牙的打神鞭之下。

其实综上所述,从古至今,对于狐这种动物,我们对他的态度其实没有太多转变。并非是以前是神兽,后来变成淫乱的形象。而是我们都是用一种矛盾的心态去看待它,这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看法,凡事都有两面性。加上文学作品的创作影响,所以我们才会有提问者的错觉。这种科学理性看待万事万物的眼光,也符合老子的道家福祸相依思想,值得我们深思。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