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十大僵尸分类,为什么影视剧里的僵尸很多都是清朝人的形象

僵尸片属于惊悚片明清十大僵尸分类、恐怖片的一种类型,在国外被称作为“丧尸片”。“丧尸”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变异、辐射、魔法等原因转变的一种“不死”生物;而“僵尸”在华语地区主要来源于民间传说,特指人死后由于阴气过重的一种鬼怪。其实,华语僵尸片并不发达,其巅峰期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代表人物是林正英、钱小豪等人拍摄的《僵尸先生》电影系列,以及《僵尸道长》电视剧系列。林正英去世后,僵尸片就此没落!

明清十大僵尸分类,为什么影视剧里的僵尸很多都是清朝人的形象

那么,为什么影视剧中的僵尸很多都是清朝人(官员)的形象呢?扒姐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明清十大僵尸分类,为什么影视剧里的僵尸很多都是清朝人的形象

明清十大僵尸分类,为什么影视剧里的僵尸很多都是清朝人的形象

时间角度农村有句俗语:“百年僵尸千年魔”!这在时间上道出了僵尸的“生产”时间:小于100年“产出”不了僵尸;时间太常了就成魔了!比如《西游记》里的白骨精,《白蛇传》中的白蛇、青蛇,很多志怪小说中的妖精,都至少需要千年修行。

明清十大僵尸分类,为什么影视剧里的僵尸很多都是清朝人的形象

这样一来,时间往前推后100多年,恰巧赶上的朝代是清朝。当然,林正英有几部僵尸片中的僵尸也不是清朝的。比如《尸家重地》中的僵尸是秦朝的;《驱魔警察》中的僵尸是现代的等等。

明清十大僵尸分类,为什么影视剧里的僵尸很多都是清朝人的形象

情感角度香港是在清政府手中被割让出去的,而大部分的香港人都是从内地迁移过去的。这些人在民族情感上对清政府是恨之入骨,很多电影人通过影视作品去讽刺、恶搞、调侃……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在情感上是可以理解的。

影视美学角度清朝的官服色调阴暗、沉闷呆板,同时比较束缚压抑。而其它朝代的官服,比如汉服,都是色彩鲜艳,非常宽松。从影视美学的角度来说,清朝的官服非常适合僵尸的角色形象,同时它也利于拍摄。暗色调,反差强烈,更容易营造恐怖效果。

民俗和文史角度清朝时,一种叫做“训尸人”、“赶尸匠”的职业兴起。他们根据人们“落叶归根”的愿景和诉求,做着“背尸还乡”、“赶尸还乡”的工作。有些有钱的人家为了死者更“体面”一些,于是就会做出一些类似于官服的这种寿衣给死者穿上。

清朝小说和文本文学形式的兴起,产生了大量的志怪小说。像《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等,其中《子不语》有关于僵尸产生、分类的明确记载。这里,扒姐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阅。

僵尸,也曾是扒姐童年的阴影,也曾多次闯进我的梦境让我半夜惊醒。可是,红绳糯米今犹在,不见当年捉鬼人!这个回答权当纪念硬叔把。

僵尸的传说在中国出现的很晚,知道清代才大量出现。而且传说中僵尸作祟的地区大多为中国南方。北方除秦陇之地外也少有此类传说。最初起源应该是始于上古时期“魄”的信仰。

据《左传·昭公七年》有云:“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 杜预 注:“魄,形也。” 孔颖达 疏:“人之生也,始变化为形,形之灵者,名之曰魄也……附形之灵为魄。”

也就是说古人认为人的肉体是可以成为超自然的存在。这种信仰就成为日后僵尸传说的滥觞。从六朝开始,南方就惑于阴宅风水之说而有死后棺木久殡不葬恶俗,这种陋习严重的违逆了儒家孝道的原则而收到批判,并出现了“不葬之咎,尸化为妖”的指控,将其上升为一种伦理性的问题。而各种僵尸的传说则在“尸化为妖”上出现了拓展,这也是为什么香港的僵电影中的僵尸多出现在古寺中的旧棺里,比如《倩女幽魂》。

清乾隆后期社会浮华压抑,人们为了减压自然就会“不问苍生问鬼神”,于是类似《聊斋》那种文辞古艳的志怪小说变成了一些士大夫精神寄托。其代表作当为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子才的《子不语》。这两部书中《阅微草堂笔记》将僵尸分为了两种,其一为新死未敛者,其二为久葬不腐者。

而《子不语》中说中土地极厚,有掘三五丈而未及泉者。凤翔以西,其俗:人死不即葬,多暴露之,俟其血肉化尽,然后葬埋,否则有发凶之说。尸未消化而葬者,一得地气,三月之后,遍体生毛,白者号白凶,黑者号黑凶,便入人家为孽。”这还不够,袁子才甚至声称:“佛所骑之狮象,人所知也。佛所骑之犼,人所不知。犼乃僵尸所变。”(《续子不语》卷3)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那一本资料都没有说明僵尸的打扮是花翎顶戴、蟒袍紗褂的官服的打扮。这种印象是早期香港电影的影响。唯一对僵尸衣冠打扮的描写见于《子不语●僵尸野合》:男僵尸穿戴的是唐巾(流行于明朝士人的巾冠,多与道袍搭配,《金瓶梅》中西门庆死时便是以唐巾道袍入殓);女僵尸是一袭红衣。两具僵尸做鬼也风流,趁着夜深人静出来偷情交欢,但这二位却并没有什么爱情可言,倒是显出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无情。

附:《子不语●僵尸野合》

有壮士某,客于湖广,独居古寺。一夕,月色甚佳,散步门外,见树林中隐隐有戴唐巾飘然来者,疑其为鬼。旋至松林最密中,入一古墓,心知为僵尸。素闻僵尸失棺上盖便不能作祟,次夜,先匿于树林中,伺尸出,将窃取其盖。 二更后,尸果出,似有所往。尾之,至一大宅门外,其上楼窗中先有红衣妇人掷下白练一条牵引之。尸攀援而上,作絮语声,不甚了了。壮士先回,窃其棺盖藏之,仍伏于松深处。夜将阑,尸匆匆还,见棺失盖,窘甚,遍觅良久,仍从原路踉跄奔去。再尾之,至楼下且跃且鸣,唶唶有声;楼上妇亦相对唶唶,以手摇拒,似讶其不应再至者。鸡忽鸣,尸倒于路侧。 明早,行人尽至,各大骇。同往楼下访之,乃周姓祠堂。楼停一柩,有女僵尸,亦卧于棺外。众人知为僵尸野合之怪,乃合尸于一处而焚之。

白话文翻译:

有一位壮士,漂泊湖广一带,临时住在一个古寺中。某天晚上,月色很好,他就出门散步,只见树林里有个带着唐巾飘飘着就过来了,壮士猜自己应该是遇到鬼了吧?接着,看到那个影子飘到了松林最深处,居然进了一个古墓,才明白是个僵尸。壮士听说过,如果僵尸的棺材上的盖板被人搬走,僵尸就不能出来作祟了,所以第二天夜里就事先藏在树林里,准备等僵尸出去活动时偷掉棺材的盖子。二更天,僵尸真的出去了,似乎要去哪里。壮士悄悄跟在后面,发现僵尸来到了一个大宅之外,楼上的一扇窗子里,有个红衣服的妇人抛下一条白练来。僵尸抓住带子爬了上去,只听得到上面两个人在耳语的声音,不是很清楚。壮士就赶紧跑了回去,搬走了那个棺材的上盖板藏了起来。夜色将尽,僵尸匆匆赶回来,却发现棺材没有了盖子,就变得很窘迫,赶紧顺着原路跑回。壮士又好奇的跟上去,居然僵尸又跑到先前那个楼下,在楼下又吵又哭,还着急的蹦来蹦去。楼上那个妇人呢,似乎也在说什么,还连连摆手,好像是在说,你不该再来呀!这时鸡打鸣起来,僵尸就仆倒在路边了。早上,路人经过,都给吓到了。壮士和他们一起去这栋楼寻访,得知这个楼叫做周姓祠堂,楼上停着一个女尸,现在居然也躺在棺材外头。众人猜测这两个僵尸居然还有奸情,就把两具尸体放在一起焚化了。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