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十大疑案,脂砚斋评价说:“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有什么理由

“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是脂砚斋在小说第八回所作的批语。到了清代红学家涂瀛的笔下,则转化为“袭人,宝钗之影子也”清宫十大疑案;“晴雯,黛玉之影子也”。这种借影的艺术手法,被称为“影子说”,历来被红学界所认同。

清宫十大疑案,脂砚斋评价说:“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有什么理由

脂砚斋所评的“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正是后来影子说的最初雏形。不管是哪种,都在强调晴雯与袭人在人物形象上,分别是黛玉与宝钗的缩影,起着相互映衬和互为补充的重要作用。因此它强调的是两对人物关系的相似性,而非同一性。

清宫十大疑案,脂砚斋评价说:“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有什么理由

就人物形象而言,“晴有林风”,代表的是与黛玉相似的“性灵派”,突出一个“情”字。除了外貌上“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黛玉”,晴雯对黛玉之影的投射,更多体现在人物性格与精神面貌上。结合第三十一回晴雯与宝玉拌嘴的情节,理由如下:

清宫十大疑案,脂砚斋评价说:“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有什么理由

其一,晴雯之尖牙利嘴,有黛玉“促狭嘴”之风。

清宫十大疑案,脂砚斋评价说:“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有什么理由

晴雯一向心直口快,言辞锋利,即使面对宝玉也寸步不让。为了给闷闷不乐的宝玉换衣服,晴雯失手打折了扇子,引来宝玉一通训斥。换成袭人、麝月等人,早就选择默不作声了。晴雯却不甘示弱,与宝玉吵了个天翻地覆。

清宫十大疑案,脂砚斋评价说:“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有什么理由

晴雯反唇相讥,说宝玉与其发火,不如“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面对袭人的好言相劝,晴雯一边嘲笑她被宝玉误踢之痛,“因为你伏侍的好,昨日才挨窝心脚”;一边又讽刺她与宝玉的云雨之事,“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

清宫十大疑案,脂砚斋评价说:“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有什么理由

如此尖牙利嘴,与黛玉的“促狭嘴”颇为相似。黛玉最为忌惮金玉之说,每每与宝玉发生口角,则以金玉之事相怼。晴雯与宝玉吵架,则说出他与袭人最为隐晦的秘密,直击要害。从反击宝玉,到攻击袭人,晴雯锋芒毕露,毫不示弱。

清宫十大疑案,脂砚斋评价说:“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有什么理由

其二,晴雯之洁身自好,有黛玉“水晶心”之风。

晴雯虽然在言语上不曾饶过谁,但内心却是一个洁身自好之人。晴雯那句“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可谓是振聋发聩。袭人听后羞红了脸,也深觉自己言语上的不妥。

而这正是晴雯自重自爱的体现。尤其宝玉后来从薛蟠那喝酒回来,与晴雯和解后主动邀请一起洗澡,被晴雯以“碧痕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之事所一口回绝。由此可见,晴雯并不缺少与宝玉有云雨的机会,而是她纯洁自爱,不屑于此。

这样的品性,正是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投射。黛玉一生目下无尘,在充满了尔虞我诈的贾府也始终保持着自己高洁的品性。黛玉与宝玉相处,也始终自尊自爱,毫无轻薄之举。晴雯身为奴仆,却不被宝玉的身份地位所惑,实属难能可贵。

其三,晴雯之宁折不弯,有黛玉“文人骨”之风。

晴雯虽身为下贱,却有不逊色于黛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文人风骨。晴雯与宝玉争吵不止的时候,宝玉大为气愤,扬言要回了太太把她打发出去,以此来满足晴雯的心愿。晴雯听后,却哭道,“只管去回,我一头碰死了,也不出这门儿”。

这样刚烈的性格,使得晴雯一直到死都宁折不弯。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晴雯毫无其他丫鬟战战兢兢之态,将自己的箱子一把倒出,以示反抗。被撵出大观园之后,晴雯一病不起,直到撒手人寰,也与宝玉清清白白,枉担了勾引主子的虚名。

晴雯讽刺得到王夫人赏赐而到处炫耀的秋纹,“挑剩下的才给你”,“要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如此宁折不弯的性格,与黛玉当初讽刺周瑞家的“别人不调剩下的也不给我”时的孤高自许,如出一辙。

此外,晴雯“勇补雀金裘”之风流灵巧,教宝玉装病之俏皮可爱,是黛玉才情并茂却不以经济仕途之道进行规劝的另一种投射。在悲剧命运上,“晴雯被逐而知黛玉之必死。如镜照影,若离若合。”

而“袭乃钗副”,则代表的是与宝钗相似的“世俗化”,围绕一个“礼”字。尽管宝钗的形象定位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但她与袭人在“德言工貌”上,都符合封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结合第三十一回宝玉、晴雯与袭人之间的吵架风波以及第三十二回,具体分析如下:

一则,袭人劝晴雯息事宁人,有宝钗安分随时之风。

宝玉与晴雯因为打折扇子之事,在屋内大动干戈。这一切本与袭人毫无干涉,却因为好言相劝,把自己卷入了这场风波之中。袭人那句“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本就是为了息事宁人,主动将错误揽到了自己身上。

当晴雯拿那点私密之事冷嘲热讽,袭人并未因此愤懑,反而劝说宝玉不要和晴雯计较,“况且你素日又是有担待的,比这大的过去了多少”。宝玉执意要回太太把晴雯打发出去,袭人顾不上自己的体面,“见拦不住,只得跪下了”,为晴雯求情。

从最初主动劝架到后来引火上身,袭人没有袖手旁观,一直根据事态的变化,不断转变安抚之计。袭人这种顾全大局的性格,与宝钗安分随时、行为豁达的作派,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平时面对黛玉的冷嘲热讽,宝钗也都是一笑了之。

二则,袭人劝宝玉读书上进,有宝钗温柔敦厚之风。

晴雯与宝玉吵架风波之后,湘云又来贾府小住。恰逢贾雨村来拜访贾政,被叫去会客的宝玉极不情愿。湘云趁机劝说宝玉走经济仕途之道,而被宝玉斥责。袭人趁机夸赞同样因此事碰了一鼻子灰的宝钗,“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

袭人的这句夸赞,用在自己身上也恰如其分。为了劝说宝玉读书上进,袭人就曾以被哥嫂接回家婚配为由,苦口婆心地规劝。在第二十一回,袭人又规劝宝玉,“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

如此“贤袭人娇嗔箴宝玉”,被宝钗暗暗赞叹,“倒有些识见”,“其言语志良深可敬爱”。在对待宝玉走经济仕途之道上,袭人与宝钗志同道合。同时在待人接物上,她们皆为符合封建礼教的典范。在人物命运上,“袭人留房,而知薛婚之已定”。

综上所述,“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是《红楼梦》关于人物形象塑造的独特艺术手法,乃“影子说”也。晴雯与黛玉,袭人与宝钗,在人物形象和悲剧命运上,互相映衬,互为补充,不断丰富这座青春王国的姹紫嫣红。

但从本质上而言,晴雯一味的任性孤行和嫉恶如仇,与黛玉人物形象上的复杂多变有本质的不同。而宝钗的外圆内方,“山中高士晶莹雪”,也与袭人一味的“德言工貌”大有不同。但不管如何,“晴有林风,袭乃钗副”都印证了“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的佛理禅味。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