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奇人奇事的故事,郭子仪在我国古代为何堪称奇人

郭子仪(697——781年)是唐朝后期的一位名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累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他的最大历史功绩之一是镇压安史之乱。唐玄宗末年以后世界奇人奇事的故事,唐王朝的统治开始走下坡路,集权统治日益削弱,许多地方军事势力——藩镇兴起,结果爆发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这次叛乱,破坏了经过百年来发展的北方社会经济文化,使劳动人民又陷入水深火热的灾难境地,也严重地威胁了唐王朝的统治。靠着一些有作为的地方官如颜杲卿、颜真卿等人联合人民的平叛斗争,主要是靠着郭子仪、李光弼等军事实力集团对唐中央的支持,才终于平定了叛乱,暂时稳定了唐王朝的统治。当时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因在河北击败史思明而立有卓越战功。

唐肃宗即位后,郭子仪被任命为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因功升中书令。后又进封为汾阳郡王。代宗时仆固怀恩叛变,纠合回纥、吐蕃、党项等攻唐,三十万叛军兵临泾阳(今陕西泾阳),京师震恐。当时年已高龄的郭子仪不畏险阻,仅以一万兵亲临前线。郭子仪在回纥兵中原有很高的威信,他派人去说服回纥兵,告诉他们:“过去我们既然共过患难,今天为什么要忘掉旧好,去邦助叛臣,那不是太愚蠢了吗?”回纥兵原来是听仆固怀恩骗说,以为郭子仪已经死了,现在听说郭令公还在,于是提出要求会见。郭子仪不顾生命危险,带着数十骑陪同出阵,回纥兵见果然是郭令公,纷纷下马拜于地下。终于转而助唐去抗击吐蕃。郭子仪又一次挽救了唐王朝的危机。

郭子仪是当时有数的几个拥护唐中央向军事实力集团之一,李唐王朝实际是靠郭子仪和他的部下来支撑的。在郭子仪击败安禄山儿子安庆绪后,唐潇宗曾亲自到灞上欢迎郭子仪,并且慰劳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后世封建史学家也说“天下以其(郭子仪)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都不算过分的形容。当然,李唐王朝也很重视他。肃宗时封之为王,代宗赐以免死免死铁券,画像于凌烟阁;德宗时进号为尚父,皇帝不以名字来称呼他,他的八个儿子七个女婿,都身负军政要职,每逢全家聚会,子婿们的笏板竞堆满了一床。他家一年的收入仅官俸一项就达二十万贯,占有的土地长达百里,这样的地位一直沒有动摇。

郭子仪同时的大将,不少人在有了军事实力之后,都要拥兵割据或制造叛乱,破坏封建国家的统一。即王夫之所说的:“拥重兵,居高位,立大功,而終叛”。郭子仪比这些藩镇有眼光的地方,就是他始终以整个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封建国家的统一为重,一贯拥护唐朝中央。封建史家说他“失宠无怨,不幸危而邀君父”,是有根据的。他不以功高而要特权(当然唐王朝还是要给他的),一次他在汾州曾推荐一个州县官,结果任命一直未下。有人就说以令公的动劳和声望,推荐一个芝麻大的官还要受阻,宰相也太不自量了。可是郭子仪并不是这样看问题,他对部下说,国家危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将要求沒有不照办的,不能不使朝廷对武将存有戒心。现在一定是我推荐的不当,而朝廷并沒把我当武臣看待,我看你们倒应该祝贺我。

郭子仪不仅不居功傲上,而且也注意团结别人。他在和李光弼一同当別人的牙将时,两个人曾不相容到同桌吃饭不交一言的程度。后来郭子仪当朔方节度使时,皇帝下诏让他分一半兵给李光弼。李光弼生怕郭子仪想起前嫌,当他硬着头皮去见郭子仪时,战战惊惊地表示,自己死了沒什么说的,千万不要把妻子也连累上。郭子仪却对他说:“现在国家有难,皇帝流亡在外,只有你能担当东征任务,那里还是计较私忿的时候”。说完,自己主动集合了军队,宣读了诏书,让李光弼把兵带走。

郭子仪维护封建国家统一,镇压叛乱,防止周边族的袭扰,不仅对地主阶级统治有利,也符合人民的利益因此也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他一生突出的一点是维护统治阶级内部安定以巩固国家统一这个大局,因而做到了“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在整个封建社会都是极其难得的。

两脚羊的故事并不是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而是发生在比五代十国时期更加混乱的五胡乱华时期。但五代十国时期也同样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在这样的乱世,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名人奇事就更是不胜枚举了。

世界奇人奇事的故事,郭子仪在我国古代为何堪称奇人

这里四姑娘就不提帝王家的那些事了,而挑一个大臣来说,他身上的故事也是相当丰富多彩的,如果不是在乱世,很难相信会有那么多事的发生,也很难想象他会做出那样的选择。他就是张全义,一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不大不小的人物。

世界奇人奇事的故事,郭子仪在我国古代为何堪称奇人

张全义出生于852年,当时正是小太宗唐宣宗当政时期,这一年也并不是多么特殊,但也有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因为后梁太祖朱温也是在这一年出生。这两个人还真是很有缘分,都投奔过黄巢军,也都在大唐做官,张全义这个名字是唐昭宗赐的,而朱温则被唐僖宗赐名朱全忠。而两人更多的纠缠则发生在后梁时期,那是相当的精彩。

世界奇人奇事的故事,郭子仪在我国古代为何堪称奇人

张全义先是在黄巢起义结束后投靠了河阳节度使诸葛爽,成为泽州刺史,后来诸葛爽去世,张全义和刘经、李罕之拥立诸葛爽的儿子诸葛仲方为继承人。不过诸葛仲方当时年纪很小,这三个人开始为争夺地盘大打出手,最终张全义和李罕之联合起来寻求李克用的支持而打败了刘经,后来刘经和诸葛仲方就跑去了朱温那里寻找庇护。

张李二人得胜后,李罕之自己做了河阳节度使,而张全义做了河南尹。当时黄巢起义刚过去不久,各地都是民不聊生,人口少,流民多,百废待兴。张全义这个河南尹做的非常成功,他劝课农桑,耕田种地,他本人就比较节俭,在他的治理下,洛阳等地是非常的富裕,而在这个过程中,李罕之没少向张全义要粮食和财帛等,激起了张全义的不满。两人的矛盾在888年爆发,最终李罕之再次投奔李克用借兵将张全义围困,张全义的部下已经到了吃木屑度日的地步,他不得不向朱温求救,最终朱温救了张全义,而张全义得以继续做他的河南尹。

从此以后,张全义就死心塌地的跟着朱温,职位是步步高升,做了节度使,封了王,可以说是位极人臣,尤其是在后梁时期,张全义家的权势是相当大的。而且张全义勤俭节约,很会积累财富。但是他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

朱温生病的一段时间,跑到张全义家去避暑,结果把张全义家的女眷都当成了自己的后宫妃嫔,让她们个个都去侍寝,张全义的女儿、儿媳甚至他的继室都要去侍寝。张全义只能默默忍受,甚至当张全义的儿子拿着一把刀想去结果了朱温的时候,张全义还拦了下来。张全义的理由是朱温对他们张家有恩,曾在张全义孤立无援快饿死的时候出兵相救,这是大恩,但其实他就是胆小,没胆量质问朱温,更不敢承受朱温的怒火。最后还是张全义的继室出面将朱温骂跑了。

朱温晚年,他的儿子们争权,先是朱友珪杀死了朱温和朱友文而做了皇帝,接着朱友贞杀了朱友珪而做了皇帝,朱友贞时期,张全义并没有得到朱友贞的信任,而且后梁也快到了灭亡的边缘。张全义又向李存勖示好而彻底倒向了李存勖。

李存勖建立后唐之后,张全义同样是位极人臣,又是封王,做节度使、中书令等等。当时张全义和刘皇后还搭上了线。刘皇后缺一个有权势和财富的父亲,而张全义缺一个可靠的庇护人,于是两人就达成了默契,刘皇后成了张全义的干女儿。

这一时期的张全义就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政绩斐然的张全义了,而是一个处事不公、公然泄私恨的权臣了。

不过张全义的结局并不是很好,当时李存勖做皇帝做得很失败,很多地方出现叛乱。在李存勖亲征和李嗣源去平叛之间,张全义力劝李存勖让李嗣源去平叛,结果李嗣源被部下拥戴者叛了変,张全义自知罪重,绝食而死。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