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做山东省“花饽饽”的非遗传承人

在四川做山东省“花饽饽”的非遗传承人 重庆市3月4日电 (王宝强)双双对对的福虎、繁花似锦拥簇的寿桃……通过调面、揉面、和面、塑型、点装、醒面、煮制等多工序后,一个个各式各样、形状栩栩如生的花饽饽出炉。这种花饽饽都源自“花饽饽”非遗传承人赵菁菁的个人工作室。

今年是赵菁菁在重庆生活的第六年。做为河南人,赵菁菁在上年决策将故乡的非物质文化带来成都人,“重庆市早就就是我的第二个家乡,很期待‘花饽饽’此项非物质文化能在重庆市有一片‘热土’。”赵菁菁说。

图为赵菁菁做的萌虎造型的花饽饽。 李晨 摄图为赵菁菁做的萌虎造型设计的花饽饽。 王宝强 摄 材料表明,花饽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时间,是山东省部级非非遗文化。花饽饽的原材料选用高品质小麦面粉和新颖的蔬菜水果,在确保营养成分美味可口的与此同时,聪慧勤快的河南人还运用剪子、擀面棍等简洁的专用工具,作出鲫鱼、龙、凤、寿桃等喻意造型设计,让花饽饽宛如一件件“工艺品”。

图为制作花饽饽需要的一般工具。 李晨 摄图为制做花饽饽必须的一般专用工具。 王宝强 摄 起缘:童年时光的小伙伴

“受姥姥危害,从四五岁时就逐渐触碰制做花饽饽了。”赵菁菁追忆,1986年出世的她,在儿时沒有彩泥,仅有家中几乎每日都是会蒸的饽饽(馍馍),“揉面团的觉得神似玩橡皮泥,一样能捏出造型设计,并且还能吃。”

尽管河南人几乎每家每户都是会制做饽饽,但赵菁菁家中是“花饽饽”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世家,在姥姥的潜移默化下,她自小开始做起控制面板上的助手。

图为刚出炉的花饽饽。 李晨 摄图为刚出炉的花饽饽。 王宝强 摄 在形象化体会花饽饽问世全过程中,赵菁菁也结上了与花饽饽的姻缘,慢慢了解了这一能吃的“工艺品”的来历,懂了花饽饽里蕴涵的美好的祝福,“枣饽饽代表着和和美美,鱼形状的花饽饽喻意富贵有余,除此之外龙、凤原素也是花饽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喻意着万事如意、吉祥安康。”

发展在被谷味围绕的儿时,赵菁菁感觉花饽饽不仅是一种食材,也有着深厚的真情。“花饽饽,就是我童年的味道,也是一家人团聚的味儿。”赵菁菁说。

2022-03-05

202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