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语言学家马可林接纳环球时报社评采访:我国的可靠性,许多国家都缺乏

知名语言学家马可林接纳环球时报社评采访:我国的可靠性,许多国家都缺乏 知名语言学家马可林接纳环球时报社评采访:我国的可靠性,许多国家都缺乏

【环球时报社评新闻记者 于金翠】编者的话:“马可林教授在亲身经历中国经济发展发展的一起,不辞劳苦向澳大利亚和全球介绍中国的具体情况。”2014年11月17日,中国领导人习总书记在澳大利亚议会大厦上台演讲时专业提及的这名外国朋友,是澳大利亚联邦人文学院工程院院士和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2022年83岁的马可林(Colin Patrick Mackerras),1964年从英国剑桥大学大学毕业之后北京市外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并从中国戏曲等行业下手深入分析中国文化和历史时间。在之后将近大半个多个世纪的岁月中,他刻苦钻研我国,长期性关注中国在西方国家的品牌形象及其中澳关系等话题讨论。马可林不但走访调查中国近70次,还依次在人民大学等多家学校任教,他写的《变化中的中国》《中国少数民族与全球化》等经典著作协助澳洲群众掌握了真实的中国。前不久,这名我国政府友谊奖获奖者在接纳《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代表,虽然这些“不肯被我国超过的强国”仍会有意设路障,但逐步强大的中国不会再像过去那般被推来搡去。他相信中国及中华人民有着美好的未来——满足“强国梦”,再次走在兴盛之道路上。

为中澳老百姓相识相亲约会提供联系方式

环球时报社评:2014年9月,您喜获我国政府友谊奖。两个月后,中国领导人习总书记在出国访问澳洲期内,专业提到您对中澳关系发展趋势作出的贡献,您你是否还记得那时候的体会吗?

马可林:是的。2014年11月17日,中国领导人在堪培拉议会大厦发表演讲时我就受邀参加。习主席那时候说:“马可林教授以勤奋努力和诚挚激情,为两国人民相识相亲约会构建起一座纽带……我想对你及诸多澳洲人员为中澳友善作出的贡献,表明真挚的感激!”为两国人民间的保持良好关联做出贡献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能变成“澳中老百姓间的纽带”让我非常高兴和骄傲。中国领导人的发言要我很受鼓励,希望为澳中友情做出更多奉献。

环球时报社评:您第一次来我国是什么时候?

马可林:我第一次来中国是1964年8月到1966年9月。那时候澳中两国之间都还没创建双边关系。我当初被北京市外语学院(后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聘为外国人。我还在澳大利亚的伦敦出世、成长,上世纪60时代初,我先去剑桥大学读硕士。毕业之后刚到北京时,我认为一切都极为生疏。我和老婆艾丽丝(她2021年6月过世了)住在友谊宾馆,我们的大儿子史蒂芬1965年2月于北京出世,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在我国出世的第一个澳大利亚公民。在我国做权威专家的这段时间,我还在校内校外认识了许多中国朋友,也交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好朋友。

2022-06-23

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