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湘边红色教育基地:产业转型牢筑绿色生态天然屏障

赣湘边红色教育基地:产业转型牢筑绿色生态天然屏障 赣湘边红色教育基地:

产业转型牢筑绿色生态天然屏障

本报记者 禹金正 龙 军 胡晓军

【拼搏新的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服风貌】

雨后初晴,江风拂动,河水清亮。湘江一级干支流渌水自赣入湘蜿蜒曲折流动,海峡两岸山峦起伏,蔓草繁茂,农家院屋舍层峦叠翠。

赣湘边地区坐落于湖南省、江西省两省交界处地区,是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平江起义的案发地和井冈山精神的起源地。

做为长江下游的关键绿色生态天然屏障,赣湘两省以习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观念为关键推动,坚持不懈翠绿色变革和可持续发展观,推动山水风景林田湖草沙一键重装工程项目。现如今,赣湘边区域代理绿色生态与发展趋势绿色生态产业链相辅相成,翠绿色栽种与绿色发展大势所趋。

在浏阳市文家市镇沙溪镇村“四季花海”花束产业基地花卉包裝车,职工们忙着将各色各样的扶郎花归类、包裝。花束产业基地责任人吴峻湖告知新闻记者,2016年,花束产业基地资金投入600余万元,发展趋势鲜花种植380余亩,完成年产量500多万元,推动了附近许多群众大门口学生就业。

在醴陵市孙家湾镇观前村马郁兰产业发展产业基地,一簇簇马郁兰宛如树海,近闻香甜可口。2019年11月,观前村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做为创业资金,创立乡村级农村集体经济,与引入企业一起打造出马郁兰产业发展产业基地。现阶段,观前村的迷迭香种植总面积已经超出1500亩,变成南方经营规模较大的联片马郁兰产业基地。基地不但让群众回了乡、挣了钱,也为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收30余万元。

走入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南竹坡村,只看见宽敞的柏油马路穿村过街,葱翠的近百年桂花树直插云霄,在茂林修竹的隐映下,一座古朴典雅的旧房子与两侧现代主义建筑交相辉映。曾有一段时间,南竹坡受煤矿开采危害,生态环境保护十分极端,本地群众“大晴天一身灰、下雨天一身泥”。2012年至今,该地对废旧矿山开采实现了园林式更新改造,使以前的“煤窝窝”变成了“金窝窝”,每一年都吸引住了大量游人前去休闲娱乐旅游观光。

(本报记者 禹金正 龙 军 胡晓军)

2022-05-09

202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