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换柳身后:少些“一厢情愿”,多一些“问计于民”

杭州西湖换柳身后:少些“一厢情愿”,多一些“问计于民” 植物群落维护保养、植物更替,原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例行工作。而近日,西湖边7棵垂柳被挪走并换种成月季花的信息,引起网民关心和强烈反响,有关话题讨论屡次走上社交媒体热搜榜。杭州西湖边的几棵垂柳,为何如此触动心弦?

自古以来,杭州西湖与柳,相伴相守、交相辉映,既是艺术美学意境、古诗词叙述,也是文化艺术的历久弥新、大城市的记忆力。“最喜欢湖东行不够,绿杨阴里白沙堤”“杭州西湖景色六悬空栈道,间株垂柳间株桃”,是白居易与苏东坡二位杭州市“父母官”在干年以前就为杭州西湖打下的艺术美学主旋律。而千年之后,杭州西湖变成世界文化遗产,也证实着其使用价值不但取决于山水之美,更取决于历史人文含义。

文化遗产保护修补的主要总体目标,便是要复建和完成从古至今的文化艺术想像。倘若从古至今我们对杭州西湖的想像是“烟柳画桥”,那麼杭州西湖园林景观的实际展现就该是垂柳依依,并非月季如盘。很多人心里,杭州西湖之韵味,只有垂柳尚在,才有放置之处。这大约也是即使素不相识,杭州西湖边七株柳的何去何从却让全国各地网民如此挂牵的缘故。

了解到这一点,大家也就不难理解本次“杭州西湖换柳”事情为何引起如此大的公共性心态:在承重着群众感情、历史时间记忆力及其审美观喜好的人文景观中,就算是一草一木,也应获得维护和重视。与此同时,“沒有垂柳,‘柳浪闻莺’又缘何附?”这也是群众固步自封的审美观的共识。这事也提示管理人员,应立即补上杭州西湖文化底蕴、杭州西湖审美观传统式这堂课。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5月13日早晨,七棵垂柳已补植进行,管理人员的主动回复和补栽之事非常值得毫无疑问。正如杭州西湖风景风景名胜区经济发展局官博中上述,杭州西湖是大伙儿的,那麼相关杭州西湖的管理决策更应公开化,慎重绵软。倘若提早向社会发展告之栽种垂柳是以其衰老裂缝而迫不得已换,并向群众征询“取代”建议,或许留有的并不是“换柳之战”,反而是一段“共建共享千古佳话”。

而从更广泛的作用上看,事关群众感情和收益的事务管理,尽量要以“公共性”的方法来开展,少一些“一厢情愿”,多一些“问计于民”。

(专升本报名评论家段菁菁)

2022-05-14

202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