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前晋蒙铜器山西省展览 展现大草原中华民族相融景象

三千年前晋蒙铜器山西省展览 展现大草原中华民族相融景象 太原市5月18日电 (新闻记者 胡健)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晋蒙铜器18日在山西省黄铜历史博物馆展览,400余件铜器为群众刻画出一幅大草原中华民族迁移、战事、相处、结合的景象,印证了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发展趋势过程。

这一场名叫“苍穹之下——鄂尔多斯市黄铜文化展”聚集了山西博物院、鄂尔多斯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鄂托克前旗艺术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明博草原文化历史博物馆5家艺术组织的400多份藏品,时代从商朝、春秋时期持续至汉朝。

来自内蒙古的金饰(复制品)。 胡健 摄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金首饰(仿制品)。 胡健 摄 一件新出土于陕西省石楼县后兰家沟村的“蛇首匕”与内蒙古自治区明博草原文化历史博物馆藏的黄铜匕如出一辙,这也是3000很多年前的一种生活用品,柄部以蛇首做为装饰设计,且配上可主题活动的嘴巴。据山西省黄铜历史博物馆工作员薛萍详细介绍,山西黄河沿途出土文物许多鄂尔多斯市式铜器。本次山西博物院筛选铃首剑、虎首剑、三銎刀、蛇首匕等器皿展览,体现出那时候山西省地区中华民族和文化交往结合的隆重开幕。

佩剑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一项关键礼仪知识,这一社会现象的产生与初期大草原男人随身带短剑紧密联系。牛、羊、马、兔、虎、蛇等草原动物,是鄂尔多斯市式铜器普遍的创造原素,伴随着文化交往逐步推进,在一定水平上促进了中部地区十二生肖观的产生。鄂尔多斯市式铜器的虎形珍贵文物总数丰厚,自古以来遭受我国汉中华民族和少数名族的一同钦佩,变成根植中华文化最深处的文化基因。

“苍穹之下——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展”18日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展。 胡健 摄“苍穹之下——鄂尔多斯市黄铜文化展”18日在山西省黄铜历史博物馆进行。 胡健 摄 据山西省黄铜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张锐详细介绍,北方地区蒙古人的铜器关键以常用工具为主导,许多铜器物是为了更好地有利于战斗或日常生活时应用。而中部地区考古发现的铜器,多以礼乐制度层面占多数,例如鼎、簋、盘等,不难看出晋蒙两个地方古时候的文化艺术不同点。

此次展览会分成“朴素豪放的黄铜全球”“雅趣天成的青铜器造型艺术”“多元一体的文明行为承传”等三个模块,展现了武器、生产设备、日常生活用品、装饰物和马车器等鄂尔多斯市式铜器的风格特征和制做手艺,致力于研究鄂尔多斯市式铜器在华夏文明的建立和演变中形成的深刻影响。(完)

2022-05-19

202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