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通过燃烧氢减缓老化速度,若太阳停止燃烧五分钟,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太阳突然停止核聚变或者突然消失不见,在五分钟之内,我们在地球上不会察觉到任何变化白矮星通过燃烧氢减缓老化速度。事实上,在8.3分钟之内,人类都不会知道太阳已然消逝。

白矮星通过燃烧氢减缓老化速度,若太阳停止燃烧五分钟,会有什么后果?

白矮星通过燃烧氢减缓老化速度,若太阳停止燃烧五分钟,会有什么后果?

白矮星通过燃烧氢减缓老化速度,若太阳停止燃烧五分钟,会有什么后果?

太阳通过核心区域中的氢核聚变来产生能量,其形式主要是伽马射线。但伽马光子在太阳内部经过随机游走过程到达表面时,已经衰变为能量较低的可将光、紫外线等电磁波。这些电磁波携带着太阳能量以光速传播到地球上,成为地球生命的能量来源。

由于地球和太阳相距大约1.5亿公里,光子在太空中的传播速度将近30万千米/秒,所以光子从太阳表面传播到地球上大概需要8.3分钟的时间。这意味着如果太阳突然不发光了,地球上不会马上瞬间变暗,因为我们现在接收到的是8.3分钟前的太阳光。而太阳在变暗之前发出的光才刚刚出发,需要再过8.3分钟才会抵达地球。因此,地球上的人类在太阳变暗后的五分钟之内不会有任何的反应。

此外,倘若太阳突然从空间中消失,那它对地球的引力也会随之瞬间消失吗?地球会立刻飞出公转轨道吗?

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公式来看,如果一个质量体消失,那它们之间就不会有引力作用,引力是一种超距作用,传播速度无限快。但后来人们认识到,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弱引力场,该理论并不能正确描述引力的作用。

关于引力的描述,目前最好的理论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引力理论,引力的产生源自于物体弯曲时空,并且引力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而且刚好也是光速,不久前引力波的发现是最好的证据。因此,如果太阳突然不见了,地球也不会马上做出反应,也需要等到8.3分钟之后才会脱离公转轨道。

白矮星通过燃烧氢减缓老化速度,若太阳停止燃烧五分钟,会有什么后果?

红矮星和白矮星不是一码事,红矮星是恒星的一种,而且是恒星的主序星阶段,红矮星不会变成白矮星。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半人马座a星的比邻星就是一颗红矮星。

白矮星通过燃烧氢减缓老化速度,若太阳停止燃烧五分钟,会有什么后果?

白矮星通过燃烧氢减缓老化速度,若太阳停止燃烧五分钟,会有什么后果?

红矮星是小于太阳质量的小型恒星,其质量跨度很大,约太阳质量的7%以上到60%之间,表面温度在2000~5000K。在我们银河系,这种恒星可能占据了80%以上。

红矮星由于质量小,在恒星中相对中心压力较低,氢核聚变反应速度较慢,因此寿命特长,至少在几百亿年以上,最长的寿命可能上万亿年。我们宇宙现在的年龄才138亿岁,因此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脱离主序星阶段的红矮星,更没有死亡的红矮星。

一般认为,红矮星由于中心压力较低,不足于引发还核聚变,只会在氢燃料不断的消耗过程中慢慢收缩,直至氢元素耗尽,变成一个棕矮星,最终冷却死寂成为一个黑矮星。

白矮星是中等质量的恒星死亡尸骸。比如我们太阳的归宿就是先变成一个红巨星,而后以白矮星结束。所以如果说红巨星变成白矮星就是对的,是不是题主弄错了中间一个字?

要成为一个白矮星,恒星的质量要求在太阳质量的0.8到8倍之间。就像我们太阳一样,主序星寿命大概有100亿年,现在已经约46亿岁了,再过50~60亿年,太阳中心的氢燃料就要燃烧殆尽,核聚变的张力再也抵消不了恒星本身的巨大引力压力,中心就会陷入急剧的坍缩。由此中心压力和温度急剧升高,这时候就会引发已经积聚了100亿年的氦元素发生氦核聚变,生成碳元素。

这时剧烈的核聚变反应会导致氦闪,恒星外部的球壳部分受到温度升高的影响开始膨胀,这就是红巨星阶段。这时太阳的半径会膨胀200~300倍,吞噬掉水星、金星,地球能否幸免很难预料,但即使不被吞噬,也会被烤焦烤糊。

这个红巨星外层由于中心引力已经很不稳定,会不断的释放气体,经过亿年的消融,这个外壳会全部扩散到了太空,成为新的再生星云。

而中心的氦燃料烧完后,中等质量恒星没有足够的引力压力激发碳核聚变,核聚变就会停止,残留的太阳中心物质就会急剧坍缩成一个致密的星球。这种星球只有地球大小,而质量却有太阳的一半左右,巨大的收缩压力把原子压垮了,依靠电子简并压抵抗住了收缩压,星球得以稳定下来,这就是白矮星。

如果是大于太阳质量的恒星形成的白矮星,这个白矮星质量还超过了太阳质量的1.44倍,电子简并压就无法抵抗重力的压力,将继续收缩,就会成为一个中子星。

白矮星刚开始温度很高,旋转很快,每秒自转一周;表面温度可达10000~100000度,密度达到每立方厘米1~10吨。白矮星要经过几十亿年的冷却,最终会变成一个冰冷的黑矮星。中子星的状况比白矮星又极端多了,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

时空通讯专注于老百姓通俗的科学话题,欢迎大家共同探讨。原创版权,抄袭可耻,侵权必究。谢谢理解和支持。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