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会响应国家号召生三胎,现在国家放开三胎政策,试想怎样的群体才是有生三胎意愿的人群?

2015年哪些人会响应国家号召生三胎,我国正式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随着二胎政策放开,2016年全国新生儿数量大幅增加,不过好景不长,从2016年之后,我国新生儿出生数量持续走低,到2020年,创造近20年来历史新低。

哪些人会响应国家号召生三胎,现在国家放开三胎政策,试想怎样的群体才是有生三胎意愿的人群?

如果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势必给社会发展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社会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体系面临巨大压力,人口红利出现颓势等等。为了遏制这种现象,国家势必要采取积极措施,改善人口结构,保持人力资源优势。

三胎政策来袭

官方微博发布“三孩生育政策来了”,政策一公布,就引起网友热烈讨论,各种声音碰撞。

大部分网友表示,坚决不会生三胎,也有很多网友表示,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那么哪些人有生三胎的意愿呢?

真正愿意生三胎的人,可能是两种极端。

一种是家庭条件好,家境优渥,丝毫不用担心孩子抚养、教育等问题,相反可以通过增加后代人数,抢占更多的社会资源,促进家族发展壮大。

另一种则是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甚至处于贫穷落后的地区,他们大多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或者有心无力,只能放任自然。

还有一小部分可能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多子多福,向往“大户人家”。

国家政策的出台,势必是研究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才实行的,不过真正想提升大家的生育意愿,相应的配套措施一定要跟上。医疗、教育、房价、养老、物价……年轻人真的不喜欢生孩子吗?更多是受外界条件制约吧。

哪些人会响应国家号召生三胎,现在国家放开三胎政策,试想怎样的群体才是有生三胎意愿的人群?

为了不断提高人口的数量,国家近年来大力倡导年轻人生育二胎、三胎,并出台政策给以鼓励和支持!

我们知道,教师这个职业,生育孩子是有很多优势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她)们可以给孩子施以更科学更系统的教育,孩子的成才之路更便捷。

于是一些年轻的女教师,便响应国家的号召,生育二胎或三胎,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最近,我就看到 一个报道,说一个班级的家长竟然共同举报女班主任,说她出于个人私心生育孩子,却耽误了全班学生的学习!

确实,生孩子从怀胎十月,到生育哺养,确实会耽误工作!可是家长们用此来举报教师,确实是匪夷所思!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现在自私的不仅是孩子,更有学生家长!他们在处理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为了自己,他们竟然不顾他人的个人生活和家庭幸福,更不会顾及国家的政策!

其实,这也是教师目前的生存现状!孩子难管理、家长不理解、社会难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出了问题,很多地方的主管部门首先要处理教师,即使责任全在学生!

但愿这个事件不会产生蝴蝶效应,而让众多年轻的女教师对生育二胎、三胎有了畏惧之心!

大家好,我是凤姐,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只要身体健康,夫妻感情还可以,那么我是会选择生二胎的,因为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比较好,不多也不少,跟经济的好坏没有很大原因,只要想生就不要考虑那么多,孩子大了也可以转钱,我经济也一般,农村的,38岁生的二胎,虽然很累在家带孩子也不能转钱,现在二宝二岁多调皮又可爱,我觉得很值得,等孩子上幼儿园就好了,虽然多个孩子多一些压力,但是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和动力,让我们更加努力加油的去工作和生活。以上是我个人的表迖,谢谢!

生娃简单,养娃难,作为80后的我们,出生遇到计划生育,成年遇到开放二胎,现在遇到开放三胎。不是大家不想生,而现在很多都是996的工作,车贷,房贷,物价飞涨,可是大多数的人薪资几年的涨幅也不是很多,房价可以说没一个月一个价,让年轻人根本喘不过气。

哪些人会响应国家号召生三胎,现在国家放开三胎政策,试想怎样的群体才是有生三胎意愿的人群?

加上孩子出生后一系列的检查,保健费用基本让现在的人,收入入不敷出。拿什么来养二胎和三胎。我给大家算一笔账。

孩子出生后让孩子母乳吃到半岁,按半岁计算。添加奶粉和辅食

奶粉我们按中等奶粉计算每听=300计算。一个月基本一个孩子吃4听奶粉=1200元。

尿不湿不同型号,数量不一样,我们按中等每提80元计算,每周一提=一个月4提=320元。

半岁过后需要添加辅食,辅食按每周60元计算,2周更换一次,一个月2次=120元

当然,这时候不会给孩子买一些DHA,你会在一些人的忽悠下买补锌,补钙的。一个月给你按最低标准1000元计算。

还没有给你们给孩子买的穿着,穿着可以忽略不算。

我们在这笔开支就是1200+320+120+1000=2620元,我算的是一个6个月以后一个孩子每个月必备的开支,如果你坚持母乳喂养,可以少掉1200元。不是母乳你这些开支都是必备开支、所以针对现在年轻,不是不愿意生更多的人,在微薄的薪资下,不敢生。压力大。

你说是不是,你对生三胎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