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团建问题出在哪,学校家委会为什么变质了?

一提到学校的家委会,很多家长都会有一肚子话要说,而话题大都集中在一些琐碎的小事上。如果把这些小事集中起来,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吐槽。为什么会这样呢变味的团建问题出在哪?因为如今的家委会已经完全没有最初的宗旨,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让家长更多了解与协助班主任参与学校的一些活动,相反倒是成了班主任手里一根指挥棒。

变味的团建问题出在哪,学校家委会为什么变质了?

大家都欣赏过交响乐团的演奏吧?你看站在前面的指挥,班主任之于家委会,就如同乐队指挥和乐队成员一样。如果哪位成员不配合,不服从指挥,肯定会被清理出乐队,因为有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就会使整场演奏被破坏。这个比喻你感觉恰当吗?不过这里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是指挥是按着正确的节奏和统一的乐谱来操作,而家委会则是无乐谱的随性演奏。

变味的团建问题出在哪,学校家委会为什么变质了?

家委会之所以变了味,是因为家委会成员的挑选非全班家长通过民主推荐或票选出来,而是由班主任指定。如此一来,家委会成员选拔这一关就已经变了味,凡是擅长虚与伪蛇,能够哄得班主任开会的家长,往往成为第一号人选。试想,让一些善于迎合的家长做家委会成员,他们能真正落实家委会本来应该干的事情吗?

变味的团建问题出在哪,学校家委会为什么变质了?

也难怪大部分家长对家委会不感兴趣,甚至还颇有微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无法代表家长的利益,不可能把家长们共同的心声带到家委会工作之中。而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帮班主任打杂,尤其在一些家长遇到家校矛盾或者困难时,本想靠家委会协调解决,但真正到关键处,家委会成员没有人愿意出手,都怕自己介入矛盾之中。

变味的团建问题出在哪,学校家委会为什么变质了?

说来说去,还是利益惹的祸。家委会成员往往优先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因为进了家委会便可以和班主任有更多接触机会,可以获得第一手信息,甚至通过社交手段为自己孩子争取得更多便利条件。当家委会失去开展工作的正常功能时,便成了个别家长获取利益的工具,其他家长都只能成为局外人时,自然会有意见,甚至反感。

当然,上述所讲并不是全部,折中一点说,只是一部分家委会是这样的表现,而有些家委会还是能够干点正经事,为全班家长和孩子们做出一定的贡献。不管怎么说,家委会已经成为社会风气的晴雨表,在这个小小的家委会里你可以看到各种角色扮演。

我是没什么不可以接受的呢。

军训的目的,是锻炼人的意志,培训人站立行走的正确姿态的,有什么不可以接受的呢?

可能会苦点,累点,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别人能吃的苦、累,咱们都能吃。莫非咱比别人差?咱愿意主动认熊吗?不能吧?

有句话不知你听过没有: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这句话被很多人认可,我也很赞成这样比一比来激励自己,培养自己,塑造自己。

我们应该主动学习革命前辈那种乐观豪迈顽强的英雄主义精神。

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战士们大多也都年轻啊,有的也就才十几岁呢,所以被称为红小鬼的呢。他们为了打败反动派,创建新中国,出生入死,顽强不屈,流血牺牲,在所不惜……

咱们参加这点军训,算什么苦与累呀?相比革命先辈们,咱吃得苦太少,受的累也都太少了啊。

同样是人,他们吃不好,穿不好,为了咱们这些后人能过上好日子,竟那么无畏无私地奉献着自己,连性命都不顾了,凭什么咱们今天就只能坐享其成,懒惰成性呢?咱们对得起他们吗?

军训,训练出咱们顽强的意志和刚硬的筋骨,以备将来为国效力,有什么不好呢?为何不能接受?我会欣然接受,积极参加的哟。希望你也是。我相信你一定也会如此的,对吧?

祝你快乐!

不清楚你在平时生活中是否排斥社交活动。排斥公司团建活动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你不必过于在意。我就经常会听到类似“上次的团建太无聊了”这样的抱怨声。如果公司多次举行团建活动,但是每次都不成功,把团建做成了一项工作任务。没有实际内容,大家一起聚一餐,搓一顿,成了个别人别牛皮、喝酒、发牢骚的活动。或是成了个别麦霸的舞台,将团队的活动变成了个人的秀场。或是将团建活动办成了过度开放的团污大会,甚至出现让大家尴尬的场景。这些都是不成功的团建活动。必然会让参加的人排斥。

一个好的团建活动必然是健康的、有趣的、开放的、合作的,即能增进相互了解,又能展现和促进合作协同。这样的团队活动肯定不易受到排斥。

如果你是平时就排斥社交活动,那这个问题就变成了排斥社交活动怎么办了?参加必要的社交活动是非常有益的,因为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社交活动的必要性,可以由少到多的慢慢适应,说不定你就是那个没有被发掘的万人迷。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