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教育还要迎接哪些挑战,“双减”减少学生负担和校外培训对学校老师和学生意味着什么?

先要了解一下“双减政策”究竟是什么。近日双减之下教育还要迎接哪些挑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这被称作“双减”政策。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是从国家层面来规范的,发文层级之高,世所罕见,说明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之重,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到了不得不从国家层面来规范的地步了。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教育部和各省市都相继出台细则。北京、陕西、甘肃等省市规定,学科类培训机构暑期不再开课;广西则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贵州、陕西、内蒙等省市自治区则开展严格的校外培训整治,上海直接严禁培训机构电话和短信轰炸。

可以说,这次的“双减政策”,国家是动了真格的。

那么,“双减”减少学生负担和校外培训对学校老师和学生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而言,这是一次彻底的洗牌。可以说,将有大量的校外培训机构倒闭,也将会有大量的校外培训机构教师失业。目前,我所在的区域已经有知名培训机构破产清算。

自然,校外培训机构倒闭或破产,大量的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就将会失业。

其实,现在的校外学科培训,已经背离初衷。本来,设置校外培训机构的目的是为了“辅差”,也就是让一部分学业成绩不能达到合格水平的学生,通过校外培训,可以达到合格,并顺利毕业。但这些年来,校外培训早已成了“辅优”。

校外培训的“辅优”,逐渐产生三个恶果:

一是“内卷”,即学生之间、学生家长之间,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你补我补大家补,最后结果是选拔平台越来越高,从近年来考试的试题就可以看出,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可以说,在这一场辅优的大战中,除了培训机构,其他所有利益攸关方,都是受害者。

二是扼杀学生。人的潜力当然应该挖掘,但过度的挖掘,成体系的挖掘,就是对学生的扼杀。可以说,现在的学生,就像平头哥一样,基本上“要么在补课,要么在补课的路上”——成人都需要周末来调整,学生却没有周末,这是什么道理?

还有扼杀学生的健康。长时间的伏案学习,现在的近视率越来越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不客气地说,我们培养了大量的废人!

另外,这种超负荷的学习、补课,还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事情,一旦超过负荷,就会成为负担——负担,怎么可能有兴趣?

三是掏空家长的腰包。在城市里面,家长用于校外培训的资金,占据了家庭开支中的大部分(我没有调查数据,但以我了解的个人为例,占据家庭开支的三分之一,应该是普遍现象)。

所以,这次“双减政策”,对于家庭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个好消息。当然,前提是政策能够彻底执行,以免成为个别人的福利——有钱有资源的人,继续享受培优带来的优势;没钱没资源的人,连仅有的机会也没有了。

最后,“双减政策”对于学校的老师而言,特别是一些家庭经济条件整体较好的学校而言,也会是一个挑战。我们知道,不少的名校,其教学质量高,一部分功劳来自于校外培训机构。现在,没有了校外培训,作业量也减少了,这个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当然,培训少了,作业也要求变少,作为学校的老师,就要在“精”字上下功夫,要避免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要针对学生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才能在作业减少、校外培训减少的前提下,确保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但个人以为,这次“双减政策”最终的效果,还有待观察,毕竟,全球最大的考试,客观地摆在那里,市场的需求,客观地摆在那里,有么有人铤而走险?有多少人会铤而走险?

所以,我在很早之前就撰文谈论这个问题:考试制度(人才选拔制度)不进行根本性转变,再严厉的减负措施,最终都会事与愿违。

很高兴回答这样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

双减之下教育还要迎接哪些挑战,“双减”减少学生负担和校外培训对学校老师和学生意味着什么?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题主的问题:新时代的自媒体挑战教育工作者,在哪些方面具有挑战性?同时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笔者按照这样的理解和思路回答题主的问题,并期待引发新的思考。

双减之下教育还要迎接哪些挑战,“双减”减少学生负担和校外培训对学校老师和学生意味着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界定“自媒体”的概念,扼要说明其主要特征。 什么是“自媒体”?有一知名媒体平台的词条这样注解:“自媒体是指普通大众通过网络等途径向外发布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传播方式”。近年来的发展充分证明“自媒体”具有多个主要特征:为用户提供充足个性化选择空间的个性化;简短、直观信息的碎片化;满足沟通交流需要的交互性;以图片,音乐,视频,动漫等为主题的多媒体;小群体不断聚集和传播信息的群体性;高效快速传播信息的传播性等等。正因为这些主要特征,“自媒体”从初始化起就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双减之下教育还要迎接哪些挑战,“双减”减少学生负担和校外培训对学校老师和学生意味着什么?

自媒体挑战教育的发展,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在主动抢抓自媒体时代带给教育工作者的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迎接挑战就是抢抓机遇。笔者认为,自媒体时代带给教育工作者的挑战与机遇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自媒体挑战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自媒体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个性化,要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如满足音乐迷、懂车帝、美食家、育儿经、时尚秀、教育坊等等几十甚至上百个不同小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依据这一特性,教育工作者在培养人才的理念上,在实施通识教育、开足开齐课程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通过成立并开展音乐、美术、体育、外语、手工、机器人、舞蹈、街舞等不同种类的社团活动,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满足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需要。

二、自媒体挑战教育方式,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改进教法

自媒体在传播简短、直观、碎片化的信息同时,与受众进行充分交流与沟通,信息提供者与信息分享者之间的交互性非常强。据此特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一是讲课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要对学生所要传授的知识进行“精加工”,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简明扼要,触类旁通,把一堂课讲授的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以内。二是要强化互动,反馈信息。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教师都要尽收眼底,铭记在心,及时予以回应;对有疑问的,更要当堂予以解答,着力增强课堂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性,特别在在线教学互动性较弱的情况下,在校教学要强化教学互动,以各种组织形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三、自媒体挑战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提高多媒体应用技术和专业化水平

自媒体之所以有广阔的市场,其中优势之一就是以图片、音乐、视频、动漫等多种技术手段制作原创作品,并讯捷予以传播。在此过程中,娴熟掌握了如图片、视频剪辑、视频加字幕、配音乐、加特效等技术,由此制作的原创作品深受粉丝的欢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上,与自媒体创作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制作教学课件或录制视频中,教师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制作出优质的、受到学生喜爱的优质课件和视频。值得一提的是,自媒体作品在领域里具有很高的垂直度,深耕细作,倾心打造,专业化程度非常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要勇于创新,敢于超越。不仅要多学习自媒体作品的这些制作技术,而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和多媒体技术应用水平。

四、自媒体挑战教育的传统影响力,教育工作者要利用群体性和传播性优化教育教学生态

广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由此可知,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密不可分。由于自媒体的群体性和传播性的属性,当今的自媒体从多个角度介入教育领域,只要看看《今日头条》等多个媒体平台,就会发现,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根据《头条号创作者的数据思维》透漏,近一两年“教育领域”已经进入千万级受众关注的前10位,甚至40-50岁的受众也在关注教育。由此可见,自媒体时代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空前地高,有传播教育事件的,有点赞教育政策的,有辣评教育现象的、有为教育发展谏言献策的等等,呈现出受众广、传播快的特点,这一切无形中挑战了教育在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和地位。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接受这种现实,适应这些变化,不断改进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作为教师,可以利用自媒体的群体性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改进教育教学,也可以通过正规渠道传播一些家庭教育知识等。教育管理者可以利用自媒体的受众进行教育满意度调查,可以对学校办学水平进行社会化评估,可以发布一些大众迫切想知道的如招生、中高考政策等,可以回应一些社会关切的教育热点,可以正视正听一些突发的教育舆情,为教育赢得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优化教育的社会化生态。同时,教育工作者在作为关注自媒体受众的同时,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适度进入自媒体领域成为创作者,实现由“观众”向“演员”的转变。

总之,自媒体时代对教育以及教育工作者的挑战是多元化的,带来的机遇也是空前的,只有积极适应,有力应对,不断变革,就能把“挑战”转化为“机遇”,推动现代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性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本文图片选自今日头条免费正版图片库。“智睿高中英语”欢迎您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也欢迎深度研讨!)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