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现三眼怪物,自然界中三只眼睛的生物都去哪里了?

说起三只眼,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二郎神了,他的第三只眼位于额头正中间,被称为“天眼”,有着很强的法力甘肃发现三眼怪物。当然,二郎神并不存在,他只是神话故事中杜撰的一个人物罢了。那么在现实中,有没有三只眼的生物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种存活了几亿年的“三眼生物”。

甘肃发现三眼怪物,自然界中三只眼睛的生物都去哪里了?

与恐龙同行的三眼生物在自然界中,有许多被称为“三眼xx”的生物,比如三眼大鼻鳎、三眼斑鲆等等,但是这是名字中带有“三眼”的生物只不过是身体上有三个类似于眼睛的斑点而已,实际上它们只有一对眼睛。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这种生物,确实有三只眼,并且它曾经与恐龙一起生活过,它就是三眼恐龙虾。

甘肃发现三眼怪物,自然界中三只眼睛的生物都去哪里了?

从名字上看,三眼恐龙虾应该是一种长的有点像恐龙的虾子,不过,它与恐龙和虾并没有任何的关系,因为它曾经与恐龙是同时代的生物,所以名字中就有了恐龙二字,而且它属于一种小型的甲壳类动物,外形与虾也有些许相似,因此就有了这个看起来非常奇怪的名字。

甘肃发现三眼怪物,自然界中三只眼睛的生物都去哪里了?

三眼恐龙虾又名鲎虫(hou chong),当然它也不是鲎,至于为什么叫鲎虫,相信大家从上面的图片就能看出来了,这货确实长得有些像鲎。而且鲎属于剑尾目鲎科,而鲎虫则是背甲目鲎虫科(该目下仅有这一个科)鲎虫属下的物种,在整个的鲎虫科下一共只有两个属:鲎虫属和鳞尾虫属,全世界范围内该科的成员只有10种,其中,鲎虫属下我国仅有一种:丰盛鲎虫。

甘肃发现三眼怪物,自然界中三只眼睛的生物都去哪里了?

整个背甲目下的物种均为古老的物种,这个目早在距今约3亿年前的石炭纪就已经出现在了地球上,到了三叠纪达到顶峰,并且在经历了包括恐龙大灭绝在内的三次大灭绝事件后,该目下的物种依然有少量存活至今,其中鲎虫也就是三眼恐龙虾就是其中之一。

甘肃发现三眼怪物,自然界中三只眼睛的生物都去哪里了?

三眼恐龙虾的体长通常在2-9厘米之间,头部和躯干的前半部分被一个圆形盾甲包裹,躯干的后半部分非常的细长,约占身体总长的70%左右,非常的柔软灵活,尾部有呈触须状分叉。作为一种古老的节肢动物,三眼恐龙虾的全身约有40节组成,腹部有70-72对腮足,这些腮足不但能够帮助它们行走,还是它们主要的呼吸器官和捕猎器官。

甘肃发现三眼怪物,自然界中三只眼睛的生物都去哪里了?

三眼恐龙虾主要分布在野外的天然池塘中,它们的分布很广,在欧、亚、北美、澳、非洲大陆上都有分布。在漫长的演化中,三眼恐龙虾几乎是停滞不前的,它们甚至连生殖方式都不统一,极少数的三眼恐龙虾会进行有性繁殖,有的则是雌雄同体同体受精繁殖的,不过大多数的三眼恐龙虾都是孤雌繁殖的。

三眼恐龙虾之所以能够从石炭纪存活至今,离不来它们强大的生存能力。在池塘中,它们以有机物碎屑和微生物为食,等到旱季时,它们的卵会潜藏起来,直到雨季才开始孵化,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在一些干旱的地区,三眼恐龙虾的卵可以在干旱的环境中(泥土下)潜伏长达20年。

三眼恐龙虾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眼睛了。在它的头部顶端两侧有两个黑色的复眼,除了这两个复眼外,在两眼的中间有一只白色的单眼。对于三眼恐龙虾来说,它的两个复眼是用来观察周围环境的,但是由于它们的复眼中缺少感光细胞,所以,仅靠复眼即使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它们也很难看到周围的环境。于是,它第三只眼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三眼恐龙虾的第三只眼虽然只是一只单眼,而且几乎没有什么作用,但是这却是三眼恐龙虾感光的器官,光线从这个单眼传输给视觉神经与两只复眼结合,才能看清周围的环境。

因此,三眼恐龙虾有三只眼并不是因为第三只眼有什么神奇的功能,而是因为它的复眼比较的原始,不具备感光能力,事实上,自然界中其他的生物的眼睛本身就具备了二合一的能力。

眼睛最多的生物?眼睛最多的生物理论上说是蜻蜓,因为蜻蜓的复眼中有约5.6万个小眼,但是毕竟复眼是呈单个形态的,那么,如果论单个眼睛最多的话,蜻蜓也不过只有两个,而且大多数的生物都只有两个。不过在自然界中,有一类生物,它们的眼睛数量多达8个,它们就是蜘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蜘蛛眼睛都有8个,大部分拥有8个眼睛的蜘蛛都是游猎性蜘蛛,也就是不结网,而是采取主动的方式捕猎的蜘蛛。

并且拥有8只眼睛的蜘蛛其眼睛均为复眼,而且几乎每一只都有不同的作用,这是因为蜘蛛作为猎食者,必须要有宽阔的视野,其次作为许多动物的食物,蜘蛛没有脖子,无法及时的发现身后的危险,所以它们的眼睛有些是长在头部靠后位置的。

总结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生物是只有两只眼睛的,很少出现三只眼睛的,这是因为三只眼睛的生物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是“活化石”物种,它们的眼睛比起远古时期并没有进化,还需要单独的一只眼作为感光器官,而大多数动物的眼睛早已经是合二为一的了。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