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哪三个风俗,又到重阳节,重阳节的“那些事儿”,你了解多少?

又到重阳节,重阳节的“那些事儿”,你了解多少重阳节有哪三个风俗?

重阳节有哪三个风俗,又到重阳节,重阳节的“那些事儿”,你了解多少?

答:今天九月初十,已过了重阳节。但重阳节年年有,岁岁过。有必要回答题主提出问题。

重阳节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称“重阳”;因为日与月皆逢九,又称“重九”。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历史悠久。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据历史资料考证,上古时代,有在秋季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记》中收录,古人在农作物丰收时祭天帝、祭祖 ,以谢天帝、祖先的思想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为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题主问到:“又到重阳节”,重阳节的“那些事儿”,你了解多少?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活动。

首先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又把重阳节叫做“登高节”。也就是说,重阳节这一天,要走出去,去登山,去望远,这样心情就会开阔舒畅。

二是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满山金黄,观赏菊花也成了重阳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天,还要喝菊花酒,喝了菊花酒,心情清新。

三是重阳节有插茱萸的风俗。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新中国成立以后,重阳节活动又充实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位老人节日,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重阳节:踏秋、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九九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传承至今。现在又添加了敬老情的内涵,于重阳节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登高赏菊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活动两大重要主题。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

重阳节有哪三个风俗,又到重阳节,重阳节的“那些事儿”,你了解多少?

许多人会和家人一起

外出“踏秋”

出游赏景,登高远眺

已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

与春季踏青相对

此时节已近深秋

天气渐凉,草木凋零

故此时登高又被称作“辞青”

登高所到之处

没有定例

一般是登高山、高塔

能适当增强锻炼,呼吸新鲜空气

农历九月也俗称“菊月”

菊花又名“延寿客”

为长寿之花

与梅兰竹并称四君子

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三国魏晋起

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到了晋朝

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更标志赏菊之事已蔚然成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时至今日

许多地方逢时举办菊花节

推出夜赏菊花等项目

抬头仰望明月、思乡怀人

低头赏花对饮、陶醉秋意

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九九相叠,思念亦重重

民间还会举行祭祖活动

祭奠祖先,怀乡思人

一些地方有

“三月小清明,重九大清明”之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描写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它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日,佩茱萸

以辟邪求吉

此时还是晒秋的好时候

正值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人们就在广袤平原,或是房前屋后

把各色作物铺展开来晾晒

呈现一派丰收的繁荣景象

迎霜宴、放纸鸢

吃重阳糕、归宁父母

还有不少民俗延续至今

如今,跟随时代的发展

重阳节活动的内容虽有所变化

但祈寿、怀乡的文化内涵始终不变

现在的重阳节

还被赋予新的含义

1989年,我国将重阳定为“老人节”

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

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在身边

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今日重阳

向家中父母长辈

道一声问候

秋风起时,一起浅酌登高

同赏海天,共享天伦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