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玩家》豆瓣口碑怎么样,《吐槽大会》第三季怎么样

从第一季关注《吐槽大会》《失控玩家》豆瓣口碑怎么样,到第三季开播两期,包括穿插《脱口秀大会》,一直在关注。

《失控玩家》豆瓣口碑怎么样,《吐槽大会》第三季怎么样

相对于开山的第一季,本季中,李诞池子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娱乐性越来越浓,但最核心的吐槽,却越来越淡。

《失控玩家》豆瓣口碑怎么样,《吐槽大会》第三季怎么样

任何一款文化产品的火爆,靠得是年轻受众的天时,揣测底线的地利,以及整合圈子的人和。但任何一种文化产品,都不可能在小改小突破中,永远一帆风顺。

《失控玩家》豆瓣口碑怎么样,《吐槽大会》第三季怎么样

存在即合理

《吐槽大会》之所以能获得如此的关注,首先,是撞上了当代年轻人,多元化、娱乐化的需求。

回想一下,从周星驰带出的无厘头式自娱自乐,到芙蓉姐姐为代表的傲娇式自恋,再到大鹏等人的屌丝式自嘲,无不诠释和代表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基调。

说归来,年轻人要的娱乐,不是纯粹的阳春白雪,更不是单纯的下里巴人,二是相由心生的表达和宣泄。 再加上,网络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早已习惯了以A站B站,以及各色网络直播,二次元与神吐槽深入人心的当下,把字打出来,不如说出来,这才是最彰显个性的方式。

因此,不管是日本漫才的舶来品也好,崇洋媚外的庸俗化也罢,吐槽这种表现方式最简单直接、最通俗单纯的娱乐方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脱口秀要比艺术门槛更高的相声、小品,要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青睐。毕竟,一个看起来门槛不高,形式自由还挺拉风的新形式,自然备受关注。

彻底的娱乐化

《吐槽大会》的一大看点就是,把明星嘉宾喷得一无是处,让嘉宾看起来都下不来台,看似奔放粗暴,大呼过瘾,但细项来看,不过是放大和讽刺了一点皮毛,毕竟,这些所谓的黑点,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有一种声音认为,包括《吐槽大会》、《金星秀》等,甚至国内吐槽先驱《80后今晚脱口秀》,都是极其看中擦着底线的边,而绝不过雷池一步。

不触碰底线,其实,是一种彻底的娱乐化的体现。因为,不管是明星嘉宾,还是各路吐槽选手,都对自己的行为很清楚,那就是,娱乐大众才是第一任务,至于所谓的官报私仇、冤冤相报,纯粹是一种自我炒作。

吐槽的力量

《吐槽大会》之所以这么受欢迎,就在于上海笑果很清醒的分析了形式,现行布局,然后再大干一场。 所谓的布局,就在于如何整合好国内的脱口秀圈子,把所有的资源,都揽到自己手里。

然后,再通过节目为主、炒作为辅、彻底娱乐的方式,进而,将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脱口秀演员,包装成一线明星。 李诞之所以持续火爆,就在于术业有专攻的节目,与泛娱乐化的打造,最终,将其打造成脱口秀巨星。

这种造星模式,有种厚积薄发的表象,但更多的,还是处心积虑的经营。没有系统化、稳准狠的运营,就没有最后一击的表现。

突破在哪里? 总体上说,《吐槽大会》第三季的表现,有将明星拉下光环的表演,有犀利甚至刻薄的语言,有娱乐化与互动性兼顾的形式。

但是,一旦模式成熟了,观众熟悉了,那种以为靠新段子、新吐槽来为继的想法,就变得过于赤裸裸了。

说起来,创新一直是《吐槽大会》长盛不衰的秘诀,无论是在尺度和笑果上的小突破,还是在花絮与节目中一以贯之的小恶搞,都能给人一种不吐不快的爽快感。

然而,爽快过后,能有多少的积淀与思考,这才是《吐槽大会》要继续走下去,必须也应该要考虑的事情。毕竟,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思想。没了思想上的突破创新,即便换着花样的娱乐至死,都是徒劳无益。

《大赢家》翻拍自韩国的《率性而活》,这两部电影我都看了。《率性而活》就不多说了,非常棒。大鹏之前的《煎饼侠》拍的也不错。

而看《大赢家》时,我有一种感觉:水论文,为了水而水。。。

上大学时,每个季度都要写论文。而且,基本上所有必修课老师每人都会要求写。一次就要交五六篇论文。。。

怎么办?抄呗!去图书馆翻书抄,各种期刊文章一拼就完事。

看这个电影时,我觉得导演跟当年抄论文时的我差不多。。。明知道抄的不好,但是,必须抄。。。

大鹏,是不是有人拿枪逼你拍的?是的话,就眨眨眼。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