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难道真的跌下神坛了吗

一直处于世界产业链的最底端怎么会有跌落神坛之说?因为中国制造从来就没有登上过神坛。当人口红利消失中国制造业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低成本优势不再,出口再遭关税打击,国际资本和高科技产业链正在逐步移出中国,带走了资金、技术、品牌和创新能力,对于中国制造在可见的未来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这些事实我们无法不予以重视。我们一直高调宣称的中国制造2025如今已经偃旗息鼓,为什么?因为中国在产品核心技术上仍然受制于人,在创新能力上仍然落后于人,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妄自大,而是要踏实解决好产业结构调整,采取继续扩大开放,完善法律,给企业松绑,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减免税费,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创新,扶植中小企业等措施。让产业链重回中国。相信中国巨大的市场对资本和技术是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用国际通行的规则来约束非市场行为,尊重资本和技术,尊重知识产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立足之本,创新研发能力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动力,金融资本是国民经济的血液,缺一不可。当中国制造再度辉煌的时候,相信一定不会再挣扎在世界产业链的最底层,一定会有质的变化。相信这也是所有关心中国经济和中国制造未来的人们共同的愿望。

今年3月,原工信部部长苗圩说,中国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30年。此言一出立刻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争议,有观点认为中国已经是制造大国,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出口所占的份额高达18%,而且工业升级态势明显,新动能成长日益壮大,在较短时间内,中国制造将依托优质的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链配套组合,加速高端制造业发展,从国际"跟跑"向"并跑"和"领跑"迈进。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制造业未富先老,中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从2006年的32%下降到2019年的27%,出现过早去工业现象。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离工业现代化尚有一段距离,产业链、供应链处于中低端,而且不完整,断点和缺陷很多,恰好在这个时候出现制造业与虚拟经济失衡,人员和资本从制造业流出,这和工业化进程极不相衬。

这两种观点究竟谁对谁错?首先让我们看看中国制造业在全球所处的位置,这十分重要,因为国内需求十分疲弱,中国制造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很高,可以说国际竞争决定了今后制造业的走向。根据中国工程院发布的《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依照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四项指标,被跟踪测评的9个主要国家中,美国以168.71分高居榜首,德国和日本分别以125.65分和117.16分位列第二和第三,中国以110.84分位列第四,如果剔除规模发展,中国对同序列的韩国、法国、英国优势并不明显。虽然从2010年起中国连续保持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地位,但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制造设备受制于人,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现像十分突出。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集中体现在价格优势上,这背后是廉价的劳动力和政府优惠政策,这些都不能构成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而且长期劳动力的廉价也不利于形成消费主导型经济,有损于国内经济的良性循环。

有许多学者将东南亚、印度等制造业的兴起以及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归咎于国内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工人薪资提高、人民升值和能源成本上升不断抬高制造业成本。但个人觉得有这方面原因,但也不完全是,中国制造业严格来说主要是为全球生产,具有典型的来料加工模式,资源来自国外,国内加工组装,然后销往全球。这就带来许多问题,掌握资源的国家愿不愿拿给你用,国际市场是否容纳得下这样大的体量不断增长,你的产业链、价值链处于中低端,你只能与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竞争,你也有可能被替代。如果往高端爬升发达国家一定会对你关闭市场,华为就是最好的例证,而你自己的市场消费能力又不能支持你升级怎么办?唯一的出路就是与其它发展中国家形成互补关系,因此产业升级对未来中国制造业十分重要,其中最大的制约在于缺乏一个有效的创新生态,这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停下来等你超越。

不得不说董明珠确实是一个营销高手。“格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这句广告词无所不在。董明珠在各个场合亲自上阵,推销自家的产品。相反,格力在营销方面明显比格力弱了一头,也很少看到张瑞敏不遗余力的推销自家产品。

中国制造业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难道真的跌下神坛了吗

中国制造业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难道真的跌下神坛了吗

要说出名,还比格力早得多。上世纪90年代,格力就开始在国际舞台上粉墨登场。当时,张瑞敏被国内的媒体塑造为力挽狂澜的企业家。海尔在那个时候的知名度一点不亚于今天的华为,张瑞敏的影响力也不亚于现在的任正非。据说,海尔的经典案例被入选哈佛商学院教材。2000年,那集团的全球营收就超过了400亿元。

中国制造业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难道真的跌下神坛了吗

而格力电器出名,还只是近10年的事情。2007年,董明珠出任格力电器总裁;2012年,出任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出任格力电器总裁的第2年,即2008年,格力电器的营业收入才达到400亿元。从企业营业收入上看,格力电器还落后了把你的事情。

进入本世纪以来,张瑞敏已经没有了八九十年代那种锐意改革的气魄,而成为一个守成者。海尔的增长势头也确实在明显下降。而董明珠近几年来则表现出一个咄咄逼人的进攻者的气势。

我们对比一下海尔和格力在2008~2018年的成长速度。2008年海尔集团全球营收1220亿元,格力电器422亿元,前者约为后者的三倍。2008年,海尔集团全球营收2660元,格力电器营收2000亿元。10年的时间,海尔从三倍于格力,变成只比人家高三成。从年均复合增长率更能看出海尔和格力的增长势头。2008~2018年海尔年均复合增长率8.1%,格力则达到了16.8%。

在10年前,中国白色家电是海尔一家独大。而现在则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格力、美的吃掉了海尔不少的市场份额。可以说,家电三巨头都是中国制造业从弱到强的代表。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