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算得上骁勇善战吗,蒙古(元朝)和满清重武功不重文治,对吗

朝代更迭在我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正如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写的那句著名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历史的演进,往往是伴随着一个朝代的毁灭,和另一个朝代的兴起的汉族算得上骁勇善战吗。尽管中华民族的主体是汉族,但在数千年历史上,中原大地上也存在过不少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权,如元朝、清朝。

汉族算得上骁勇善战吗,蒙古(元朝)和满清重武功不重文治,对吗

汉族算得上骁勇善战吗,蒙古(元朝)和满清重武功不重文治,对吗

蒙古人属于游牧民族,满人最初属于渔猎民族,他们靠着铁骑进入中原,建立政权。也正是因此,他们虽然战斗力强悍,但往往会给人留下一个野蛮和落后的印象,比起汉人,他们的文化水平要低上不少。于是,有人说,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和满人建立的清朝重武功不重文治,那么,这句话对吗?

汉族算得上骁勇善战吗,蒙古(元朝)和满清重武功不重文治,对吗

笔者认为,这句话只对了一半,我们要将问题拆分开,分别看看元朝和清朝各自是否重视武功而不重视文治。首先看元朝,北方的蒙古帝国崛起,并将金国、南宋陆续消灭后,就在其疆域基础上建立了元朝。因为是游牧民族出身,蒙古人即使建立了稳定政权,却不知道如何治理,他们对汉文化并不喜爱,也没想着去接受。

当时,原本金国、南宋的汉人知识分子大多得不到重用,这直接体现在了科举考试上。科举是我国封建社会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但元朝统治者却并不拿它当回事儿,于是,整个元朝,近百年才仅仅办了十六次科举考试,选拔出了一千余不受朝廷待见和重用的“进士”。相比之下,两宋的三百余年中,共产生了两万多名进士。

总之,尽管元朝时的曲艺、小说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那大部分是民间自发的,而由于统治者的漠不关心,元朝的文治总体来说十分落后。

另一方面,因为是马背上的民族,靠征伐发家,蒙古人对武力十分崇尚,所以尽管大体已经在中原安顿了下来,但元朝统治者依然先后发动了征日、征缅、征越等战争,这体现了他们天性中的喜爱征伐。然而,这样的粗野好斗最后也导致了元朝贵族们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依然坚持内斗,让朱元璋、张士诚等人趁机壮大,颠覆了政权。

和蒙古人相比,满人更愿意学习汉人的文化制度。先是,在东北活动的满人积极起用汉人,从他们那里学习治国理政等学问。入关后,满人又进一步汉化,贵族们既学满语,又学汉语,从小便学习四书五经,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而正是靠着这样的措施,清朝才能在中原牢固扎根。

清朝的皇帝们,都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熏陶,其中,乾隆皇帝十分喜爱作诗,而其十四子永瑆更是练就了一手妙笔丹青。不过,要说清朝时文治的最大成就,还得说是《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等大部头著作,它们标志着清人对文治的重视,也体现了当时学术水平的最高峰。

不过,也正因为清朝统治者们深知文治对统治民众的重要性,他们在修订《四库全书》时,将许多不利于统治的史料直接销毁。此外,也是因为过于重视文字的影响力,清朝的文字狱达到顶峰。在满清统治者眼中,文治便是禁锢社会思想,从而更好地剥削人民的好工具,为此,所有危害统治的内容都该被剪除,而利于统治的则要大力宣扬。

而说到武功,和元朝相比,清朝时的战争虽然也不少,但已经从元朝时的频繁对外用兵转为了主要是对内维护统治。所以,要说蒙古更加重视武功,那没什么争议,但就满清来说,他们对于文化的喜爱和钻研,对文治影响和力量的看重,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所以,满清重视文治,可以说并不亚于天性中对武功的追求。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