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黄河变清,黄河水变清了,到底好不好

1,黄河水变清当然是好事如何看待黄河变清。其利有二,一,减少了下游的泥沙沉积,有力河道的疏浚,老百姓灌溉农田也方便了。二,黄河被称为天河,河床要高出下游城市十多米,给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每年还在不断的提升,给防洪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沿岸居民每年都要不断的加高加固堤坝,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如何看待黄河变清,黄河水变清了,到底好不好

2,黄河浑浊的原因。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下雨,泥石流等,给黄河带来了大量的泥沙,造成了黄河水的浑浊现象,日积月累,黄土高原被冲出一个个沟壑,下游,黄河决口,形成一个个黄泛区。

如何看待黄河变清,黄河水变清了,到底好不好

3,黄河变清的原因。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对黄河流域的整治力度,大体分三步,一,加大黄土高原的植被保护,通过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减少了水土的流失和土壤的沙化。二,修建了一些大中小型水利工程,调沙治沙缓解了水的冲力,降低了水的流速,也保养了上游土壤的水分。以前是沙进人退,现在是沙退人进。三,引进了一些高科技项目,对上游地区的极大暴雨,做好天气预报,及时的用气象武器把云层驱散,减少了对土壤的破坏性冲刷,对于河道的凌汛,排飞机用炸弹炸开,减少了对河岸的伤害。

4,对于黄河未来的展望。把黄河河床挖出的土用来修高速公路,用来烧砖,还可以减轻对农田的侵占和破坏,当黄河水变清了,将是我国的北方长江,那将真正做到了“圣人出,黄河清”,这圣人就是我们的党和政府以及广大科技人员和投身治黄站线的军民。

先说一下利弊的标准是什么。

当我们评价某件事的利弊得失时,标准其实是非常模糊的,可能眼前是有利的过后则成了有害的。

比如塑料袋的发明。当年发明者一定认为这是个“好东西”,可今天又成了问题非常大的东西。

再比如香烟。当年没有人认为这是坏东西,多少年后,世界各地都在限制它,但还是屡禁不绝。毒品就更不用说了。

再比如汽车。发明汽车的初衷我不知道,但知道今天人类对这东西非常纠结,既要用它,又要限制它,为它不知道费了多少脑细胞,结果是越来越麻烦。生产是问题,销售是问题,驾驶是问题,指挥是问题,道路是问题,事故是问题,停放是问题,燃油和排放废气是问题……我是没有汽车的,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其它问题,总之,假如当初能知道后来有这么多问题,大家能肯定它是好东西吗?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说一个问题:利弊得失不是可以轻易评价的。

假如黄河从来就不黄,那么今天的山东省、河南省东部就从来没有,请问黄河水黄利大弊大?

假如黄河从来就不黄,中华文明可能就不会出现,或者出现了,也只是非常低等文明,黄河水黄弊大利大?

假如黄河从来水不黄,中国第一次统一的秦朝都可能不会出现,至少也要晚了很多年。

今天我们用技术把黄河变的不再是“黄”河,可能需要很后来之后再去评价得失。因为沧海桑田山川改变,绝不是三、五年、三、五十年之内就能看明白的,甚至三、五百年也很难。

人类所有的技术发明,都是以当前条件为基础的,但后果都是需要普及开来才能知道的,否则为什么所有的技术都需要一个叫安全规程的东西呢?所谓安全规程,都是这个技术在长时间使用过程里,慢慢显现出的各种重大问题。当这个问题没有出现时,谁也不知道可能会是个问题。

比如车床和女人的头发,这两样东西会有什么关联呢?干过车工的都知道,女人的长发看起来美丽飘逸,可在车床面前,就可能成为送命的“利器”。

说的全都是无关本题的废话,其实只是想说一个问题,大家最好不要轻易对某个现象下利弊得失的结论,因为这样的结论可能没有什么意义。

黄河之所以叫“黄河”,主要原因就在于河水中的大量泥沙。

如何看待黄河变清,黄河水变清了,到底好不好

据当代水文测量,黄河天然年均来沙量约为16亿吨。这么多的泥沙,多来源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区域。这些泥沙,在中国历史的很长时段内,是让下游民众和各代政府很头疼的事情。就是因为这些泥沙,造成黄河“善淤”、“善决”,“善迁”,给下游附近民众带来无尽的灾难,也让朝廷在治河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

如何看待黄河变清,黄河水变清了,到底好不好

康熙皇帝曾言:“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可见黄河泥沙给大清王朝造成的影响。

如何看待黄河变清,黄河水变清了,到底好不好

而如今,黄河泥沙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了。水利技术的进步,和环境观念的改变,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成效显著,诸多因素使得黄河的泥沙越来越少,“黄河清”已经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了。

如果黄河水变清,对于黄河的水环境还是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的。可预见的影响有以下三条:

1、河口造陆减缓,甚至内缩

如今的黄河河口是在咸丰五年铜瓦厢改道后夺大清河入渤海而形成的。据统计数据,1885——1954年,黄河入海口造陆1510平方千米,1954——1976年造陆548.3平方千米,1976至上世纪末,造陆441.7平方千米。这段时期总造陆面积达2500平方千米。而随着黄河泥沙的减少,河口造陆速度会逐渐下降,甚至会出现河口海侵现象。

2、河床逐渐下切

随着三门峡大坝、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坝区拦截了中游的大量泥沙,虽然这些水利工程会遵循“蓄清排浑”的策略,然而输往下游河道的泥沙依然呈明显减少的趋势。这就会使得下游的泥沙沉积速率小于河流侵蚀速率,下游的河床会逐渐停止地上河的发育,进而逐渐开始下切。

3、河岸冲刷不稳定性增加

黄河下游的地上河确实是自古以来的一个令人不安的因素,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河道下切是一件好事,然而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黄河含沙量高的时候,冲左岸就会在对应的右岸淤积,反之亦然,总会一岸冲刷另一岸沉积,形成较为稳定的河道。但是泥沙量减少后,河流会两岸同时冲刷,这就会引发河道的变化,使得下游防汛工作压力倍增,以前没有险工的地方,会出现河岸受冲刷的问题,现有的防汛工作,就需要面对诸多的变化。

黄河河堤上的防汛用储备石料——笔者拍摄于2014年夏

黄河开封段的河岸防护工程,挑水坝——笔者拍摄于2014年夏

黄河开封段的河岸防护工程和水文站——笔者拍摄于2014年夏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