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座博物馆藏着什么秘密,王世襄先生的旧藏为何都留给了上海博物馆

王世襄先生为何把旧藏都留给上海博物馆,其原因不得而知。想必一个收藏大家,一生最大喜好就是,在收藏路上有所满足,享受的是一种人文史迹的文研价值,非俗世金钱带来物质享受同满足,一个收藏大家一生的收藏喜好,对收藏的迷恋竟限于个人的人生,对于下一代人未必有同迷同好,有所留给家人的是象征性的家传,把大多藏品捐赠给地方博物馆,也是一生收藏生涯上,最具有永恒性收藏归根,也是最具永恒性,史迹的文研价值,反过来说上海这座博物馆藏着什么秘密:如果把一生收藏心血,留给有兴趣的人还好,如果是留给不感兴趣的人,最后一生的收藏累积,有可能是如同废物,毫无保留被散尽散了。

上海这座博物馆藏着什么秘密,王世襄先生的旧藏为何都留给了上海博物馆

上海这座博物馆藏着什么秘密,王世襄先生的旧藏为何都留给了上海博物馆

上海这座博物馆藏着什么秘密,王世襄先生的旧藏为何都留给了上海博物馆

上海这座博物馆藏着什么秘密,王世襄先生的旧藏为何都留给了上海博物馆

上海这座博物馆藏着什么秘密,王世襄先生的旧藏为何都留给了上海博物馆

上海这座博物馆藏着什么秘密,王世襄先生的旧藏为何都留给了上海博物馆

上海这座博物馆藏着什么秘密,王世襄先生的旧藏为何都留给了上海博物馆

上海这座博物馆藏着什么秘密,王世襄先生的旧藏为何都留给了上海博物馆

上海这座博物馆藏着什么秘密,王世襄先生的旧藏为何都留给了上海博物馆

琉璃博物馆的规模其实并不是很大,但是琉璃本身就很美,这是很有特色和韵味的一个博物馆,平时去的话人不是很多,二楼的博物馆陈列着各种精美的琉璃艺术品;一楼的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各种琉璃艺术装饰品也是很想抱一个回家的。

上海这座博物馆藏着什么秘密,王世襄先生的旧藏为何都留给了上海博物馆

上海这座博物馆藏着什么秘密,王世襄先生的旧藏为何都留给了上海博物馆

上海的琉璃博物馆在泰康路艺术街上,离大名鼎鼎的田子坊不远,它诞生于2006年4月29日,由台湾艺术家张毅、杨惠姗创办并设计。展馆规模虽然不是很大,却是上海唯一、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琉璃艺术博物馆。

上海这座博物馆藏着什么秘密,王世襄先生的旧藏为何都留给了上海博物馆

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琉璃艺术品,高8米5的琉璃外墙,由四千八百块的琉璃砖堆砌而成,艺术家杨惠姗亲自设计的两朵巨型金属网牡丹花簇拥、攀附在博物馆的外墙上,繁复的造型对应极简的西方建筑结构,展现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中国风格,受到专业设计界的激赏。白天去它的外表很低调,低调优雅;到了夜晚,流光逸彩,令人惊叹,杨惠珊的功底也由此可见一斑!

上海这座博物馆藏着什么秘密,王世襄先生的旧藏为何都留给了上海博物馆

上海这座博物馆藏着什么秘密,王世襄先生的旧藏为何都留给了上海博物馆

上海这座博物馆藏着什么秘密,王世襄先生的旧藏为何都留给了上海博物馆

琉璃艺术博物馆占地2400平方米,四层通高14.7米,一楼是琉璃艺术品商店和休闲区域,楼上则是琉璃博物馆的展厅。琉璃博物馆融合了古今中外丰富的琉璃文化,既收藏有中国的古琉璃,还有过去到当代国际知名琉璃艺术家的卓越创作。博物馆内的设计以黑色为主,十分沉静,所有的空间留给展品,让观者更容易看到琉璃深沉而丰富的层次。

在中国,琉璃既年轻又古老。说古老,是因为早在西周就已有了琉璃,说年轻,是因为20多年前,华人社会尚无一间玻璃艺术工作室,直到张毅和杨惠姗成立琉璃工房。

琉璃是中国古代对玻璃的称呼,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直到西方国家的玻璃传入以后,中国才有了玻璃的叫法。琉璃的材质是人造水晶玻璃。其特质是对光的折射率高,所以能呈现出晶莹剔的效果。古法琉璃,也叫脱蜡琉璃,它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技术纯手工加工制成,经过十多道手工工艺的精修细磨,在高温1000℃以上的火炉上将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后而自然凝聚成高贵华丽、天工自拙的琉璃。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奂;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琉璃还是佛教“七宝”之一,在佛教中是消病避邪的灵物。所以琉璃不但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件宗教物品。在某种意义上说,琉璃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象征,明澈的琉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

来到琉璃艺术博物馆,我们认识了杨惠姗,她是琉璃工房的创办人/艺术总监,创办了这一座端庄优雅的博物馆。她同时还是台湾70年代家喻户晓的著名演员,她在演艺生涯中出演作品近一百四十部,晚期电影《小逃犯》和《我这样过了一生》让她在1984、1985年连续两次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并以作品《玉卿嫂》夺下第29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的肯定。

然而,杨惠姗在演艺事业全盛时期毅然离开影视圈,与导演张毅共同投入琉璃艺术的创作,并于1987年在台湾创立了第一个琉璃工作室——琉璃工房。如今,琉璃工房在全球已经成为琉璃艺术的代名词,杨惠姗与张毅被誉为当代琉璃艺术的开拓者与先锋。这是一个传奇的艺术征程,毫无疑问,杨惠姗具有独特的艺术天分,她凭着敏锐的观察力,揉合对生命的感悟,创作出许多富含中国传统与人文思想的作品;她苦心学习、研究,成功实验、重现了古中国的“琉璃脱腊铸造法”;并针对琉璃材质的特性,探索出许多新的技法和表现形式,将琉璃艺术的当代意涵,以全新视角开拓与诠释。今天,杨惠姗的作品在美国最权威的康宁博物馆的标价,超过欧美重量级艺术家作品。

上图这件作品,有个很美的名字:心湖兰影。这是杨惠姗2004年花好月圆系列作品中的一件精品,这是在官网上看到的,展厅不是一直陈列着,但有很多类似的作品。

杨惠姗曾说,琉璃是脆弱的,因而琉璃材质是一种“警示”的艺术,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人生苦短”“如梦幻泡影”的反省创作。花朵的美好,如舞如诗的雕塑实体,并不是主要的叙述内容,那种随时因为光的不同而变化的多样性,或时空感觉,竟然依附在一种脆弱,不永远,让人觉得仿佛时时提醒着一种生命的谦卑和悲悯:人生既绚丽又脆弱,既永恒又无常。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