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皮卡坠崖致12死,为什么感觉驾校很少用国产车做教练车

楼主安徽一皮卡坠崖致12死:你好!

安徽一皮卡坠崖致12死,为什么感觉驾校很少用国产车做教练车

驾校很少用国产车做教练车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安徽一皮卡坠崖致12死,为什么感觉驾校很少用国产车做教练车

1.地区政策

有些城市主要是以捷达、桑塔纳2款车为主做教练车,有些城市主要以国产车为主做教练车,例如:鄂尔多斯(长城皮卡)、芜湖(奇瑞)、江西(广汽传祺)、西安(比亚迪)等等。各地方政策有差异,可能会影响。

2.整车质量(可靠性、耐久性等因素)

驾校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会认为国产车油耗高,可靠性和耐久性差,维修频次高等因素考虑选择合资车做教练车,但国产民族品牌车经过努力发展,目前不管是制造工艺、产品开发体系,还是核心零部件技术(发动机、变速箱)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跨越,已给合资品牌接轨,且现在各大自主品牌汽车(吉利、长城、奇瑞、长安等等)也已销往海外。在海外也取得的不错的业绩。

2007年春节从云南回四川,那年下大雪,在离昭通20公里左右的地方车抛锚了,车被拉到修车厂换了一跟皮带几十块,拖车费用1500,后来我留了那个拖车老板的电话,隔了几天凌晨的时候我用其它电话给那个老板打去,说我的车抛锚在离昭通40公里左右的地方,叫他马上过来给我拖,我说钱不是问题,那老板高兴惨了,隔了一个小时我又打去问他车怎么还没到,他说在来的路上了,叫我不要着急过了半小时后我就直接关机了,第二天那个老板打电话过来问我,我说车不知道怎么又好了,所以就开走,这样搞了那个拖车老板两次,大家说该不该这样收拾他

1948年11月17日上午,国军“参谋总长”顾祝同飞临碾庄圩上空,通过地空联络电台与第七兵团司令官黄百韬直接对话:“增援的邱清泉和李弥打得很苦,建议黄兵团主力向西突围,争取与邱李两兵团汇合”。下面的黄百韬登时就明白了,顾祝同的言外之意,就是援军已然无望。

安徽一皮卡坠崖致12死,为什么感觉驾校很少用国产车做教练车

安徽一皮卡坠崖致12死,为什么感觉驾校很少用国产车做教练车

安徽一皮卡坠崖致12死,为什么感觉驾校很少用国产车做教练车

安徽一皮卡坠崖致12死,为什么感觉驾校很少用国产车做教练车

救援黄百韬兵团的作战计划,是由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前进指挥所主任杜聿明亲自拟定的,即以孙元良第十六兵团守备徐州,第72军、第74军为总预备队,集中邱清泉第二兵团主力和李弥第十三兵团全力东援,要求黄百韬坚守7到10天待援。

安徽一皮卡坠崖致12死,为什么感觉驾校很少用国产车做教练车

从徐州东郊出发,到达碾庄约有50公里,配属给第二兵团的第二快速纵队如果撒了欢的前进,两小时用不了就可以开到。之间地势平缓几乎无险可守,而华东野战军能够抽出来的阻援部队只有三个纵队:成钧的7纵、宋时轮的10纵和胡炳云的11纵,满打满算不超过70000人。

安徽一皮卡坠崖致12死,为什么感觉驾校很少用国产车做教练车

安徽一皮卡坠崖致12死,为什么感觉驾校很少用国产车做教练车

而邱清泉的第二兵团除留在徐州的第72军和第74军之外,尚有第5军、第12军、第70军、第116军共四个军的人马,其中仅第5军的兵力就达到40000余人。同时展开的还有李弥兵团的第8和第9两个军(第39军未归建),两个兵团出动的兵力不低于13万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和重炮。

徐东阻击战打得其实比较艰苦,邱李两兵团光大口径炮弹就砸了12万发,粗看起来“邱疯子”应该很有作为了吧?其实谬也,邱清泉在战役中实际是消极进攻,并没有真正有所作为,用12万发炮弹只换来前进12公里,一半的路程都没有走到。

邱清泉为什么消极不作为呢?第一是对“凯申物流”心中有气,第二是按常理估计黄百韬最多坚持三到五天,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国民党军队的顽疾:保存实力。顾祝同和郭汝瑰战役期间曾亲临徐州,见面第一句话就问杜聿明:共军打援不过两三个纵队,为什么我们两个兵团打不动?

具体分析下邱清泉的内心思想,当时风传南京比徐州还慌乱,各部院已经准备撤退,他非常愤怒的理由是:“我们在前方拼命,南京远隔千把里还互相惊扰,这种仗还有什么可打?老头子为什么不来徐州?就算徐州不安全,坐镇机场指挥也是可以的,那谁敢不卖命”?这就是国军将领奇怪的念头,完全搞不懂为谁而战。

第二条不消说了,在邱清泉看来,但凡被围的国军部队基本凶多吉少,几天后就会陷入崩溃,自己贸然冒进,界时很可能会被纠缠住搭进去,绝对的得不偿失。因此第二兵团在攻击时表现出令人奇怪的固执:一味的正面进攻。

第5军军长熊笑三和参谋长杨毓秀都提出建议,派出有力部队迂回华野阻援部队身后:“如果这样的正面打法,必然会遭到逐次抵抗,从而极大迟滞我们的前进。不仅救不了黄百韬,我兵团还会因此蒙受重大伤亡”,邱清泉不耐烦的回怼:“迂回不成,我们反被钳制住怎么办”?

只有兵团参谋长李汉萍看得明白,邱清泉手下的几个军中,第72军和第74军被留在后方,第12军的老底子是东北军根本不敢重用,搞不好就是第二次贾汪起义,第116军是临时拼凑部队,能够上阵的只有第70军和第5军,而邱清泉不愿意为了黄百韬损失自己的主力,正面进攻可打可撤,是最好的观望战法。

直到11月18日,南京的微操大师直接致电邱清泉,前面称呼吾弟,后面措辞严厉,邱清泉才有点发慌。而徐州的杜聿明也发觉邱清泉在耍滑头,直接命令预备队第74军出动迂回潘塘。

结果与增援而来的华野2纵迎头相撞,混战一夜后各自撤离,邱清泉开始吹嘘“潘塘大捷”,然后再无下文,还是正面推进。

1948年11月22日凌晨,华东野战军对碾庄发起了最后的总攻,战至下午四时,逃出兵团部的黄百韬身边只剩下第25军副军长杨廷宴,黄百韬对他留下了自己著名的“三不解”(杨廷宴逃脱),然后说自己跑不动了,最终毙命,尸体埋在小黄庄以西、碾庄圩车站以北几公里外的旷野上。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