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学步带使用水有多深,婴儿坐学步车多少时间合适

前两年,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公开报道,由于学步车仍然会对婴儿造成伤害,美国儿科医生再次呼吁禁止婴儿学步车​婴儿学步带使用水有多深。

​婴儿学步带使用水有多深,婴儿坐学步车多少时间合适

美国儿科学会预防伤害及中毒委员会主席、儿科医生 Benjamin Hoffman 说:「我认为婴儿学步车本质上是危险物,没有任何好处,不应该在美国出售。」

​婴儿学步带使用水有多深,婴儿坐学步车多少时间合适

早在 2004 年,加拿大就禁止了婴儿学步车的制造,销售和进口。理由很简单,婴儿学步车极易对婴幼儿造成伤害。

​婴儿学步带使用水有多深,婴儿坐学步车多少时间合适

根据美国儿科协会(AAP)调查显示:1990~2014 年间,美国约有 230,676 名<15 个月的宝宝因为婴儿学步车而接受急诊治疗(这还不算未进入急诊的受伤婴儿)。其中,有 90.6% 的婴儿头、颈部受伤, 4.5% 的婴儿上肢受伤。

​婴儿学步带使用水有多深,婴儿坐学步车多少时间合适

学步车的速度可以超过 1 m/s ,由于宝宝头部所占身体比例比较大,上身较重,又暴露在车身以外,在遇到台阶环境时很容易翻倒或者翻滚。

​婴儿学步带使用水有多深,婴儿坐学步车多少时间合适

而正是由于学步车速度太快,就算监护人眼看着危险迫近,也已经来不及作出反应了。

最常见的就是从楼梯或者台阶冲下,造成宝宝外伤。很多会引起骨折甚至颅内出血,比如央视报道过的那例。

很多家长购买学步车,是因为他们认为学步车能「教会」宝宝走路,其实,并没有研究表明使用学步车的宝宝比未使用学步车的宝宝更早学会走路。

相反,从婴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来说,学步车违背了宝宝从翻身,会坐,会爬,会站,到会走的生长发育规律。

由于有学步车的帮助,宝宝就算自己不能控制平衡也不会摔倒,反而不利于宝宝练习独立行走和平衡控制,影响宝宝身体肌肉的正常发育。

欧洲专家曾对 190 名婴儿进行过调查,发现 102 名使用学步车的宝宝爬行、直立行走等运动发育比没有使用过学步车的宝宝落后 3~4 周。

同时,如果学步车跨布过高,导致宝宝踮起脚尖走路,等宝宝会独立行走时也容易踮脚尖走路,对宝宝造成不利影响。

美国育儿专家认为:婴儿在15个月龄内学会走路,都属于正常。

当然,也有因为每个孩子发育情况有差异,所以也有个别现象发生,如果孩子在15个月龄后还没学会走路,建议带去医院做一下检查。

6-8个月的宝宝会逐渐开始学会直立行走,现在宝宝们真是幸福,各种针对婴幼儿的辅助玩具/工具应有尽有,学说话有早教机,锻炼牙齿的安全环保的玩具摇铃or牙胶,激发大脑发育的多功能游戏盒,今天我们也来说说宝宝学走路的辅助工具

​婴儿学步带使用水有多深,婴儿坐学步车多少时间合适

学步车说到学步车许多家长一定不陌生,曾经是大家必备的育儿神器之一。

​婴儿学步带使用水有多深,婴儿坐学步车多少时间合适

宝宝一般在九个月左右可以扶着墙行走,但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甚至更早,就把宝宝放进了学步车。尤其是独自带娃的妈妈们,更是觉得学步车解放了双手,可以腾出手来做家务,而宝宝也在学步车里自得其乐,想去哪里就滑哪里去。

​婴儿学步带使用水有多深,婴儿坐学步车多少时间合适

其实婴幼儿不宜过早学走路越好,不满周岁的孩子,骨骼和肌肉发育不健全,但如果孩子长期坐在学步车里,注意腿脚的训练,那么骨骼、平衡能力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和发育,很容易引发感统失调以及对学步车产生依赖。

因为宝宝坐在学步车里,一般是用脚尖出力,然后靠着学步车的轮子助力,毫不费劲。

长时间坐在学步车走路,这样不仅难以学习走路并会适得其反,导致宝宝腿部畸形,出现"O"型腿和"X"型腿的情况。

所以学步车在宝宝摸索走路过程中,是不推荐的。

助步车助步车也处于学步车的一种类型,但是不同的是助步车属于手推式,手推车有一个固定的扶手,宝宝可以借助扶手帮助站立,可以帮助孩子加强正确的腿部肌肉,起到训练宝宝的平衡力和手脚协调能力。款式也非常多,可以根据宝宝的喜好选择比如购物手推车、剪草手推车,消防车手推车等等。

选择助步车的家长一定要注意,选择可以调节速度的款式,处于不同学步期间的宝宝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调节相应的速度,这样可以避免速度太快导致宝宝摔跤受伤。

学步带学步带是近年更为流行的辅助宝宝学步的工具,对于大人,特别是老人家带孙子来说,这的确是个好东西,再也不用整天弯着腰,就可以“遛”着宝宝学步。

其实不建议宝宝用学步带,因为学步带容易导致宝宝身体会成往前倾斜的姿势走路,反而会不好练平衡,,而且学步带把身体吊着的,很容易把孩子勒伤,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本来就穿的少,再使用学步带的话不仅很热,不小心就会伤到宝宝。

其实宝宝学习走路并不用刻意的去练习,你只要让他自己慢慢摸索,自然的就学会了,刚学走路的宝宝自然会不时的摔跤,所以在家里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另外也可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CCNH1897"“获得更多育儿健康知识、在线咨询。(以上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