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管理是什么,参公人员可以提拔到公务员岗位吗有多大可能

参公人员分两类参公管理是什么,一类是行政参公,一类是使用参公。

行政参公主要指的是群团组织,比如工青妇(工会、共青团、妇联),他们不是党政机关,但参公管理,使用的是行政编制,都需要进行公务员登记,和公务员无异。这些单位的在职在编人员与党政机关交流没有障碍,不存在提拔调任的问题。

有障碍的主要是指事业参公人员,这类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不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依据公务员法管理,享受与公务员同等的工资和晋升待遇。事业参公人员和公务员一样,都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才能进入,并在机构编制部门进行参公登记;都可以参加遴选,选调到其他行政机关任职;都能享受职务晋升和职级并行待遇。换而言之,事业参公人员在全国多数地区已经基本实现和公务员的互通,不存在交流使用的障碍。不过因为参公人员毕竟是事业编,受身份的限制,事业参公人员转岗到行政机关任职,仍属于逆向流动,因此必须走调任程序,通过这种方式置换为行政编制,进行重新登记才能转换为公务员。

从程序上,参公人员转公务员肯定没有问题,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

第一是遴选。符合条件的参公人员报名参加上级机关的遴选,考试通过后即可调入报考的机关,按程序重新登记为公务员。

第二是调任。有行政机关愿意接受,接受单位有行政编制空缺,原单位同意放人,参公人员即可通过调任的方式调入行政机关任职,置换为公务员。

第三是参加公选。即干部的公开选拔,类似遴选,不同的是遴选只针对公务员和参公人员,而干部公选往往也包括事业编。公选成功,即可置换身份。干部公开选拔以前比较常见,现在相对少用。

工作满五年的参公事业编人员也可以重新参加公考,通过考试的方式重新考取公务员身份。这种情况极少见,一来没有必要,本身参公身份也可以享受公务员待遇,只是为了所谓的行政编制再考意义不大;二来也不好考,工作几年再去考公务员,不一定能考得上。现在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公务员编制越来越紧俏,报考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想上岸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容易。

在机关工作的人想必都知道,机关工作人员从身份上说可以分为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拨款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工勤编,还有少数临时工和政府雇员。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今天就带你认识一下。

参公管理是什么,参公人员可以提拔到公务员岗位吗有多大可能

一、概念

参公管理是什么,参公人员可以提拔到公务员岗位吗有多大可能

公务员(行政编):全称为国家公务员,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相关义务的公职人员,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

事业编制(参公编)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事业编制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

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公务员,但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二、区别

参公和公务员的职务晋升、工资待遇、住房等待遇完全按照公务员法来实施。参公与公务员的主要区别:不是行政编制不是公务员,到了退休后按事业退休人员处理。参公与普通事业编制人员的主要区别:可以参加公务员交流、有非领导职务、和公务员一样仅扣两金。可见,参公身份是介于行政编制和普通事业编制之间的一种特殊事业编制身份。

其一,公务员和参公事业编处于金字塔的最高端,待遇好、晋升空间大、科以下干部只要不犯错三年一小提已成了不成文的惯例。所有优势政府资源都向这个群体靠拢,所有提拔条件也必然倾斜于这个群体;

其二,全额拨款事业编在机关中这个群体承担着和公务员没有任何差别的工作,而且由于近年来公务员进口太紧,凡是需要用人的单位就想方设法成立事业单位,招考事业编人员,这也是考公失败大学生们的次优选择。所以这一群体年龄结构相对较轻、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大多数人还拥有技术职称,部分能力强的事业编年轻人往往被借调到政府最需要用人的部门,承担着高于一般劳动强度和难度的工作。比如:拆迁部门、应急机构、建设一线以及文案工作复杂的办公室等。

其三,就是差额拨款事业编和自收自支事业编人员,这部分人在机关中不多,多数集中在医疗卫生、新闻出版等公益事业单位,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收入报酬机制。

因此,想进入体制内的大学生,首先选择公务员,其次选择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参公单位),最后才选事业编,包括国企。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