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九歌》为何彻底在海外走红,《楚辞》中的抒情组诗《九歌》,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九歌》,是《楚辞》篇名屈原《九歌》为何彻底在海外走红。

《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

东汉文学家王逸在其所作的《楚辞章句》(《关于《楚辞》的最早最完整的注本)中说,《九歌》乃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

但是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九歌》作于屈原被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分为:

《东皇太一》,旧说:"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此篇描写灵巫衣饰、祭品、音乐等,颇为繁盛。

《云中君》,云中君即云神,此篇为祭祀云神之作。

《湘君》,湘君为湘水之神,历来有不同的解释:

①刘向《列女传》谓:"舜陡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舜)的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注①

②王逸《楚辞章句》以湘君为湘水神、湘夫人为舜之二妃。

③郭璞《山海经注》谓"天帝之二女而处江为神,即…《九歌》所谓湘夫人称帝子者是也。"以为湘君、湘夫人都不是舜之二妃。

④韩愈《黄陵庙碑》以为,"尧之长女娥皇为舜正妃,故曰君;其二女女英,自宜降曰夫人也。

⑤近人多认为:湘水神的湘君、湘夫人,乃配偶神。

本篇实为祭湘君之歌。

注①毛泽东主席诗词《七律:答友人》前半阙即是: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灬 灬"

《湘夫人》,与《湘君》为姊妹篇,本篇为祭湘夫人之歌。

《大司命》,旧说司命为星名,分大、小二星。大司命主宰人之生死寿夭,此篇为祭大司命之歌。

《少司命》,旧说司命为星名,分大、小二星,少司命主灾祥,此篇为少司命祭歌,惟歌中所述,似有神灵情爱离别之事。

《东君》,东君为日神,此篇即为祭日神之歌。

《河伯》,河伯即河神,因古代帝王封四渎如侯伯,故称:河伯。此篇为河神祭歌。

〈注②四渎,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山鬼》,为祭祀山神之歌,所描写神的姿态和衣饰,系一女性,内容多表现离忧哀怨之情。

《国殇》,是礼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的乐歌。

《礼魂》,王夫之〈注③〉谓系送神之曲。按其辞意,当系《九歌》之尾声。

(注③王夫之,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同时代的三大思想家。)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的作品多是在楚国民问歌谣的基础上发展创作出来的,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其想象丰富,文字华丽,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是一种独特的诗体,后人称之为"楚辞",又称为"骚体”,在文学史及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

“袅袅兮秋风,

屈原《九歌》为何彻底在海外走红,《楚辞》中的抒情组诗《九歌》,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洞庭波兮木叶下”——先秦•屈原《九歌•湘夫人》名句

屈原《九歌》为何彻底在海外走红,《楚辞》中的抒情组诗《九歌》,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先秦诗人屈原的《九歌•湘夫人》此句是描写秋季的千古名句,自屈原吟唱后,它的鲜明形象,影响了历代诗人。

屈原《九歌》为何彻底在海外走红,《楚辞》中的抒情组诗《九歌》,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木叶”是屈原创作出来的,它到底是什么呢?按字面意思来说,其实就是“树叶”,但诗人们所钟情的好像永远都是“木叶”。比如,柳恽的“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捣衣诗》),沈佺期的“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古意》),李白的“千秋木叶下”(《秋思》),陆游的“风凋木叶流年晚”(《秋思》)等等,几乎所有跟树叶有关的诗句都被用成了“木叶”,连杜甫都不肯放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无疑是从屈原的“木叶”发展来的。

“木”字的联想意义比较丰富,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多是褐色的、干燥的,没有生气的。而“木”的这种形象正好和秋叶很相似,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具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描写的是秋天萧瑟之景,落下的树叶必然是微黄干枯的,就像那矗立着的树干一样死气沉沉。秋天是万物走向衰败的时节,就是在这样的容易使人伤感的季节里,等待的人没有到来,他的心也如那纷纷落叶一般,在秋风中无助地飘零。

《九歌·湘夫人》

——先秦•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

与佳期兮夕张。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