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不是就靠电池供电?

电动汽车的「动力源」为动力电池供电众所周知电动汽车动力,燃油动力汽车的「动力源」为燃烧产生的热能,这是一种化学能量转化方式。而电动汽车不需要燃烧就能产生动能,其动力自然是不同类型的能源——电流,转化的基础实际也是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但转化的过程中要“神奇”一些,下面来简单了解一下吧。

电动汽车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不是就靠电池供电?

电动汽车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不是就靠电池供电?

电动汽车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不是就靠电池供电?

电动汽车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不是就靠电池供电?

充电&放电什么是充电?对于电动汽车或电动自行车而言,所有用户都知道在「亏电后」要为电池组充电。不过对于充电的概念绝大部分用户并没有清晰的概念,甚至有人认为电能一种可见能量物质,驾车时的放电是逐渐消耗这种物质,用空后在通过电网像“注水”一样把电流充入电芯的壳体。然而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电池又叫做【化学电源】,充放电都是化学反应,参考下图组。

电动汽车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不是就靠电池供电?

图1:电池放电过程

电动汽车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不是就靠电池供电?

图2:电池充电过程

锂离子的「大搬运」电池的放电是锂离子从负极到正极的脱嵌与嵌入,利用电解液为基础产生化学反应,在锂离子的运动过程中产生「电流」。电池放电说白了就是进行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恰巧产生了电子,其汇集成流的运动也就是电流了。但是锂离子的数量是固定的,在从负极完全嵌入正极之后就无法继续反应,这种状态就叫做亏电。亏电后接入电网,电流可以“反向”刺激化学反应的开始,锂离子从正极到负极的“大搬运”就是充电了,搬运完成后又可以开始新一轮的“负到正”的放电,这是充放电与电池产生电流的概念。

电动机电磁线圈永磁体动力电池在「放电反应」过程中会产生电流,这些电流或通过导线源源不断的送至电动机的【电磁线圈】,达到这一位置后就会形成电磁场!电机中除了以“化学方式”形成的电磁场有磁极以外,电机的永磁体也是有磁极的,玩过“吸铁石”没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是小学生都懂得的原理哦。

用假设将电磁线圈固定在电机的转子上,永磁体则与不能移动的壳体固定。此时电流输送到电磁线圈分别形成正负极,在同样有正负极的永磁体的「互斥作用」下,转子就会不停的在电动机内运转了。这就是电动机的利用动力电池形成转矩(动力)的原理,其能量源的电能理论上也属于“化学能”,因为动力电池毕竟是“化学电源”,供参考。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共享天和MCN头条号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现市面上依旧是单动力车型为主,虽然各大厂商也在积极的脱离燃油动力的束缚,但混动领域能够自成一派,拥有成熟产品的只有丰田、本田、通用,新能源车型中除了纯电动车型外,丰田和本田的氢燃料电池车型也是一个方向。

电动汽车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不是就靠电池供电?

电动汽车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不是就靠电池供电?

丰田氢燃料电池车FCV Mirai,造型跟外形科技一样。

电动汽车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不是就靠电池供电?

随着内燃机的压缩比、缸内气流优化、燃烧效率等不断进步,经济性和动力性均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单动力内燃机最高热效率为丰田Dynamic Force Engine系列,代号为A25A-FKS的2.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搭载于美版第八代凯美瑞,40%的热效率代表着内燃机领域的最高科技,混动车型更是提高至41%。本田的VTEC TURBO系列也达到了38%热效率。马自达第一代创驰蓝天突破了30%大关,下一代据称将突破50%,拭目以待。

电动汽车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不是就靠电池供电?

混动领域,在市场上摸打滚打了22年丰田,混动产品的销量突破1000万,市场占有率下相当可怕。虽有专利的限制,但阻挡不了本田和通用研发的脑洞。本田混动是以电动机为主要动力源,发动机除了高速下通过直连方式提供动力外,其他时间均充当充电机(转速保持在最佳燃效区),效率和动力表现均比丰田的混动更好。通用则更为复杂,通过两组驱动电机、三组行星齿轮、五组离合器组实现更大范围的传动比变化,有利于发动机和电机在各自高效区间工作,做到动力节能两不误。

国内SUV里,只有本田带来了混动产品,21.98万的起售价比单动力顶配车型还便宜,相比雅阁、凯美瑞、君威等车,实在是福利向。

本田Clarity Fuel Cell氢燃料电池车型,造型也是太科幻了。

国内混动车型的售价均要比单动力车型高,中级车或SUV领域要比低排量入门车型高出6万左右,而最便宜的卡罗拉/雷凌双擎则要比单动力版本多2万。虽然混动车型在日常行驶中油耗表现比单动力车型好,以每百公里节油3升算,一个月1000公里能省下200元左右,一年2000多,起码要十年才能开回销售价差。抛开价差,混动车型拥有更好的动力性,这也是单动力车型无法企及的。如果日常行驶里程多,当然首选混动车型,跑得越多优势越明显,但如果就上下班,那其实没什么差别。电动车应为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的瓶颈,对于只有一辆车的家庭不实际,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国内属于生僻车型,就算买了也没有氢燃料加注站,不在此讨论。(亚夫)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