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现在的不足,乘联会承认新能源汽车三大缺陷:更新快 寿命短 不保值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现在的不足,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当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就得面临着一种选择,是购买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相对于燃油汽车,除了对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还面临着一些自身的客观问题,比如保值率。或许有人会说,车就是用来开的,管保值率做什么。但是当你换车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保值率这三个字有多么的沉重。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换车的频率普遍较高。同样是20万买的车,燃油车开5年可能还值10万,新能源车可能卖6万都困难,这多出来的4万元,就形成了车主的负担。

新能源汽车现在的不足,乘联会承认新能源汽车三大缺陷:更新快 寿命短 不保值

新能源汽车现在的不足,乘联会承认新能源汽车三大缺陷:更新快 寿命短 不保值

有很多车主购买新能源汽车,就是为了一个牌照,地方政府出于推广的需要,会放出专门的新能源号牌。那么在不限牌的城市,购买新能源汽车,有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就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近日,乘联会发表了名为《新能源车保值率低是很正常的》文章,指出新能源生产企业,不要把新能源汽车的保值率看得太重,新能源汽车的保值率低,是很正常的事。

文章指出,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里面是包含了购置税的,国家现在对新能源汽车实行购置税减免政策,而传统的燃油车是需要10%的购置税的,所以拿新能源汽车的保值率和燃油车的保值率作横向的比较,不合适。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存在本质上的不同,燃油车的寿命较长,开个15年左右完全不成问题,而新能源汽车只能开10年左右,新能源汽车属于电子消费品。

新能源汽车的推陈出新快,就像手机这样的电子消费品,所以不可能很保值。新车出来后,相对于老车而言,技术和价格都会更有优势,这样就会让消费者产生被割韭菜的心理,作为汽车企业而言,要不断推出好产品,形成新品和价格的吸引力,让割韭菜的情况被消费者理解,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追求保值率很辛苦,也是意义不大的。

乘联会的这篇文章,虽然有可能让人大跌眼镜,但是讲得非常客观。新能源汽车,本质就是电子消费品,相对于传统燃油车,它的寿命短,更新快,不保值。如果你是不差钱的主,或者纯粹就是喜欢电动车给你带来的加速感,那就买了。如果你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想着汽车能多开几年,省钱省心,那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燃油车无疑会是更好的选择。至于购买新能源汽车被割韭菜这事,个人认为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咱们不能因此就去批评车企和消费者。新能源汽车有着很多优点,也有很多不足,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结合自己的用车需求和经济能力,选择合适自己的车型即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特别是电池技术的进步,车辆的价格会不断下跌,直至与传统燃油车相当的水平。在此之前,新能源汽车保值率低下的情况,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些时间。

在国家的利好政策下,新能源汽车遍地开花,销量节节攀升,即便是老牌的汽车品牌也纷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大投入,想要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谁在新能源领域占得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的汽车市场里叱咤风云。

说到新能源汽车,大家现在首先要说的也是大家最担心的一点就是里程焦虑。由于电池的快充技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所以较长的充电时间成为了人们选择纯电动汽车最为担心的问题。但是,毫无疑问,电动车是未来的趋势,也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未来必然是我国汽车发展的主流。

但是最近的国际局势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未来我国普及了电动汽车,由于电动汽车的特性,电子元器件在电动汽车上面的应用更为广泛,假如未来的某一天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发动了电磁辐射打击,我们的电动汽车还能否正常的使用?

电磁炸弹已经成为现代军队对敌方军事、能源等重要设施进行破坏的一种主要武器,电磁武器具有强大的破坏敌设施的能力,却没有明显的附带毁伤和人员伤亡,这使得使用电磁武器的国家不必面临来自国内外的政治压力。

电磁炸弹的主要原理是在爆炸的同时产生巨大的电磁脉冲,电磁脉冲在扩散的过程中,会在一瞬间发出最强的能量,并以光速扩散,因此在其影响范围内任何未加保护的电子设备,通过吸收空气中的电磁脉冲能量,将很快达到熔点。因此,上千千米内的电气设备和电子系统将失灵,甚至烧毁。美国军方在1958年的一次氢弹试验中意外地发现了核电磁脉冲的"奇特效应",随即组织人员深入研究,并把核电磁脉冲作为第三代核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着手研发弱核爆电磁脉冲弹。

虽然燃油汽车在电磁炸弹攻击的作用下也会遭到破坏,但是相比起来会更容易修复一些。然而电动汽车如果一旦遭到电磁炸弹的攻击,将是毁灭性的。这里我想说的并不是说电动汽车不好,也不是劝大家不要买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优点毋庸置疑,前面我也讲了,电动汽车是汽车未来发展的趋势,我想说的是我们在发展和推动电动汽车普及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到电动汽车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希望汽车厂商尤其是国内的汽车厂商能够加强对这方面技术的研究投入,做到未雨绸缪。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