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如果把慈禧换成崇祯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那么清朝灭亡的时间会更早一些。慈禧虽然从各种角度来说,都可以算是祸国殃民、卖国求荣的代表,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她很有政治头脑。在咸丰死后,慈禧就联合慈安、恭亲王奕䜣发动了辛酉政变,一举拿下载垣、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实行垂帘听政,控制了政权。在慈安死后,慈禧更是借着中法战争之机,一举开革了整个军机处,罢免了恭亲王奕䜣的职务,独揽大权。

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而在地方督抚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权力加强的情况下,慈禧一方面通过扶持李鸿章来压制地方督抚,另一方面又以地方督抚牵制李鸿章,实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慈禧不仅会玩弄政治手腕,眼光也比较老辣。肃顺等原本支持曾国藩等汉大臣练兵对付太平军。肃顺被杀以后,曾国藩等人原本担心慈禧上台以后会有反复,但是慈禧却延续了肃顺的方针,最终绞杀了太平军。而在洋务运动中,慈禧也不是一味守旧,对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开办洋务,筹办新军海防都予以了支持。

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所以慈禧虽然做了不少坏事,但是对于清王朝来说,她无疑是一个救命稻草,在清王朝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稳固了清室政权。

同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崇祯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昏君,他勤政简朴,不好色不贪图享受,然而因为能力有限,加上脾气急躁,刚愎自用。因此虽然有袁崇焕、孙承宗、洪承畴、孙传庭等能力不错的大臣,最终还是没能挽救明王朝。

而晚清的政局要比明末复杂的多,号称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按照崇祯的脾气和能力来说,只可能把事情搞砸。

1894,甲午海战,败了;1900,八国联军入侵,又败了。似乎所有的失败总是和慈禧有关系,中国近代的衰败,责任全部怪慈禧?

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近代的衰落,慈禧当然有责任,而这种责任是局部的。但倘若把晚清屈辱的全部责任都责之于慈禧,也是不对的,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事实上,近代的屈辱必然有一个因果关系。只是,这个“因”不在于晚清,而在于清初期埋下的隐患。

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其实,就是四个关键字——

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史学大师如何揭示晚清屈辱的罪魁祸首?有人说,晚清的屈辱,是避免不了的。一个是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是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太落后。

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但这完全是幌子。

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事实上,如果不是两个关键人物的盲目自大和闭目塞听,奠定了一系列的专制落后的错误国策,并深深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国运,否则,根本不会导致清末的百年屈辱历史。

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这个祸根,就是“部族政权”。

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它是什么样的形态呢?钱穆大师给出了精辟的阐述。

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他说,“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的同部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民众里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

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牢固。清代政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私心。

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从这段论述里,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这样几个结论:

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01.部族政权是有专门的“同部族的人”支持的。这造成了占国家少数人的该部族成为“特权阶层”,而占全国多数人的“民人”,却成了被压迫的阶层。

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02.部族政权之下,皇帝放弃了全国民众的拥护,形成了一个只有少数人拥护的“私人政权”,失去了“稳固的基础。”

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03.为了维护部族政权统治,他们始终把本部族的权益放在首位,而压榨了其它阶层的利益。

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这样的一个保护少数人的政权,最大的危害是,不能“凝心聚力”,所以,酿成了晚清时期的悲剧。

慈禧太后导致了大清的灭亡,如果把慈禧太后换成崇祯皇帝,大清会是个什么结局

如,八国联军侵华,老百姓竟然帮助侵略者“扶梯子”爬城墙、甚至端茶送水送锦旗。

而奠定这个局面的直接责任人,一个是康熙,一个是乾隆。两人奠定了贯穿清朝始终的“部族政权”制度,为晚清的屈辱历史埋下了祸根。

一言以蔽之,康乾时代奠定了影响国运与后世子孙屈辱命运的“部族政权”。

《中国历代政治的得与失》中,深刻地揭示了这个悲剧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它的理论提出者是史学大师钱穆先生。

钱先生告诉我们,过往古典王朝是“士人”和皇帝共同治理天下,称为“士人政权”。

“所以若说政权,则中国应该是一种士人政权,政府大权都掌握在士一读书人手里,从汉到明都如此。而在考试制度下,读书人跑入政府,也有种种规定。在制度规定上,是绝没有世袭特权的。”

这是因为,传统的古典王朝,自汉代到明代,古典王朝的制度都是“君臣共治”天下。

比如,朱元璋的伟大在于,“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意思是把野蛮的统治者赶出关外,恢复中原人的文明秩序,并重新制定法纪,来救助人民。

只因一句:复我汉官之威仪!

这表明,以朱元璋为代表的真正封建皇权是以天下苍生为念,发挥“士人政权”的优势治理天下的。

为什么朱元璋有这种眼界和格局呢?其实,和他的“真儒家”观有关系。

朱元璋之高明,在于对贪官污吏,实行严刑峻法,皆源于他对《道德经》的推崇备至。

“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数章中尽皆明理,其文浅而意奥,莫知可通”。

他把《道德经》作为治国理念的根本,“万物之至根”。认为5000多字的道德经,文字通俗易懂,却蕴含着深奥的道理。

这样的儒家,才是真儒家。

清朝的部族政权,显然,不具备这个显著特征。

钱穆大师如是说,“单说清代,仍然像是士人政权,仍然说政权该交付与读书人。这是中国传统的政治理论,满洲人也了解,并不曾正式反对这理论”。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而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用一种法术,把满洲部族来凌驾中国读书人。

钱穆大师指出了部族政权的最大隐患是,“用一种法术,把满洲部族凌驾于中国读书人”之上,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由此而论,康乾时代,并不推崇《老子》,否则,他们怎么可能偏执地推行“部族政权”制度呢?

这个结果表明,部族政权并不适合中原的实际情况。

那么,部族政权,为什么不符合中原的实际情况呢?过往,有人责之于满清“封建制度”本身的缺陷,而往往甩锅于“封建制度”本身的痼疾。

但这种观点,恰恰没有看清楚,满清的“制度”和传统“封建制度”的差异性。

清朝的制度虽然被称为封建制度,但实际上,还有着它固有的原始缺陷。

这就是其自身落后的部落文化没有与时俱进,反而,根深蒂固,加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与世界体系造成严重脱节。

概括起来,就是:本来该“改弦易张”的,却不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01.清朝确定了部落政策的可延续性,以满洲的传统,“衣冠服饰发饰”全部遵从满制。

就是说,没有“入乡随俗”,而是,邯郸学步,亦步亦趋,压根儿就没有学,而是把关外那一套直接搬进了中原。

02.“部落制度”显然“水土不服”,它的最大弊端就是,防汉制汉,放不下包袱,负重前行,步履艰难,踽踽独行。

过往的清史研究,落入了满本位的窠臼。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看到满洲部落模式的弊端和中原文化的严重冲突。

这是老百姓帮着洋人推车进军北京的场面,多么令人心痛的代入感。

浓浓的硝烟,时刻警醒我们,曾经被列强蹂躏的屈辱历史。

所以,今天,我们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看那段历史,真的要庆幸这个腐朽没落的部族王朝的覆灭。

综上所述,明面上,晚清的屈辱历史是近代的问题,但造成这个屈辱历史的根子,却在清朝的初期。概括地说,是康乾时代的“康熙爷”和“乾隆爷”两人的老爷做派,“因为私心”而拒绝推行适应多数人的政权模式,只袒护少数人,最终造成了晚清的屈辱悲剧结局。

须知,清朝,既有封建时代的古典王朝时期,也有充满屈辱、愚昧落后的近代晚期,但初期奠定的部族政权体系,贯穿始终,首尾呼应,造成了晚期一步步走向衰落,当面对八国联军的入侵,失败是必然的。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