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百度知道,如何看待孔融让梨这件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尊老爱幼是中华文化传承下来的美好品德,无时无刻,我们都.应该用这种美德来规范自己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百度知道。老人和小孩作为弱势群体,也理就得到人们的关爱和呵护。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百度知道,如何看待孔融让梨这件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真的让了,被记录在案孔融让梨的故事,被传为美谈。以四岁之年龄,就能够主动的去谦让,的确是难得。但是客观的来说,四岁小孩子的心性未稳,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的形成,不论做出什么样的举动,都是能够理解的。或许孔融当时是真的让了梨,但他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他在做的事是发扬了传统美德,其实是不确定的。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百度知道,如何看待孔融让梨这件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希望孔融也有一个完美快乐的童年所谓五月的天,孩子的脸,虽然是形容天气,侧面也反应了孩子的脸是易变的。可能今天主动让了,明天就又会去争的。孔融让梨是好事,也值得宣传,但是用一个四岁孩童的行为,而绑架了孩子的天性其实也是不太好的。但愿孔融童年不仅有让梨的美谈,还有一张说变就变的脸,有一个完美快乐的童年。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百度知道,如何看待孔融让梨这件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当然,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形成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好好学习和领悟这些传统美德,尊老爱幼,从小做起。同样,用孔融让梨的案例做宣传也是没有问题的,根据年龄,灵活掌握就好。个人愚见,仅供参考。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百度知道,如何看待孔融让梨这件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提到孔融,那是如雷贯耳,小时候做的那些事,的确不一般;但长大以后,特别是做了官后,做事却很不着调。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百度知道,如何看待孔融让梨这件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这是教育的失败,不管他老祖宗是谁,这不重要。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百度知道,如何看待孔融让梨这件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借题主这个问题,人肉一下,扒一扒孔融,看看他都干了些啥。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百度知道,如何看待孔融让梨这件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不喜勿喷,敬请见谅。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百度知道,如何看待孔融让梨这件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01

好孩子,好学生,文学好青年

孔融天性好学,少有奇才。

《三字经》就说到“融四岁,能让梨”,可见其不同之处。

十三岁时,其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着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

十六岁时,其兄孔褒的好友名士张俭,受到中常侍侯览的陷害,逃难到了孔家。

孔融做主把张俭留下来,不料事情败露,张俭得以逃脱,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

孔融、孔褒及其母亲都争着承担责任,最后孔褒被处死。

孔融因而闻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名,并称俊秀。

在汉代,以孝廉察举为仕,仁、孝、义显著的孔融,自然是优等生,为将来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看待当时的历史人物,往往只看到的是他高尚的品行,而忽略了品行是进入国家管理团队所必需考核的一门功课。

不客气的说,不管是不是出于你的本心,但你必须要做出让人们感觉你是孝廉的楷模才行。

就比如,不管你是不是喜欢英语,但你必须要考出好成绩。否则,你就通不过进入985的门槛。

不仅在品行上下足了功夫,而且孔融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之后为文章宗师,也擅长诗歌。

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的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列为“建安七子”之首。把他看作是扬雄、班固一样的人物。

孔融的文章多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传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等。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锋芒毕露,个性鲜明。在文学艺术上,也颇有特色,为时人称颂。

其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编辑有《孔北海集》。

孔融曾经担任太中大夫,本性宽容,不猜忌别人,重视人才,喜欢诱导提拔年轻人。

在孔融退任闲职时,宾客天天盈门。

孔融时常感叹道:“只要座位上经常满人,木尊中酒不空,我就无忧啦。”

听说人家有善行,孔融就好像是自己做的一样。

听到别人有可采取的言语,就积极发挥,当面告诉他的不足之处,称赞他的长处。

喜欢推荐贤士,如果他知道而没有举荐,就以为是自己的过错。

所以海内英才,都信服他。

孔融的品行和言论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所作所为,如果是在政通人和的时代,无疑会成为圣人一样的楷模。

遗憾的是,汉末时期,军阀统治,孔融就显得格格不入。

02

书生气十足,不谙世事

孔融受到司徒杨赐征召,负责暗察官吏中的贪污之人,准备予以贬谪罢免。

由于孔融检举的多为宦官的亲族,尚书害怕得罪宦官,于是召孔融等人诘问斥责。

孔融直言陈述宦官子弟的罪恶,毫不隐讳。

光和七年(184年),河南尹何进即将升任大将军。

杨赐派孔融拿着名片去祝贺,因门人未及时通报,孔融就把名片夺回,引罪自责而去。

何进官属认为丢了面子,想要派剑客追杀他。

有门客对何进说:“孔文举有盛名,将军如果与他结怨,四方之士就会相随而去。不如以礼相待,使天下人都知道将军的胸怀广大。”

何进认为有道理,在受任大将军之后,征辟孔融,举为高第,迁任侍御史。

孔融凭借虚名,躲过一劫。

却又因为与上司御史中丞不和,托病归家。

董卓专权后,就想找几个有名声的人来撑撑门面。孔融就跟蔡邕等人一起,被召回朝廷。

孔融被征为司空掾属,授任北中军侯。在职三天,转任虎贲中郎将。

董卓想废掉少帝刘辩,孔融与之争辩,言辞激烈,常有匡正之心。

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转任议郎,随后暗示三府,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

孔融又逃过一劫,看来董卓也还要点脸啊。

孔融到达北海后,召集士民,聚兵讲武。礼贤下士,举荐贤良。设立学校,表显儒术。

对待国人,即便是只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也都以礼相待。

一时政声斐然,人称“孔北海”。

如果天下太平也就好啦,孔北海就可以大有作为啦。

据《御览·秦子》记载:在北海时,孔融看见一个人在坟墓边哭泣自己的亡父,脸色却一点也不憔悴,于是就把他杀啦。

由此可见,孔融也是个很角色,颇有乃祖之风哦。

建安元年(196年),袁绍长子袁谭进攻北海。

从春天一直战斗到夏天,孔融的士卒仅仅剩下数百人。

城内已经短兵相接,但孔融依然凭几读书,谈笑自若。

晚上城陷,乘着天黑看不见脸,孔融才逃奔山东(太行山以东),老婆孩子都被袁谭所掳获。

由此看来,孔融的道行的确不浅啊,这才是高手。

当时,袁绍、曹操势力逐渐强大。

孔融知道二人终究要篡夺汉室,所以不愿意投靠他们。

其幕僚左承祖劝孔融要接纳袁绍或者曹操,孔融愤怒而将其杀死。

同年,献帝到达许都,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又升任少府。

每逢朝会访问召对之时,孔融常常引证定议,公卿大夫都不过是挂名而已。

这是孔融的强项,这个工作适合他。

03

任性被杀

曹操攻占邺城,曹丕纳袁绍儿媳甄氏为妻。

孔融就给曹操写信,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

曹操查遍了经典,也没找到这个典故。于是写信请教孔融。

孔融轻描淡写地说:“现在这个情况,不就是嘛。”

曹操那个长脸有多难看,就可想而知啦。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讨乌桓,孔融又讥笑说:“大将军远征,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

当时,饥荒战乱,曹操上表请禁酒,孔融多次写信给曹操,认为不能禁酒。而且旁征博引,说明酒的好处,回家后跟一帮狐朋狗友喝酒去啦。

孔融看到曹操势力日益强大,就上表说应当遵守古时京师的体制,千里之内,不得分封诸侯。

刘表僭越祭祀天地,孔融就建议隐瞒下来不要追究。

曹操明白孔融的目的就是限制其发展,已经忍无可忍。

就暗示郗虑搜集孔融的罪行,把他杀掉啦。

孔融自负才气秉性,立志平定国家危难。但因为才器粗略,思想空乏,最终无所作为。

由于嘴巴没有把门的,招致杀身之祸。

04

教育的失败

且不论孔融是出于本性还是有意为之,其所作所为都是有益于汉家朝廷的。

说其迂腐吧,他主张不分封周围的土地给大臣,及隐瞒刘表祭祀的事情,还很高明;

说其刻薄吧,曹丕纳甄氏这事的确也有其道理,但对曹操征伐乌桓,禁酒令也冷嘲热讽就说不过去啦。

根本而言,就是与曹操过不去。啥仁德,啥儒教都不管啦。

孔融或许认为,跟流氓就不能讲道理。

可孔融不懂得跟流氓耍流氓,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最后再说几个小故事,看看孔府的家教吧。

孔融被曹操下令逮捕时,其女儿七岁,儿子九岁,正在下棋。

左右的人看到两个小孩无动于衷,奇怪的询问,他们回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男孩口渴啦,邻居给肉汤喝。

女孩说:“今天这样的灾祸还能活几天啊,你还想知道肉是啥味道吗?"

男孩哭泣就不再喝啦。

曹操听说了,这哪里是孩子啊,简直是人精啊。于是,下令一起捉住杀掉。

等到去抓他们的人到了,女孩对男孩说:“如果死后能见到父母,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吗?”

于是,引颈就刑,脸色毫无变化。

小小孩子死都不怕,曹操是真害怕啦。

孔融十岁时,随父亲到京城拜见名士李膺,门人不通报。

其父没法,孔融却说:“我是李君的亲戚。”

李膺接见了他,就问:“你跟我是啥亲戚啊?”

孔融回答:“我祖上孔子与你家祖上老子有师徒之尊,说来我们是世交啊!”

李膺感觉惊奇,就跟太中大夫陈韪谈论这事。

陈韪说:“小时候聪明大了未必就聪明啊。”

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哑口无言,无话可说。

果然,孔融长大后,除了几篇文章外,没干几件正经事。

除了耍耍嘴皮子,看似慷慨激昂,一心匡扶社稷,其实毫无益处,甚至有害。

就如那些心灵鸡汤,喝多了就有毒。

看看孔融一子一女的言行,就知道美味的鸡汤不可多喝,否则遗患无穷。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