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真龙吃人的事件,从古至今,有哪些稍微靠谱一点的目击龙事件的记载

《唐年补录》中记载了一个关于“龙”的事件06年真龙吃人的事件,非常有意思。

06年真龙吃人的事件,从古至今,有哪些稍微靠谱一点的目击龙事件的记载

和别的记载仅仅两三句话不一样,这个事件非常详细,如果是编的,那作者的想象力确实很丰富。

06年真龙吃人的事件,从古至今,有哪些稍微靠谱一点的目击龙事件的记载

原文就不上了,简单翻译给大家。

06年真龙吃人的事件,从古至今,有哪些稍微靠谱一点的目击龙事件的记载

唐咸通年间,舒州桐城县善政乡某普通百姓家,有一条青龙死在了庭院里。当时是四月,院子里还有晒的蚕茧。忽然之间天空黑云笼罩,雷声阵阵,厚厚的云层当中似乎有什么碰撞的声音。

紧接着,天空忽然下起了一阵“血雨”,哗啦啦的滴进了院子里。但是奇怪的是,血滴并没有浸透蚕茧,而是聚成奇怪的小血珠。把小血珠捡起来,可以放在手掌上,稍微一小会儿,就会让人觉得寒冷透骨。

然后,一条龙掉了下来,它起初是在院子里绕住了一个泔水桶,然后腾空入云,没过一会儿泔水就从天而降。

后来,龙死了,掉在了院子里。人们把龙剖开,看到它的喉咙里有一个“大疮”。这条龙大约十多丈长,身子和尾巴部分各占一半。但尾巴是侧扁状的,鳞片和背鳍和鱼差不多。但是嘴边的“龙须”长达两丈,头上的双角也大概长两丈。另外它的腹部是白色的,爪子上还覆盖着红色的膜。

(古代有养龙的传说)

这条龙似乎是受伤而死,后来人们觉得这条龙太大太重,就把龙斩成了数十段,送到了官府。

大概的记载就是这样的,应该说,如此详细的描述一个事件,以及龙的特征,确实让人感觉非常像目击者的证词。

再说一个清人俞樾所记载的一个故事,也是非常的详细。平望镇的西边有一个名叫韭溪的地方,有一年夏天,赤日炎炎的天气里,忽然一声霹雳,有一个神秘动物从天而降。这个动物不太大,也就是四五尺,牛的头,鳄鱼的身子,头上长着角,身上有鳞片。四条腿,每条腿上五个爪子,后腿似乎没有力气,只能靠两条前腿爬行。

它身上散发着腥臭的味道,引来了很多的苍蝇和蚂蚁。人们不知道是什么,纷纷赶来围观,还有些胆大的人拿竹竿捅一捅它。这个生物不太愿意动,偶尔仰头吹一口气,味道难闻,很多人都被熏倒了。

过了一会儿,忽然下起了大暴雨,这个生物一下子就腾空而去了。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记载了这件事)

这个记载也是非常的细致,而且专门提到了身上的腥臭味,看起来更让人相信。

当然,这一类的记载还有。因为我们现在找不到龙的骨骼化石、活体,或者其他更有力的证据,所以大家偏向于龙只是神话传说。

怎么说呢,一切皆有可能,可能只是我们还无法理解。

1962年,一支科学探索的地质考察队,在昆仑山的冰川溶洞中,偶遇直立行走的螳螂形状生物。螳螂人前肢彷佛两把钢锯齿,三角形昆虫般的脑袋,闪烁着耀眼的目光,令人不寒而栗。惊惧对峙之下,螳螂人向考察队率先发起攻击,肌肉发达的后肢闪转腾挪,只有靠近溶洞口位置的人才得以生还。

06年真龙吃人的事件,从古至今,有哪些稍微靠谱一点的目击龙事件的记载

我头一次接触上述螳螂人的科幻故事,是在早期的天涯论坛帖子上。当时觉得未知又神秘,兴趣盎然。螳螂人描述的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其中特殊的是,故事中还加入了真实的时代背景。给人以极强的代入感,仿佛身临其境。但回味过后,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昆仑山螳螂人真实存在吗?

06年真龙吃人的事件,从古至今,有哪些稍微靠谱一点的目击龙事件的记载

06年真龙吃人的事件,从古至今,有哪些稍微靠谱一点的目击龙事件的记载

06年真龙吃人的事件,从古至今,有哪些稍微靠谱一点的目击龙事件的记载

关于昆仑山螳螂人的科幻传闻故事是怎么回事?昆仑山又称昆仑墟,是中国第1神山,有着万山之祖和龙脉之祖的称号。它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

06年真龙吃人的事件,从古至今,有哪些稍微靠谱一点的目击龙事件的记载

在中国人的认知中,昆仑山处处充满着未知神秘,也容易与科学未解之谜和自然秘闻联系在一起。比如昆仑山是西王母与道教神仙的居住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西王母蟠桃盛会、白娘子盗仙草和嫦娥奔月等传说也都与昆仑山有关。但传说与现实世界的融合点,却与死亡谷发生的神秘事件有关。

06年真龙吃人的事件,从古至今,有哪些稍微靠谱一点的目击龙事件的记载

这起神秘事件是从昆仑山的“地狱之门”-死亡谷开始的,死亡谷里面布满了动物的骨骸与皮毛以及人类的荒坟枯冢。1983年高原牧民进入寻找丢失马匹,却意外丧生在死亡谷。之后马群却安然无恙地从山谷出来了。令死亡谷引起了当地部门的注意。经过科研考察,原来谷内磁场强烈,容易吸引雷击,牧民之死与之有莫大关系。

06年真龙吃人的事件,从古至今,有哪些稍微靠谱一点的目击龙事件的记载

06年真龙吃人的事件,从古至今,有哪些稍微靠谱一点的目击龙事件的记载

而在调查的过程中,考察队发现昆仑山拥有丰富的矿产生物资源。所以,考察队准备进行更为详细周密的地质勘探活动。可这次考察,却在溶洞休息地,意外偶遇其中来源不明的物种--螳螂人。据生存下来的两位科研人员所说:

06年真龙吃人的事件,从古至今,有哪些稍微靠谱一点的目击龙事件的记载

螳螂人外貌像极了刀螂,两只前肢像锯齿刀一样突出,身高两米左右,体型很大。脑袋呈扇形,与身体大小很不协调。长有触角复眼透亮,好像有着咀嚼式口器。后肢肌肉发达,弹跳力惊人。很像成虫期的螳螂,外表是黑红色的坚硬外壳,攻击性很强,并且敏捷迅速,如移动的“战斗堡垒”一般。

反观这些身上并无武器装备的考察队员,自然不是螳螂人的对手。只有两名溶洞出口位置的考察队员得以逃生。事后找到当地驻军的部队,带着火器进行搜捕。意想不到的是,现代化的机枪子弹也不能穿透螳螂人坚硬的外壳,部队战士同样伤亡惨重败下阵来。

此事惊动了有关部门,部队再次携带穿甲弹等重型武器重回冰川,终于将凶猛的螳螂人围剿歼灭。据说事后经过医学解剖,发现螳螂人外壳不仅坚硬,还附有一层生物粘液。这种粘液像润滑油一样,导致普通子弹攻击无效,并不能进入螳螂人的身体内部。自此,螳螂人事件落下帷幕,由于案件太过荒诞离奇。消息则一直被封锁,以求避免造成恐慌而不准进行传播。

按理说,昆仑山平均海拔5500-6000米,人类因缺氧会有高原反应,没有氧气瓶的话不易生存。同时气温低,风大还有暴风雪,生存环境这么恶劣,为什么还会存在体型如此巨大的螳螂人呢?对此事的解释现在都有哪几种呢?

01,外星生物传闻:昆仑山人迹罕至,环境与生态并不适合人类居住生存。但外星物种作为地外生命,却不一定要与人类生存条件相同。外星生物的长相类似昆虫螳螂也不是没有可能。比如科幻电影《第九区》中的地外文明的外星生物,形态便酷似地球上的大龙虾。也同样适应地球的气温气候和生态。而且昆仑山的人迹罕至正好适合外星物种不想被人类打扰的状态,这是不是说螳螂人便是地外生物呢?

我认为这种想法不太可信,能到达昆仑山的外星物种,文明的层级已经跨过了星际间旅行。拥有高度发达的智慧是必要的,并且还要拥有卓越性能的飞行器。当然,若是螳螂人的飞行器坠毁在昆仑山,也可以说得通。但是可以明显感知到,螳螂人的智慧发达程度并不高明,还保留昆虫的生物习性。所以外星生物传闻,我认为不可信。

02,生物进化和实验室基因改造工程:根据达尔文进化论:所有生物物种是由少数共同祖先, 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过程后演化而成。

螳螂与人是有生殖隔离的。所以一定不会是螳螂和人之间的杂交品种。但是不是螳螂经过千百年时间,演化和进化而来的呢?抑或是实验室人工操作,基因改进而成的螳螂人呢?

这明显荒诞不堪,螳螂这种无脊椎动物,即使是肉食性昆虫,已知体型也就在55-105毫米之间。一方面,螳螂注定进化体长,不会变异的超过螳螂人两米身高的程度。即使是白垩纪也难以达成。另一方面,昆仑山的环境严苛,常年积雪,植株很少,食物链极其稀缺。如果螳螂人是进化而来,所需的食物像小动物和小昆虫,并不足以支撑螳螂人的生存进化和繁衍。

至于实验室基因改造工程,在未来是有可能实现的,但并不是1962年那个技术经济匮乏的时代。那个时代中国工业体系还很落后,实验室设备简陋,技术也无法做到如今这样先进。更何况,国家层面也没有闲置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做这个实验。所以,实验室基因改造也是无稽之谈,不可信。

03,科幻文学故事的创作,这是我认为相对比之下,更符合事实真相的一种解释论调。通过对昆仑山螳螂人的故事进行分析,会发现如下特点:

故事新颖,传闻无法证实。带有明显的科幻文学要素和创作手法。可读性强,带给人猎奇的感觉,符合互联网络的文学审美要求。写作的主体,客体,受体,载体符合科幻创作四要素。加入真实的时代背景,赋予科幻故事的真实感和可读性,让故事更为生动有趣,读者面更广。这更符合科幻文学的创作手法。如果再结合当年互联网络蓬勃发展的时代下,人们对昆仑山传说的神秘感,和昆仑山道教文化的盛行,以及当年网络上武侠仙侠玄幻小说的读者受众面之广,很难说这不是基于道听途说后的科幻文学改编。

总的来说:昆仑山螳螂人的事件虽然网络传得沸沸扬扬,但真相现阶段无法考证事情究竟发生和经历过没有。因为具体的地点早已进入历史尘埃,也没有录音影像流传下来。而见证过的考察队成员,也已无法寻找(年代久远甚至目击者已经过世。)

但是关于外星传闻和生物进化和实验室基因改造工程,我认为是不可信的。反倒是基于道听途说而创作的科幻文学故事这一说法,相对真实度更高,也更科学严谨一些。关于昆仑山螳螂人事件,并不能说是网络谎言,只是创作者对于昆仑山螳螂人刻意营造的神秘而已。在此希望广大文字工作者要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对于道听途说还是基础现实,要明确对读者说明解释清楚,以免造成谣言。

对此你怎么认为呢?(图片来自网络)

2022-06-10

2022-06-10